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在我的左手边/你是大樱桃吗(15)

因为同学们终究是健忘的。分班之后太多故事散落了,除了日益逼近的高考,大脑里容不下其他。我对陌生人从来不怨不恨,因为我知道,我的忘不了,不过是因为极之希望落空后的极之失望,或者说,我只是无法面对张怿、夏薇薇、徐畅,以及一切与当时事件发生联系的人与物。

感谢梦想——因为一场突然落幕的爱,我却找回了我的梦想。

它太仓促地就介入了我毫无准备的生活之中,然而突如其来的冲击并不让人感觉痛苦,或许可以说,还带来了某种欢愉。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然而,经历了这一切,我无路可逃,唯有背水一战。这是我唯一的选择,唯一的希望,唯一能拯救前途、拯救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找到了我的路,再苦、再难也要咬牙走下去。毕竟,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无力走路,而是无路可走。

感谢田佳佳,她收起担忧的眼神,而给予我无比坚定的鼓励:她只是在自习课的时候给我传了无数张小纸条,告诉我一定要坚持到底——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坚持到底。

只是没有想到,妈妈的态度那么开明。

她在电话里听完了我的设想,沉默了一小会儿,问我:“你觉得你真正喜欢这个专业吗?”

我说:“是。”

她又问:“你觉得你有足够的克制力抵御那些诱惑和压力吗?”

我老老实实回答:“我不知道。”

妈妈叹口气,说:“是啊,你也不过是个孩子。”

沉默了一会,她说:“我有个高中同学在艺术学院做老师,我向她打听一下好不好?如果她说你可以尝试一下,那我们就勇敢地尝试一下!”

她的语气坚定、沉着,充满轻松的鼓励。我隔着一条电话线,看不见她的表情,可是总觉得内心里有什么不知名的东西在轻轻地、柔软地开放着。

7-3

在等妈妈电话的时间里,我不可遏制地回忆起那些和妈妈之间有限的残章。

我妈妈是个美丽的女人,这或许是最奇怪的,因为我从小便不是美丽的女孩子。

她有瘦削的身材,并不高,然而沉静端庄。她站在那里,你一回头,便可以看见她含笑的目光,充满安然静逸的力量。爸爸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校园里散步,只见一个女生穿好看的格子裙从他面前闪过,身上有淡淡雪花膏的香。他转头,看见她信步走进旁边的教学楼里。他只想跟上去,只想认识她。

他说,这一辈子,他只为这一个女人失魂落魄过。他这样说的时候,微微含笑却看不出戏谑。

爸爸追妈妈的过程,在整个地质大学校园里是一段佳话。

那个憨厚的男生,不说话,木讷的、羞涩的,想要靠近却没有勇气的,只能用情书,一封封打动女生的心。据说,那时候校园里极流行“情书”这种载体,很多人都写,不过水平良莠不齐。偏偏我爸那时属于文才斐然的那一种,人倒不帅,却颇有些内秀。他的情书极少高谈阔论,只是随口说点开心的事、生活的心情,然而不经意,一句话却打动女生的心。

他在信里说:“柏拉图说,人生来是一个半圆,只有找到另外半个,才可以获得幸福。我希望,我可以找到属于我的另外半个圆,然后,这个完整的圆便可以一直幸福下去。”

这个在今天多么广为人知的理论和多么单纯甚至酸涩的句子,在八十年代的空气里,却曾是那么高屋建瓴,与众不同。所以,他们就因为柏拉图而走到了一起——穿白衬衣、格子裙的女生和穿蓝灰色夹克、涤纶裤子的男生就这样相爱了。

半年后毕业,他们结婚。又过一年,他们有了我。

生活已经很幸福。

可是,工作单位要去格尔木,他们属于单位有限的几个大学生,广袤的大西北,需要他们去奉献青春。

挣扎很久。

外婆说,那段日子,他们不断地吵、我不停地哭,让37号院毫无宁日。

终于,还是外婆站出来:“小桃给我,你们走。”

