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74)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源乾曜:……

源乾曜到家的时候,他的幼子源洁也刚从外面回来,父子二人正好在家门口碰上,源乾曜特意停下来问了问源洁的行踪。

源洁今年不过十五六岁,与他已经入仕的两个兄长不同,他还在国子监上学。但他性子却又有些古板,从不出门胡混,故而源乾曜和他的夫人姜氏一向不管束这个儿子的行踪,反而经常鼓励他出门和同窗往来。

源洁一本正经地向父亲行了礼,道了声“大人辛苦”,这才恭敬地回答父亲的问话,源乾曜这才知道,原来今日,儿子是被他的同窗约到书馆里去了。

“……是张燕公家的郎君啊,他和他父亲一样,目无余子,吾儿能与他投契,也算是难能可贵了。”源乾曜迈步向前,源洁一丝不苟地跟在父亲的半步之后。

张说当年在中书为相时,源乾曜就对这位年纪比他轻,却地位才华都在自己之上的宰相印象深刻。今上扫平太平公主一党之后,张说被圣人从东都召回拜相,彼时他意气昂扬,正欲大展长才,却不料转瞬就是姚崇进京,他却因为阻挠圣人拜对方为相而被一贬再贬……

但那可是张说,源乾曜半点都不认为,已经两度为相的他,就肯定不会有第三次拜相的机会。

又和儿子谈了两句今日在书馆中看到的书,源乾曜知道他今日找到一部难得的注疏,自己感到大有收获,源乾曜也不禁感叹,这书馆和雕版印刷一出,确实造福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源乾曜又多问了两句,才知道,原来张均已经收到他父亲从岳州的来信,说是张说在岳州也推行了书馆一事,还在当地的名胜岳阳楼为此举行了一场文会。只不过当时不巧,正赶上先帝驾崩的消息传来,于是文会中途戛然而止,否则其中有几句好诗,也许早已经流传到长安城中来。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源乾曜拊掌赞叹,觉得一日的疲劳被一扫而空,“好诗、好诗!若是张燕公此时还在中书,恐怕又要像之前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般,被他挂在政事堂了!”

“云梦之空旷无际,如在目前。此句气象雄壮,不似江南风景,更近北国骨魄。”源洁同样为诗中的气势心折,一向古井无波的面上也露出了几分向往的神情。

“你才到过哪里,敢点评江南北国?这是书呆子话!”源乾曜笑骂他一句,见幼子又要请罪,他连忙摆手勉励道:“有些风景,终究要亲眼见过,才知道天下之大!”

源家在长安城中的居第也并不大,父子二人谈诗论文之间,脚步已经接近了后院。源乾曜的妻子姜氏从屋里迎了出来,她向父子二人招了招手说:“哥奴来了,我留了他用饭,正要派人去找你们回来。”

源乾曜走进屋中一看,果然见客座边正立着一位满面微笑的中年人,他正深深躬下身去向自己行礼。

源乾曜免了他的礼,面上也收起了多余的表情,他身后的源洁也上前向自己的姨表兄行礼,一番寒暄之后,他们分宾主坐下,源乾曜问起了李林甫的来意,李林甫便说自己只是上姨父家问安的。

李林甫面容端方、身段挺拔,又是宗室出身,早年的起家官就是千牛卫这种专门为贵胄子弟准备的优差。只不过他为人有些睚眦必报,面上却总是一派祥和,所以即便他对亲戚一直极好,尤其是对自家和妻子的娘家姜家,问候都十分殷勤周到,但源乾曜还是不太喜欢他。

可惜,源家除了源乾曜自己之外,几乎人人喜欢他。尤其让源乾曜想不通的是,虽然李林甫在文辞上几乎能称得上是不学无术,但源洁这个书呆子,却偏偏和这位年纪几乎是自己两倍的表兄关系最好。

源乾曜略一走神,那边源洁已经主动向李林甫描述起了他今日在书馆的见闻,李林甫恰到好处的捧场显然让儿子说得更加顺畅。源乾曜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知怎地,就想起了他的同僚兼前辈姚崇家,两个收受贿赂到远近闻名、坑过他们爹不止一次的逆子来……

对了,今日姚公去大理寺,究竟是为了何事?

不知想到了什么,源乾曜的眼神顿时犀利了起来。

第35章 不生气

翌日, 源乾曜回到政事堂, 派人去大理寺问了问赵诲的情况, 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姚崇昨日去大理寺刑狱,确实是单独去见了赵诲, 姚崇和赵诲说了什么无人知晓,但大理寺的人却说,赵诲的精气神好像在姚崇离开后振奋了不少。

源乾曜发现了姚崇的小动作,但他什么都没说。

姚崇在中书威望素著、凡事都凭他一言而决,在皇帝眼中, 他更是不可或缺的社稷股肱。圣人亲自鞫问过赵诲之后已经定了他的死罪, 诚然,这体现了姚相公的用人失误, 但源乾曜和几乎所有知道此事的人却并不认为, 他的事会牵连到姚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