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西晋当太子(257)

作者: 疯子161414 阅读记录

这次为了彻底解决掉北方胡人,朝廷上下总共拿出了近两千万贯用于这场战争,对于并不富裕的西晋财政而言,这样做有很大的压力。要知道去年整个大晋的收入还不到三千万贯,就这还是得益于大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大晋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陛下,下命令吧!我们军方已经做好了对敌最后一战的准备。不过却必须加快攻击,免得胡人为了活命全都逃到草原深处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不具备北上草原的作战的能力。眼下羯族人已经逃了。若是再让其他胡人逃了,我们军方的脸面可都丢尽了!”海军部尚书朱正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哈哈!”众人都大笑起来,这摆明了是根本没有将胡人放在眼里!这要是让北方的胡人知道了,岂不是要被气死!想想也是,大晋为了打赢这一仗。可是准备了四五年。几乎把最近五年的发展成果全都投入到这场战争中。

“呵呵,爱卿不用着急,事实上辽东方向已经开战。至于晋阳方向,为了避免胡人狗急跳墙,眼下晋军还没有对太原郡发动攻击。要不然万一匈奴人用手中的十几万汉民威胁我等,那可就有些麻烦了。”陆军部尚书张宾笑着解释道。

“嗯,首辅之言不愧是老成谋国之论。眼下着急的应该是胡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应该保持冷静。对并州处于我们包围圈内的数十万匈奴人应该慎之又慎,而对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则应该加大攻击力度,尤其是东北方向,争取一战定乾坤!”

“这点请陛下放心,参军署早就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各路部队业已做好了准备,十日后,各路部队将从代郡、马訾水、海参崴发起进攻,相继进入广宁郡、燕国、高句丽,争取全歼宇文、段氏两大鲜卑部落,然后一举拿下整个东北地区。”

“陛下!此次为了支持东北作战,陆军部计划往幽州一线增兵十厢步军和五厢骑军,共四万五千人,使得幽州前线的总兵力达到近十万人。只不过这些兵力都是新扩招,其战斗力可能没有之前投入的兵力强。”

“嗯,这点朕了解,为了应付第二阶段的作战,厢军确实扩成了不少。虽然战斗力下降了,不过朕相信经过战斗洗礼后,这些新兵就会成为百战老兵。将来我们统一之后,眼前这点兵力估计还有点不够,将来保持四十到五十万庞大兵力,才能满足国防需求!”司马遹点点头道。

将来大晋恢复了大汉巅峰期的统治疆域后,统治的领土将会是当前疆土的四倍,没有足够的兵力怎么才能保证天下安宁,至于说军费,将来只要大晋奉行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再加上不断推行的汉化胡人补充人口的举措,以近两千万人口、每年至少五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养活五十万职业士兵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司马遹的话,在王衍、裴危、羊玄之等一些世家大臣听到之后都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在他们看来,当司马遹完成了统一问题之后,应该采取修文偃武的政策,就像汉高祖和晋武帝那样,大肆的削弱军事力量。

可是从刚刚司马遹的话语中,这些世家大族不但没有听到减弱军方力量的意思,反而有继续加大投入的迹象。这让王衍等一直被新崛起的军功阶层压得喘不过气世家大族感到非常不满,因为新阶层的崛起扩张,必然要侵害到原有阶层的利益。

“陛下,将来我们没有了敌人之后还需要再扩军吗?”裴危出班奏曰。

“怎么不需要?当前的敌人被消灭了,谁知将来还会有什么敌人出现?为君为臣者必须未雨绸缪!”司马遹坚定不移的坚持扩军之议。

“就是,陛下说得太好了!消灭了北方胡人后,西边还有不少国家等着我们去征服。尤其是萨珊王朝对我西域一直有觊觎之心,不把对方打服打怕难保对方将来不会趁火打劫!”张宾、朱正二人坚定地站在了司马遹一方,积极支持扩军之议。毕竟陛下如此重视军事建设,说明陛下没有马放南山的想法。

对于张宾这个说法,司马遹倒是点了点头,打跑了并州的匈奴和幽州的鲜卑人之后,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就是将来统一了传统疆域,他还想跟西边的罗马帝国掰掰手腕。