两个人双双愣住。

这几乎是当时情况下唯一的解决方式。

于是就走了。相互承诺要给彼此永久幸福的两个人双双去了大西北,而他们小小的女儿,在海边湿润的海风里,扯着外婆的衣角长大。

他们写信,很多信,寄来了,外婆找人读来听,有关于我的句子,就比划着给我看。我当时不识字,眼神扫过去,只盯着外婆的衣兜,期待里面的糖果。

后来渐渐长大,变成我给外婆读信。

很不耐烦。

我唯一的兴趣,就是随信寄来的照片、卡片,或者稍后抵达的包裹。

照片上的妈妈很美丽,爸爸皮肤黝黑,他们站在阳光茂盛的高原,微笑。

渐渐长大。

长大后也有过对妈妈的想念,却只有每年2月能够见到她。她和爸爸,为了我,从来没有一起享受过假期,她休2月,爸爸休8月,只为一年有两个月,可以有人陪在女儿身边。

是种牺牲,然而我不懂,从未珍惜。

我痛恨那些她为我检查作业的有限日子,痛恨她在我身边走来走去影响我偷看小说,也痛恨她每一次离开时一滴一滴努力压制的眼泪。

痛恨她的走,也痛恨她的留。

因为孤僻,习惯了独自长大的我就是这样满身带刺的小刺猬,习惯性地竖起一身的刺,却盲目到无力拥抱。

我早熟——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都早熟。我期待一种爱,那么迫切地希望有一个人站在我身边,无论炎热的夏还是寒冷的冬,不离不弃。他给我爱,而我也爱他——当然,不仅是爱情的爱。我甚至设想等将来长大了,如果我也有个女儿,我一定要陪她长大,和她一起搭积木,坐旋转木马,唱歌、画画。我要她温暖而明媚,不孤独、不寒冷,像36号院的殷然和所有其他孩子那样。

因为缺乏这一切,我以为我恨她。

直到张怿出现又消失,直到我的命运发生至关重要的转折,我似乎才发现,她距我那么远,而她的心却在我身边,我其实从来未曾缺少过她的爱。

至少,她始终付出,只是我太迟钝,从来没有发现。

电话铃声终于刺破安静的空气响起来时,已是夜晚9点。夜色沉沉里我忽然有点担心:假使,是条走不通的路,那么我要怎么办?

我的希望经历过太多打击,早已片瓦无存,这是最后一次,我并不敢想象,假使消失,我会不会一无所有,一蹶不振,一泻千里?

然而,妈妈的声音那么温和:“滢滢,如果你试过了,却失败了,你会后悔吗?”

她顿一顿:“或许到那时候,就更考不上大学了。”

她的语气那么担忧。然而我说过,我只有这一条路。

“妈妈,我不会后悔,绝对不会。”我第一次语气那么坚定。

妈妈沉默了,或许只有一小会儿,对我来说却那么长。

终于,妈妈说:“那好,滢滢,既然决定了,就全力以赴,你要记住今天的话。”

电话这边,妈妈看不见我在重重点头。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问我:“你适合吗?你可以吗?”

她也没有说“你不漂亮,不要想了”之类的话,她只是告诉我:“只要你努力做了,就算我们失败了,也会从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东西的!”

她这样说的时候,声音离我那么近,仿佛就在我身边。而我,仿佛任何人家的女儿一样,依偎在母亲耳边,悄悄说点小女儿的心事。

我想,我也是从那天晚上起,渐渐贴近了我的妈妈。

8-1

省城是个大而混乱的城市。

混乱是并不整洁的混乱:更多的车在狭窄街道上发出各种各样聒噪的响,更多摩肩接踵的人在并不清澈的空气里行色匆匆。大陆季风气候的城市里极少有风的流动,于是建筑物和各种公用设施上积一层尘埃,看上去雾蒙蒙的一片。也干燥,还没怎么意识到的时候,嘴唇上已经裂了小小的缝。

然后是大,看不到边际的大。走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听妈妈给司机讲:“向西,走解放路,再往南……”完全听不懂,只知道一条狭长的路,走很久都没到头。而周围那些建筑物、人群的堆积,却又在告诉你:你在城市,始终在城市。

走那么久,居然还是在城市,而并非郊区?

我承认我有点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很新鲜。

其实我的方向感一向不怎么好,我记不住那些错综复杂的路,就只能用充满好奇、惊讶且疲惫的目光注视车外的世界——它那么大,和我只隔一层TEXI玻璃,我在它的怀中,而它是我的希望。

在此之前我只在我生活的小城走来走去,世界对我而言就是一张地图,按照1:33000000的比例存在。那时候的我坐井观天,神经单纯而幼稚,从来没有想过:其实世界很远,远到你站在一个原点,目光发散,却看不到尽头,找不到方向,茫然而无措。

原来,在任何一座城市里,最可怕的都不是脏、大、乱,而是陌生。

突然有淡淡的恐惧感:我真的,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

却也有浅浅的好奇:需要多久,这个城市对我而言将不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