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34)+番外

作者: 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郭嘉回到住处,齐物阁的王管事已经恭恭敬敬在廊下等了许久,躬身汇报说:“洛阳城中的铺面已经全部转手,齐物阁的招牌也摘了,老朽明日就动身前往江东,公子可有什么吩咐?”

郭嘉:“把丹徒适合狩猎的地方都摸清楚,我要详细的地形图。”

门房来报:曹操来访。

郭嘉看曹操一眼,一言不发,转身进屋。

曹操跟在他身后,这位矮个子将军一进屋就一揖到地,面有愧色:“操有负奉孝之托,实在惭愧。”

郭嘉摆手:“天意如此,孟德不必介怀。”辰良看见郭嘉的手势,躬身退了出去。

其实曹操多疑,郭嘉是知道的,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局面。没有董卓入京,彻底开启乱世,哪有智谋之士施展的空间?

曹操:“那夜天子被挟去小平津,奉孝是如何知晓的?”

郭嘉胡扯:“嘉夜观天象,见帝星移位,斗胆推测一二,如此而已。”

曹孟德逼近一步,盯着郭嘉的眼睛:“救驾大功,奉孝拱手送给我,想要什么回报呢?”

“回报?”郭嘉上下打量曹操:“你身上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不如写张欠条,就说欠嘉三千金。”

曹操:“……”

眼前通透清隽的少年郎,这么干净的眸子,确实不像有什么算计。

他岔开话题:“近日宫中传言,王美人怀着陈留王的时候,怕何皇后嫉妒,暗害她,曾服下堕胎药,但堕胎药没有见效,王美人梦到背着太阳行走,顺利产下陈留王。”

郭嘉冷笑:“要当天子的人,自然得生得与众不同。”

曹操品味出他话里的意思,心中震惊:“奉孝是说,董卓要废天子立陈留王?”

郭嘉一脸无辜:“嘉什么也没说,辰良送客。”

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吕布没有杀丁原,丁原还是死了。

董卓在朝会上拿出一封“先帝遗诏”,自称是奉诏入京,要遵守先帝密诏废掉天子刘辩,拥立陈留王继承皇位。

满朝文武,只有卢植和丁原站出来反对。

卢植是海内大儒,影响力巨大,董卓只能先忍一忍,以后再找机会杀这老匹夫。但丁原出生寒微,官职够大,又有一定的名望,杀来震慑百官最好不过。

丁原一死,并州军大乱,每天都有士兵逃跑。

吕布受到高官厚禄的引诱,带兵投靠董卓。受到郭嘉的影响,张辽在并州军中的威望比正史同期要高很多。那些不愿意追随董卓的并州旧部没有去投靠张杨,而是投了张辽。

九月一日,董卓在皇宫崇德殿举行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帝座,解除印绶转交给刘协。

袁绍拒绝承认小皇帝刘协的合法性,逃亡至冀州渤海郡。

许多大臣弃官逃走。

荀家最终的决定是:荀攸留在洛阳观望时局。荀彧申请外调,保存家族的实力。

很多世家大族都有类似的安排,短短几天之间,洛阳各个政府部门的办公人员跑了将近一半。

朝政顿时陷入瘫痪状态。

于是,史上最恶搞的公务员招聘方式出现:很多赋闲在家的名士,在拒绝了董卓的征召之后,被董卓的士兵用刀架着脖子出来当官。其中的代表人物荀爽。

第18章

郭禧番外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廷尉诏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烂发霉的味道。牢狱深处不时传来一连串撕心裂肺的痛苦嚎叫之声,混杂了气若游丝的哀吟,让郭禧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邻近的牢房中关了十几个太学生,到底是年轻人,精力旺盛,无论是骂人还是喊冤都中气十足。对比之下,端坐在席子上,默不作声的郭禧就显得很是另类。

郭禧年轻的时候当过廷尉,对诏狱这地方门清,只不过从前在牢房外,如今在牢房内。

他是颍川阳翟人,喜欢读兵书,梦想成为像管仲那样的一代名臣。尊王攘夷,一匡天下。奈何郭氏一族净出一些精通律法的名士。

他曾叔公郭弘断案三十年,执法公正无私,挑不出一丁点毛病。被郭弘审判的犯人,哪怕心里骂娘也只能忍着,不敢不服,也不能不服。

他祖父郭躬在乡间开设私学,专门讲授小杜律,收了几百个学生,是法学界的权威。后来郭躬官至廷尉,还奏请天子修改法律,把许多重刑改成轻刑,至今传为佳话。

他爹郭晊精通律法,擅长处理疑难案件,有口皆碑。他二哥郭祯七岁就能把小杜律倒背如流,官至廷尉。他族兄郭贺官至廷尉……

以至于世人误以为阳翟郭家的子弟都精通律法。于是,当郭禧怀着满腔热情接受朝廷的征召,准备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毫无意外,皇帝丢出一顶廷尉的官帽,正中郭禧的脑门。可怜他一个大好青年,硬生生在廷尉府蹉跎了大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