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经年杳杳(115)

作者: 雪满头 阅读记录

此时正是花灯会热闹的时候,满大街的人前,虽是明知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烟花上头,可谢杳不免还是红到了耳朵根,迅速将面具拉下来戴好,又顺便将沈辞的面具也拽下来挡住他脸。

沈辞隔着面具敲敲她额头,“你放心往前走就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回不回头,我都在你身后护着你。”

“那我若是不想走了呢?”

“我陪着你。”

“那我若是想喝那边,”谢杳往那处指了指,“有甜酒卖,不醉人的。”

沈辞明白过她意思来,好气又好笑地重重在她额头又敲了一下,“在这儿等着,我去买。”

作者有话要说:灯谜:两条腿的狐狸叫什么?

谢杳:九尾狐狸精。

灯谜:两条腿的琵琶叫什么?

谢杳:玉石琵琶精。

灯谜:两条腿的雉鸡叫什么?

沈辞:九头雉鸡精?

谢杳:你见过四条腿的雉鸡???

P.S.明天请一天假~

第54章 剿匪

元平十五年, 暮春。

宁王安静了几近一整个春天, 安静得谢杳都要忘了京城里头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不止谢杳,就连太子也对他这位兄长松懈了不少——如今他们的注意力全然搁在和谈一事上,无暇分心,正巧宁王又很是争气地没生事端。

可惜宁王的安静终是没能撑过这一春。

近些日子南边的匪患从初时的小打小闹隐隐有些成了规模, 几处的山寨合作了一处,朝廷上议过此事, 怕是再放任下去易成大患,不如集结力量尽早除去, 还百姓一方安宁。

皇上略一琢磨, 问道:“剿匪一事,可大可小。诸位爱卿, 可有谁当得此任?”

话音刚落, 宁王便上前一步, 一拱手道:“儿臣有一人选。”话音一顿,却未有丝毫迟疑, 似是要吊足人胃口。

宁王环视了殿中诸臣一眼, 尤其是在看向太子时视线多停了一刻, 这才接着道:“镇国公世子,沈辞。”

大殿之上骤然静默下来。

满京城谁人不知沈征那对妻子是入京为质的, 饶是沈辞身上有个世子的封号,也不过是个虚称罢了,手中并无实权。虽说沈辞好歹是战场上下来的,派他去剿匪, 这事儿固然会做得比旁人漂亮些,可这也意味着往他手里交了实权,岂不是正中皇上痛点?

果不其然,宁王这话说完,还未待诸位朝臣发表看法,皇上便一摆手道:“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宁王出了大殿没走几步便被皇上身边儿的大公公叫住,亲领着往元明殿中去。

他进去后又等了片刻,皇上才换下朝服进到殿中。

皇上先是过问了几句日常,聊表父子间应有的关怀,才慢悠悠切入正题,“早朝时所议匪患一事,朕想听听你怎么看。”

皇上问的是怎么看,而非为何推举沈辞,便是给了他个改口的机会。宁王如何不明白他父皇的意思,当即跪下道:“儿臣举荐沈辞,是经了一番考量,认为此举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起来说。”

“是。”宁王起身,恭谨道:“沈辞这一去,父皇可单给个钦差的名头,不再指派他人手,如此一来,他既能调动当地的州府来剿匪,又不能将这实权带回京城来。”

“倘若他当真有这份本事,能以此平定匪患,于我大兴而言也是一桩好事;倘若仅当地州府不够他施展,他多半会用自家人,届时父皇便可顺藤摸瓜,一探沈家虚实;倘若这差事他交不了……那便是他的过失了。”沈辞一人的过失,再添油加醋些算作沈家的也无妨。

以盾防矛固然好,可伤的是自己的盾,不如借敌之矛击矛,折损的无论是哪一杆,皆是自个儿得利。宁王抬眼看了一眼皇上的神色,知晓此事十有□□是定下了。

与此同时,谢杳亦刚见过东宫内侍。那内侍是替太子来传话的,寥寥几句将今日早朝上的动向交代了个清楚,说到宁王被请进元明殿时,谢杳已然明白过来。

“备车,我要入宫求见圣上。”

太子一早说过,往后同沈辞有牵扯的事儿他是决计不会出手的,而今能遣人来知会她一声,已是很难得了,不能再指望他旁的,事态又急,是以她也只有冒一回险,入宫面见皇上寻一寻转机。

马车走到半途忽的猛然顿卡了一下,谢杳本闭着眼全神贯注地在琢磨一会儿该说些什么,猝不及防之下整个人往前倾去,差点儿摔下座子时被一双有力的手按了回去。

马夫是尚书府上知根知底的老人了,近些日子沈辞来来往往的也未避着他,是以他早已见怪不怪,扯了扯缰绳,接着专心赶自己的马。

“叫马夫换个方向,去一品斋罢,只当是你嘴馋,亲出来买些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