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126)+番外

作者: 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暮色降临,郭嘉独自走入氤氲的雾气之中,缓缓前行几十步,大约是走到了两个院落之间的空地上,这地方比较开阔,基本没什么水汽,视野相对清晰,能看见远处薄雾之中,一角素雅的浅紫色衣裙在风中一扬,又消失不见,郭嘉快步上前,是荀彧的侍女杜衡。

“郭先生请,婢子为您引路。”

“有劳。”

荀彧有轻微的洁癖,所以曹操特意给他留了一处僻静的汤池。

悠闲的午后,一株早开的寒梅,红艳艳的花枝映着银装素裹的冬景,分外妖娆。

香几上青雀古铜炉,燃着龙涎香饼。

郭嘉解下轻裘,递给侍女,随手端起案上的茶碗,先抿一小口,不烫,就一口气牛饮下去大半碗。然后对上欲言又止的荀彧,才发现荀彧正在替他斟茶。

他刚才喝的,是荀彧的茶。

用过茶点,荀彧去温泉汤池中泡着。伴随着汩汩的泉水声,墨色的长发和玉色的肌肤在水雾之中时隐时现。

郭嘉脱掉鞋袜,赤足站在汤池边上,用脚试了试水温。有温泉的热气熏蒸着,两丈之外就是皑皑白雪,也不觉得冷。

第66章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

这人,这景,让郭嘉有一种画下来留作纪念的冲动。然而,他要是真画一幅荀文若沐浴图,怕不是会被荀家人拍死,还有百分之百的几率,被荀彧的小迷弟陈群提着剑追杀。

从昨天晚上到此时此刻,无论郭嘉,还是荀彧,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

他们闹别扭了,很严重的那种。

昨晚,郭嘉写了一份文书,希望改革选官制度,建议曹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就是在现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外,再增加一个当官的途径,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筛选官吏,三项考核都达标,才能授予官职。

其中笔试包括:公文写作、汉律、诗书经史,外加偏重于时政和治理民生的策问。还有一个加分项:射御、礼乐、耕植、术数、军务五选一,随便参加哪个都行。

选拔,选拔,选的对象是没有官职在身的士子,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

至于为什么只选拔士族子弟,而不是像后世一样,只要身家清白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因为这是东汉,士庶不通婚,良贱不通婚的东汉!郭嘉自问没有能力一个人挑战整个时代。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调整一下汉律中的选官制度,增加一项,其他的,以后再慢慢改变,当然,郭嘉只想尽可能的发展生产力,提升物质水平,丰富精神世界,让生活更美好。并不是要搞什么脱离时代的改革。

哪怕是这样,也遭到士族的领军人物、荀彧的强烈反对。

荀彧的门第首先就不容许他支持这种跳过世家大族,直接选拔人才的新制度。而他对汉室的忠心,促使他维护大汉的律法,包括汉律中的选官制度,坚持以察举制为主,征辟制为辅,把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

所以,尽管荀彧认为“考试”的内容挺全面,这样确实有助于选拔实用的人才,但他依然非常严肃地要求郭嘉销毁文书。这东西一旦递到曹操的手中,要是没被采纳还好,万一被采纳了,郭嘉势必成为世家大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那种。

郭嘉当然知道,要办成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但察举制选□□的人才,除去少数像荀彧、荀攸那样的能人,大多数人都有很严重的问题,或者品德高尚,但不会做事,或是只会高谈阔论,不理庶务。或者就是投胎技术好,做官一无是处,或者举秀才,不知书……

要不是一大半官吏都是废材,派不上一点用场,上回出征,他和戏璕至于忙成狗?就比如张榜安民之类的事,那些投降的官吏就只会在一边看着,能帮上忙的没几个。

荀彧面容端肃:“郭奉孝!你不知道商鞅是什么下场吗?”

自古变法之人,没一个善终的,郭嘉无所谓地说:“旧的制度出现问题,天下大乱,总要有人第一个提出改变,要是真的不得善终,文若,记得岁岁年年,来拜祭故人,在坟头浇一壶酒就行,我不挑。”

他和荀彧有个别政见不合,但以前读书的时候,不会这么明显。

像现在这般情形,大概、也许、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冷战?不过荀彧这人一看就不擅长冷战,除了不说话,不看他,一切如常。

郭嘉决定主动结束这场冷战,他宽衣解带,换上轻薄柔软的浴衣,下了两层石阶,站在浅水中踢一下水,朝着荀彧勾了勾手指,拖长声音:“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