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论魏晋(506)

渤海公的势力越加庞大,他的死既然已经无可挽回,便只能做一些能做之事。

揭穿了她的心计又如何,让两个还没有车轮高的孩子去为他复仇么?若他死了,她又不看顾,孩子们就只能逃去舅家求活,这是草原上惯例。

将来是什么样子,他看不到,但至少,要保住血脉,让他们平安长成。

“放心吧,郁律,我一定做到。”肖妃认真道。

他终于放松下来,将头依靠在她怀里,呢喃道:“你真是,蛇蝎一样的姑娘。”

……

有拓跋郁律背书,又有当事人的配合,嫁给他,很容易——连婚礼装备都是先前拓跋猗卢准备好的,至于用这些吉不吉利,大家也都不纠结了。

因为这么匆忙的婚事让大家都清楚,这位新出炉的大单于,怕是要凉了。

而这又让他们回过神来,感觉到世事变化无常,要知道两个月前,拓跋猗卢还雄心勃勃地想要占据代地建国,从幽州占据更多利益,但就这样的段的时间里,居然就换了三位首领,这还不算之前死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肖姑娘在利益交换和势力平衡上,都很能服众。

甚至在招开了两次大会后,诸部头人发现他们有点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以前大单于在时,大多时候是他的一言堂,利益大头都是单于们的嫡系得到,其它人喝点汤罢了,而如今,变成这种盟会之制,虽然扯皮的时间多了,做事的流程麻烦了,但各部头人的权力也变大了,肖姑娘更类似于一个大总管,协同全局,并且不太掺合各族的具体行事,说她是大单于,还不如说她是“护鲜卑校尉”。

这种情况下,各部纷纷都绝了再拥立一位新的大单于的想法。

这样自己能做主的事情多一些,不好么,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强力的上司挂在自己头上呢?

那不是找不自在么?

第230章 流言蜚语

烈日炎炎,草木寂静,天朗无云,随着先前的草动乱平息,如今,已是七月盛夏。

一只从西而来的商队赶着马匹越过太行山口,缓缓向如今越发繁华的南口商镇靠近。

不时有商队从东向走回来,宽大的板车上,放满了沉甸甸的布袋,其中装的,都是金贵的粮食。

须卜京挥着鞭子,骑着大马,吆喝着马群,几个十来岁的少年们一头辫子,也助着叔父一起驱赶,他们不时看着周围路过的商队,年轻明亮的眼眸里,都是好奇。

商队给过山口时,已经有不少商队开始排队入城,天气炎热,不少人甚至已经支起了帐篷,开始准备饭食。

须卜京也带着孩子排队,等到他时,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守关的士卒旁边坐着一名看着十七八岁的少年,他也是鲜卑人高鼻深目,手上拿着细毛笔,看人来了,便抬头问道:“哪个部?”

“鲜卑左部,须卜氏,来贩马百匹,入关,带入学考十二子弟。”一边说着,须卜京这位套马的汉子小心地从怀里拿出了皮包袱,从中翻出几张盖印的文书,有些笨拙地捏着,交给了守关的士卒查验。

那鲜卑少年细细翻了翻,才抬头道:“哟,这还是十二个名额呢,你们家的家学真不错啊,税目你知道的,草原牛马税是十五抽一,一百匹的话,如今马匹价格是四十二银,要交三匹,外加十四银元,或者全部直接交钱,你是要交钱,还是交货?”

须卜京有些肉痛地道:“交货。”

草原上,一匹健马在草原上只能换十个银块,但在城里能换四十多块,他们不缺马,这次带孩子进城,更多的是给孩子们送学费。

更重要的是,这次过来,大当头就只给了十六块银钱,他想给也给不出来。

周围的士卒带他过去清点马匹,交了马税,便在他的文书上盖了大印,让他进去。

就驻扎这么一会,马匹便留了一地的马粪蛋,而这时已经有几个穿着破旧、身量较矮的男人背着背篓,将粪蛋戳进框里带走了。

“那是什么人?”须卜氏的少年们好奇地问。

“那些是扶余人,从辽东过来的,”须卜京灌了一口水,道,“这几年,中原很多人开垦田地,但人手不够么,所以辽东弄了个什么‘扶余圈中介’,把很多扶余、沮未那边的人都送过来做工,他们语言多不通,所以干的活都拿的报酬都很少。”

少年们嗯嗯哦哦了一会,又好奇道:“渠帅,再给我们说说蓟城吧,我们都还没去过呢。”

“老子也就去过一次,还是当时左贤王带我们去兖州,那也就路过了一下,后来都是从太行山回来的,唉,”须卜京话是这么说,面上却又露得色,“蓟城里的啊,特别繁华,我们王帐那边才能住的石房,在蓟城到处都是,那边的人,每天都有粟米吃,还能出软得和云朵一样的蒸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