关灯
护眼
字体:

媚娘说小学(28)

作者: 姜悠 阅读记录

韦贵妃如今虽无皇后之名,却担着皇后之实,今晚的宴会上她自是分身乏术,所以韦贵妃交待杨姐姐安排人照料。说到这,杨姐姐话题一转,问:“妹妹你说,这后宫谁最合适呢?”

我立马跳起来说:“我呀!杨姐姐,这后宫还有谁会比我更吃苦耐劳、勤恳上进、喜爱小朋友的吗?你看我天天照顾着李治那小屁孩,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正一个劲地往外倒腾本就不多的墨水,就看杨姐姐一摆手,说:“停!别说了!你最合适!抓紧点时间回去收拾,别在这乱用成语了!”

我非常开心地跑回屋梳妆打扮去了!命里有时终会有——中秋夜宴,你我终是有缘呐!

特宠

终于可以参加宴会了,作为第一次参加此类宴会的新人,我老老实实地跟在“前辈”徐妹妹的后面,之前杨姐姐也一再交待,有什么事让我听徐妹妹的,别闯祸。可看着徐妹妹笔直往大殿而去,我忍不住拉住她问:“我们不先去接公主吗?”

徐妹妹说:“两位公主将会随陛下和韦贵妃、李治一起去大殿,然后李治会带她们先入席,陛下和韦贵妃最后入席。”

我懂了,越有身份的人越是要晚到,像我跟徐妹妹这样的,估计到了之后要等很久才会开宴,想到这,我忍不住拍了拍腿——这种场合,一定是跪坐,我的老腿呀!

徐妹妹接着说:“经李治请求,这次两位公主还是跟他同坐一桌,不另单独设席,所以我们俩也跟着坐在那,离陛下很近,但也不用紧张,李治自小就参加这种宴会,有他在,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这时候宴会不流行大圆桌,而是分餐制,一般是一人一桌或是一对夫妻携子共桌,所以大殿上一开宴,一眼望去,全是小案几,跟幼儿园开大会的小板凳似的整整齐齐排好——当然,比那要大好多,不然怎么放酒菜?

一进大殿,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到了,但前面几个桌都空着,不用猜,高居正中的大桌是陛下的,旁边与它并列的小一点的桌,那是韦贵妃的。接下来,左右分列两排桌。紧挨着陛下的桌就是太子殿下的一号桌,一号桌对面则是二号桌;一号桌手边就是三号桌,四号桌则挨着二号桌——当然,这些排名在前的桌子都空着。

我估摸着李治虽然排行第九,但因为是嫡三子,应该是坐三号桌的,于是侧身往太子桌那边去——三号桌就在太子桌的下手,太子这一边都是单号,双号在对面,跟近代老式影剧院的座椅排布类似。

结果,被徐妹妹拉住了,她领着我直往太子桌对面的二号桌去,我一脸懵逼地跟着她在双号阵营中的第一个席位坐下,就听她压低声音跟我说:“此次宴会不依长幼,循爵位高低排位。李治封号是晋王,仅次于太子,所以位列第二席。”

闻言,我瞪圆了眼睛,李治这小子的地位竟然这么高?难怪陛下总是动辄给予嫡二子李泰丰厚的赏赐了,一定是出于愧疚——同一个爹妈生的,当哥哥的竟然在大庭广众之竟然排在弟弟后面,李泰这心里该有多委屈、多尴尬呀!

太宗宠李泰,可不是口头说说,那是动真格的。

贞观二年,九岁的李泰由卫王改封越王,封地多达22州,同时受封的蜀王李恪,封地也就只有区区8州而已——而李治那年才出生,自然什么都没有。

此后数年,李泰一再被加封,贞观八年甚至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而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所以雍州牧就是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这职位好拉风吧?——不过在这期间,准确地说是贞观五年时,年仅四岁的李治直接被封为“晋王”——李治这小子待遇也不差。只是让我奇怪的是,贞观八年时,“秦、晋、齐、楚”中,“秦王”封号因陛下而保留不再封赐于人,“楚王”给了早薨的二儿子李宽,“晋王”给了李治,但“齐王”的封号尚且空悬,为什么没有给李泰呀?

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重置封国的方式,长久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因此,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全部世袭封建。所有的儿子们都封了王,并下令,除年幼皇子外,全部前往封地,不得长驻京畿。那年,出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李泰17岁,按惯例应当前往封地,但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太宗不仅特许他不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这武德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它是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当年作为秦王的陛下与太子李建成谋嫡时,太子的得力助手齐王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太子互通有无的。很多年后,我孙子当皇帝之初还是在武德殿听政的——这是个多么重要而且敏感的地方,于是太宗的这一旨意自然受到了群臣的极力反对,所以太宗只得无奈收回成命——李泰虽然没能住进武德殿,但经此一事,朝野对于太宗偏宠李泰之心有了更深的了解。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李泰在这一年徙封魏王,但与此同时,“齐王”的封号也名花有主了——就在同一份诏书上,五皇子“李祐”被封为了齐王。

上一篇:云舒不知意 下一篇:从此女帝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