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论魏晋(558)

一时间,众人心都凉了,扬州一乱,建邺便是一坐孤城,连退路也断了。

而王座上的司马睿却仿佛如回过神来一般,看着殿中的大臣,被他看到的臣子纷纷低头,回避目光。

他先前回想起了南下的艰苦,称帝的豪情,还有如今的颓然。

也知道如今的局面。

他看了一眼满怀忧愁的太子,突然间心里一叹。

这世上,还一心为朝廷打算的,怕也只有这个儿子了。

他若不愿当亡国之君,大可将皇位传位于太子,让他去面对这残破家国。

但,这又何必呢?

绍儿不过十五,还未加冠,他自幼聪慧,还有大好人生。

望他如秦王司马邺一般,将来可在北方治下,安稳生活,也算幸事。

就如此吧。

“传朕制,”司马睿终于开口,而朝下众人精神顿时一震,“当今天下,司马氏族因权祸国,至使灾殃,幸……”

他顿了顿,终是艰难道:“幸有渤海公魏瑾出世,平定山河,救民定邦,当有圣德,今吾愿、愿退位让贤,禅位于渤海公,以天下托之,恭请圣安。”

朝堂之下,众臣对眼神交汇,颇有些不知所措,但其中已有机敏之人,猛然跪下:“陛下圣明!”

妙啊!如果是两国交兵,自然地袒肉牵羊,抬棺以降,但如今渤海公毕竟名义上还是晋臣,这一让,至少能保住姓名还能得个大义名声,难为陛下能想出这办法。

王导叹息一声,低头起诏。

第255章 征集国号

魏瑾接到对方送来的禅位诏书时,是大军围城的第一天。

这一天,陆军正在准备用火炮轰开城门。

水军正在追杀剩下的晋室水师。

孟岚正在邀功,因为她策反了扬州的东吴世家。

魏瑾看完诏书之后,陷入了思考,这禅位有利有弊,利是可以直接拿下南京城,同时刘琨啊,还有宁州的其它人都不必纠结向着谁了,甚至在处理江州等地时,也可以慢慢改革。

弊端则是需要善待司马王室,同时不能对南朝的世家们直接来一波强推,等于给他们一层最后的遮羞布。

思考了一会后,她决定接受对方的禅位,因为她本来就没有直接杀光世家的意思,这种情况也是不现实的,北方她都没这样做,南方当然更不会。

再者,古往今来,哪个禅位不是改朝换代,这只是免得建邺城再来一场大战罢了。

至于国号,至于官职,这些都是小节,她又不是继承王位,都是她说了算。

但接也不是这样接的。

魏瑾提笔写了回信,让人给晋帝送回去。

她的要求是禅位可以,但要司马睿亲自出城,带百官向她递上禅位之书,否则,她不觉得这诚意够了。

……

书信传回建邺时,晋室上下朝臣们算是纷纷松了一口气。

虽然这个其实和降书没有什么两样,但至少,渤海公没有杀他们的意思,这就已经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陛下的面子——都这个时候了,还要什么面子?

也不是没有想像司马睿效忠的,比如刘隗、刁协、戴渊等由他一手提拔的心腹,但他们那些死守强攻、迁都的意见,在扬州已举起反旗的情况下,根本毫无作用。

他们当然可以以死尽忠,然他们效忠的陛下都不想死而是想降,他们若是以死相随,反而显得矫情了。

不能为主君解忧,他们自然也只能像殿上的其它臣子一样,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仲父何以教我?”朝堂之上,司马睿拿着回信,抬头看向王导。

都到这时候了,王导还能提出什么意见?

他叹息一声:“臣无能,尽听陛下吩咐。”

司马睿又看着朝上百官,堂下一片寂静,朝臣们恨不得把头埋到大殿的木板里,就怕触怒这位已经快要下岗的帝王。

司马睿拿着书信,疲惫地放下:“如此,就依她吧。”

穷途末路,他也不愿,也不想,他不是一个帝王之才,是被时势推上帝位,又被时势推下,或许一开始就不称帝,也不必经历这样的事。

可是,晋室立国至今,也不过五十年,离灭东吴时,也才三十年,这于史书之中,怕是要成为笑谈。

秦为汉基,如今晋室,应是也要为下一个天命江山,做清路之人吧?

他起身,让内侍搀扶着,前去了太庙,最后一次,以国君之身,祭祀先祖,祈求先祖原谅,这失国之罪,非他一人所致。

-

九月十八时,大军围城建邺,却没有攻城。

九月十九时,两军之间相互沟通,就出城请降交禅位书的仪式有了基本的流程——毕竟以前都没有这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