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不想死(366)

但与此同时,颁发的第二道圣旨让不少人猜到了顺宁帝的想法。

立二皇女贺珍为皇储。

女子执政总免不了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争议,但是现在,皇帝主动将各种权力交出来,换取皇女继承帝位,在“大是大非”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反对。

连带着,对接下来的第三道旨意,他们也接受良好。

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独立出来,成立与政事堂和枢密院并立的监察院,负责司法工作,而监察院直接对皇帝负责。

女帝手中不可能没有任何权力,这大家都理解,否则皇帝退让的那一步就毫无意义了。确定他不是拱手将权力让出来,反而更叫人放心。何况监察院只有司法权,而立法权仍旧在议会,这就让很多人安心了。

至此,大楚君主立宪,军政分离,三权分立的整体框架制度彻底奠定。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意识到,皇室在掌控监察院,装备部与皇家科学院的情况下,仍旧能够悄无声息地对这个国家施加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由直接转为间接,由明面转入暗中,不再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

因为这一点,一部分历史学家相信,顺宁帝或许早在执政之初就已经对此作出了规划,并且按照三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刻意朝三个方向培养他们,而不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作出妥协与退让。

这位千古一帝的眼光,或许已经跨越时空,看到了千年之后。

第159章 番外二 西亭先生

顺宁二十年,九月。

为了与国家的抡才大典错开时间,皇家科学院的招生考试是在秋季进行的,一年一次,一次仅取十人左右。

但正因为名额有限,才叫人更加趋之若鹜。

皇家科学院的体系独立于科举考试之外,在这里跟着前辈师长们读书三年,精研科学至理。三年之后,考核通过,则会按照各人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不同,被吸纳到不同的实验室。若是本人足够出色,而且研究方向并无师长引领,甚至可以申请单独开设实验室。

这里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师长,最先进的设备,最宽容的学风,对于全天下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子而言,不啻于是天堂般的存在。

就算三年学满,不想留在这里,出去之后不管是参加杂科科举考试入仕,还是挂靠在豪商富贾名下的实验室里,都非常有前途。毕竟,各种科技产品备受追捧,从朝廷到民间都十分重视。

与其他人不一样,齐云景早就定下将来会接手家里的工坊,到皇家科学院就读,不过是为了镀金,以及将来能够更好地经营工坊,不至于被下面的人欺瞒哄骗。

当然,也是因为他本人对这些东西着实感兴趣,而现在家中父亲尚年富力强,不需要他帮衬,也由得他胡闹。

即便是在科学技术出现了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大多数普通百姓对它还是半通不通。所以真正敢到皇家科学院报名参考的人数并不算多,大多数人会先购买历年考题私下做一遍,以确定自己的水平。至少要能拿到六十分以上,才会前来。

但考生人数还是超过了三百人。

三十取一的概率,叫齐云景十分担忧。

好在他是幸运的,今年的考题之中有好几个他感兴趣的,之前也研究过,顺利完成,总算是卡在及格线上,被取中了。

齐云景此前一直住在江南,对于皇家科学院的事,全都是从《皇家学报》上了解,只知道各种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内部的八卦消息,就不甚了了了。所以直到入学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一批学子并非只有他们十人,而是三十人。

另外二十人都是宗室子弟,并不与他们一同录取。

一开始听说这个消息,齐云景心下免不得有些不忿,觉得皇家科学院是刻意将更多名额留给自己人。

待得开始上课之后,才惊讶地发现,出身宗室的同窗们,进度竟比自己快了不知多少。他要跟上师长们的讲课进度十分艰难,人家却已经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有自己的见解了。

直到听同窗八卦,原来宗室子弟的考题难度比他们更大。还有人借了考卷来,众人一做,立刻叹服。

后来才知道,其实宗室子弟间的竞争更大。毕竟宗室人口已有数万,虽然这两年在朝廷的控制下已经有所减缓,但适龄学子的数量却居高不下。而他们自幼就受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基础更扎实,知识面更广,进度自然也更快。

若是同等条件下考试,民间学子根本比不过。若说偏向,皇家科学院实是在偏向他们这些人,自己之前那些揣度,实在是羞惭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