“好了,关于扩军之议朕意已决,其他人就不要再说了!”司马遹看到还有人想要提出异议,他只好再次独断专行一次。

“陛下,我们海军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要不要立刻进攻高句丽东部沿海地区?”海军部尚书朱正见没有海军的任务有点不太满意,要知道大战爆发了这么久,海军才捞了一场大战,海军上下看着陆军在各个战场上杀的胡人鬼哭狼嚎,也是艳羡不已。

“哎?不是让海军陆战队从海参崴出击高句丽背后了吗?”司马遹有些纳闷地问道。

“陛下,海军陆战队是海军陆战队,微臣说得是海军两大舰队,我们总不能一直充当后勤保障队伍吧!”朱正有些郁闷的回道,由于大晋海军在亚洲就是无敌的存在,因此他们出了充当后勤运输大队外,很少能捞到实战的机会。

“嘶!这……”司马遹哑然,“不过,你们不是已经跟高句丽干了一仗,难道你们还没过瘾吗?”

“陛下,那一仗还不够海军上下塞牙缝呢!”朱正意犹未尽的答道。

“要不你们去南洋吧!”司马遹仔细想想觉得让海军主力舰队充当后勤运输队绝对是有点浪费资源,还不如让他们去开拓南洋,反正早晚他都要对南洋动手。

“真的!?那可太好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调整、建设全不误

自从内阁成立之后,朝廷政务方面的事基本上全都交由内阁处理,内阁首辅只需要将每天的重大事务转呈给皇帝就可以了。除此之外,皇帝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参加一次内阁会议,听取内阁各部主官的汇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内阁会议。

可以说内阁的存在完全将司马遹从繁重的日常事务当中解脱出来,司马遹可不想成为历史上那些皇帝,生生被日常公务给拖垮身子,他还想多活几年。因此这几年,他除了将军权牢牢抓在手中外,对于政务方面基本上算是交给内阁处理了。

在打赢了对胡人的第一战之后,大晋再一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新收复地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正式开工建设,使得大半个并州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繁忙的大工地一样。

借助以往的经验,首先开始的,主要是公路方面的建设了。这一次大量的胡人俘虏为基础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在资金和劳动力充沛的情况下,经过内阁再三论证之后,决定同时开工建设几条公路。

关中和中原还好,姑臧至东莱的公路还差不到四分之一就要完工。而去年年底从成都至长安这条公路正式投入使用,这样一来算是彻底改善了蜀地的交通状况,也极大地加强了蜀中与关中的联系。

经过近五年时间的不断建设,朝廷控制下州县的交通状况已被彻底改善,但之前被胡人霸占的并州和幽州地区则完全处于空白。为了加快并州经济的恢复,内阁在北方大战还未结束的情况下,立即着手开始动工建设并州的基础设施。

为了彻底改造并州。朝廷农部官员在晋军的支持下开始对并州胡人豪强进行大规模清算活动,所有胡人豪强将被没收一切财产和土地,除此以外这些曾经作威作福的胡人还将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便为并州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没收胡人的土地,朝廷并没有按户分给当地的庶民。而是依照中原经验,在农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大批庶民以村或者县为单位,组建了大量的股份制农场。尽管一开始众人缺乏相关的经验,但在朝廷的引导下,也慢慢地领会到新制度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进来。

经过五年的实践,朝廷上下非常清楚的知道,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想得到大的发展就离不开农工商。安定了并州农业之后,在工业方面,由于一直是朝廷最重视的,因此收复了失地之后。朝廷立即号召中原各大工厂厂长、财团代理人前往并州投资建厂。

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各大商会得到朝廷的允诺之后,立刻投入三百万贯的资金准备推动并州当地的工业发展。皇室方面也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遹本身更是知道并州本地有很多煤炭资源后。

因此在司马遹的穿针引线之下,皇室准备在并州组建一个有关煤炭生产的大型托拉斯。那些曾经在海贸中得到巨大利益的皇室宗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投入巨资在这个新的集团中。

如今整个并州南部,都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这一次北方大战。极大的刺激了大晋经济的发展。尽管也加大了朝廷的财政负担,但同样也极大的促进了各地工厂的发展。尤其是和军队挂钩的工厂,更是得到极大的发展,基本上都比战前扩大了数倍。

皇宫嘉德殿内,司马遹、张华、张宾、裴危、周处和朱正,六人正围坐在一副大晋疆域图下,讨论眼前的局势。这是张华重病以来第一次出现在正式场合,自从数年前张华病重之后,他一直都在潜心养病和休养。

上一篇:养“父”难为 下一篇:美人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