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273)+番外

作者: 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然而曹操态度坚决,一定要惩戒孔融。

于是,郭鸿辞官还乡。廷尉的“廷”,有直、平、公正的含义,廷尉郭一连出了七个廷尉(大汉最高司法官),自有家训一一治狱贵平。哪怕郭鸿对孔融没什么好印象,也不会放弃公平公正的原则,办理冤假错案。他宁可不当官,也不能明知是构陷,还要为虎作伥。

愿意审理孔融的人并不难找,孔融还是被罢免了官职。作为圣人之后,他闲居在家,照样宾客盈门,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殊不知大祸将至。

反对北征乌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曹操也有些动摇,征求谋臣的意见。

程昱:“乌桓王蹋顿兵马众多。讨伐乌桓,兵少不能成事,兵多则守备空虚,万一刘表来犯,局势危矣。”

戏璕:“蹋顿劫走幽州十万户百姓,如果坐视不管,鲜卑、匈奴、羯、羌等异族有样学样,都来劫掠大汉子民,邦国岂有片刻安宁?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郭嘉:“明公虽威震天下,然胡恃其远,必定没有防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刘表不过是一个坐谈客,要对付长沙太守张羡,还得支援江夏太守黄祖和孙权交战,无暇他顾。纵使明公虚国远征,也没关系。”

曹操以金币赏赐三军将士,兵出卢龙塞,过碣石,进攻蹋顿。

由于蝴蝶效应,郭嘉大幅度改变历史,这次远征乌桓,曹军没有遇到大雨导致的积水阻断道路。还有隐士田畴为了拯救十万户幽州百姓,接受曹操的征召,担任向导,为曹军引路。

大军推进至易城,郭嘉认为行军速度还是太慢,提议说:“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如果被对方觉察,必然会有所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丢下辎重,兵锋直指单于王庭。

乌桓王蹋顿听说曹操来了,仓促迎战,被张辽斩杀。这一战,曹操收降胡、汉人口二十余万,大获全胜。至此,北方平定。

袁尚继续逃亡,投奔辽东的公孙康。

随军千里远征,沿途多穷山恶水,再加上日夜急行且操劳过度,郭嘉又病倒了。好在胜负乾坤已定,余下的事,戏璕可以包揽,让郭嘉安心休养。

恰逢曹操做噩梦,梦见郭嘉病逝,情绪一度失控,呓语了一连串的“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主帅梦中惊醒,头风发作,并且闹情绪,扯着郭嘉不放手,曹军没有继续追击袁尚。公孙康审时度势,派人送来袁尚的头颅。

此番逾越险塞,荡定乌桓,曹操震威辽东。鲜卑、匈奴、羯、羌等部族纷纷派出使节,向曹操进贡称臣,其中,于蜫国进贡了一头驯化好的大象。

曹营诸将都希望曹操能再进一步,问鼎天下。

曹家世受皇恩,曹操从没有想过要取代天子刘协。他思虑再三,觉得他可以当周文王,让曹昂当周武王。这样刘协可以终身安享皇室待遇,也不负他和先帝,君臣一场。

这不是假惺惺,不篡位,是曹操顾念君臣之义。僭越称王,却是为了保全家族,让曹昂能够名正言顺地继承他的事业,免得有朝一日,他寿终之后,政归天子,曹氏满门都被清算。

饭要一口一口吃,僭越称王的先决条件:民心归附,蕃邦臣服已经达成。接下来,就该考虑晋升爵位,平定天下。

大汉有“异姓不封王”的祖制,直接称王肯定行不通。董昭建议曹操先称丞相,等到时机成熟再称王。

曹操希望获得荀彧的支持,表奏荀彧为太尉。

荀彧不肯接受三公的高位,又扣下曹操的表奏,让荀攸替他辞让了十次。

曹操只得罢休,赌气一般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建玄武池,让夏侯惇、甘宁、于禁负责操练水军。

话说曹丞相宿在邺城,于半夜三更,见到金光离地而起。第二天,派士兵挖掘,挖出一只铜雀。

荀攸认为:昔日舜母梦见玉雀入怀,生下舜。如今曹丞相获得铜雀,也是吉祥之兆。

曹操大喜,让曹昂于漳河之上,修建铜雀台。

铜雀台建成的那一天,春风和煦,百鸟齐鸣,曹操携文武百官登台。铜雀台高十丈(约24米左右,汉末一丈二2.375m~2.42m),有殿宇百余间。

月明星稀,曹操立在高台之上,俯瞰万家灯火。不禁又想起郭嘉,这浪子在丞相府偷了一坛十年佳酿,一口气喝光之后,把兵符丢在酒坛里,跟荀彧一起归隐。

曹操派曹丕去请了三次,只得到两封回信。

郭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敢不敢让嘉逍遥几年?养病期间,受不得案牍劳形,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