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177)+番外

作者: 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不料正高兴着,一只受惊的斑鸠从麦田中飞出,一头扑撞在曹操的战马身上,战马受惊,慌乱地窜入麦田之中,蹭倒、踏倒了一大行麦子。

才颁布的军法,别人都遵守着,他自己先践踏麦田。

军令如山,曹操唤来行军主簿,一脸严肃,沉声说:“践踏麦田,该当斩首。”

行军主簿瞬间跪了,由于情绪太激动,声音都发颤:“主公岂可议罪?”

曹操有点嫌弃这人不会说话,一把抽出倚天剑,就要当众自刎。

行军主簿和诸位将军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拉住曹操。曹操奋力挣扎:“孤是三军统帅,制法自犯,何以服众?”

一片骚乱中,郭嘉和戏璕对视一眼,用眼神交流:志才,快给主公递个台阶。

戏璕翻了他一个白眼,用扇子捅一捅身旁的荀攸。荀攸一派淡然,半阖着眼皮子养神,冠带在风中飘摇。

真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军师,丢人的事情都没人肯出面。

郭嘉认命地下马,谁让他是军师祭酒?

他干咳一声,敛衣跪倒在地,扬声说:“主公请听嘉一言,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礼记》有云:刑不上大夫。主公兴师讨逆,上奉天子,中抚朝廷,下安百姓,当今天下未定,岂能轻言自戕,轻易赴死?三军岂可无帅?”

胡编这一番话有点费神,当众说这种话有点羞耻。

好在曹操收到台阶,立马就顺势下来了。他本来就是做做样子,又不是真想抹脖子。曹操故意沉吟片刻,说:“奉孝言之有理,但军法不可违。”

曹操说着,抬手摘下头上的兜鍪(头盔),取下发簪,众人只见寒光一闪,曹操已经用手中的长剑割下一缕青丝,肃然道:“将孤的头发传示三军,就说曹司空践踏麦田,本来应该斩首,但大战在即,将帅不可轻言自戕,权且免去死罪,割发代首。”

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割发是一种刑罚,名叫“髡刑”。很多士族子弟宁可死,也不肯受这种髨刑。

曹操当众割发代首,三军将士尽皆悚然,别说违犯军法,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戏璕上前,默默地替曹操束发。没办法,在军中,会随身携带梳子的男人,只有戏志才,别人没他那么精致。

猎猎北风呼啸,贾诩在城墙上巡视,风扬起他的衣袂。从远处看,就像某种展翅翱翔的猛禽,在宛城的上空,不祥的盘旋着。

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甘肃武威)人,西凉毒士。董卓祸乱洛阳,李傕和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天子东归。很多事,史册上没有记载贾诩在其中的作用,但根据线人署的情报来分析,这几件足以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背后都有贾诩的影子。

说此人一句话断送了汉室江山复兴的希望,也不为过。

李傕等人失势之后,贾诩先投奔段煨,最后辗转成为同乡张绣的谋士。

张绣非常敬重贾诩,以子侄之礼相待。加入任何一方势力,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简直羡煞天下谋臣。

此刻,贾诩正遥望着淯水的方向,曹操应该已经临近河对岸,当然,立在宛城的城头,是看不到那么远的。

贾诩会望着那个方向,只不过是一种奇特的感应。

一直以来,都有一股力量,暗中促成李傕和郭汜的矛盾,暗中操控天子东归。而现在,那股力量又在宛城露出冰山一角,有人宣扬:张辽带着兵、带着地盘归附曹操,获得优待,封侯拜将。

究竟是谁,在暗中布局?那个人,会不会就在淯水对岸的官道上,正一点一点逼近呢?

伴随着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派去探查消息的部曲登上城头,躬身行礼:“禀告军师,刘表那边至今未发一兵一卒。他想等宛城被围,我们彻底陷入困境,再派兵救援。”

贾诩轻蔑地冷哼:“诩没有看错,刘表,平世三公才。”现在是妥妥地乱世,贾诩却有意将“平世”这两个字说得格外重,莫名透着浓浓的嘲讽。刘表之才,也就适合在太平年月,当个三公。

他说完,拂袖转身,径直去见张绣。

曹操大军逼近,张绣也正想找贾诩商议。

张绣号称北地枪王,今年三十出头,生得威武健壮,武力值正处于一个武将的巅峰状态,就是头脑过于简单,心思还像个少年一样单纯。

贾诩辅佐过好几个势力,相对而言,他最喜欢张绣。在张绣这里,他可以活得像个长辈一样受人尊敬,不用勾心斗角,日子不要太轻松,如果不是曹操的背后隐藏着整个朝廷,他都想待在这里养老,哪儿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