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413)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你懂个屁!”李隆基听得青筋暴跳,一甩手就把御笔往李亨脑门上扔,李亨风轻云淡地一歪头就避过了,“封禅泰山,是要昭告神灵和列祖列宗,意义重大……李小三!你有没有在认真听!”

“对啊我明白啊,但我还是觉得劳民伤财、哎呦阿耶把砚台放下!这个真要出人命了!”

目睹了一切的高力士高将军觉得,今天,又是大明宫里普通的一天。

泰山封禅的事,终于是因为一力主张此事的宰相李林甫忽然断腿,以及舆论上的反对,而中途夭折了,但是太子提出的北巡和南巡的建议,又在皇帝脑子里扎了根。

在派人慰问了他也比较欣赏,不过还不打算重新启用的李林甫之后,李隆基想了想,又找来新上任的宰相张九龄,问他北巡和南巡到底可不可行。

张九龄算了算账,然后告诉他说,按照花费来讲,这两样加起来,估计也和封禅相差无几,但是因为带了巡查各地民情以及边关情况的目的,所以可以算是于国有利,而且开元初年的时候也不是没干过。

皇帝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而政事堂也没什么阻碍的意思,于是在来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先去北边巡视一趟,下半年回来之后,再去南边巡视一趟的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为皇帝要出去巡视,按照曾经的规矩,应该是留几位重臣在长安处理国事的,不过这次皇帝想了想,除了任命了宰相萧嵩为西京留守之外,还决定让太子监国。

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给自己搞到了一个出去玩的名额的李嗣升顿时如遭雷击,他目送皇帝的御辇离去,泪洒满襟,哭得不能自已,看见的人无不称赞太子纯孝。

将太子扔下的皇帝,当然对身后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来到北面,依次巡视了陇右、河西、河东等节镇,同时也接受了燕然、云中这两个建立在突厥旧地上的都护府中的归附部落酋长的觐见。

当皇帝来到北巡的最后一站,河北节度的时候,他见到河北节度副大使,正是他五年前打发出京的王忠嗣。

河北节度的情况不错,据说王忠嗣一开始来的时候,因为不熟悉情况,还有些放不开手脚,而等到他将这里的兵整训了一遍之后,曾经因为出了个猛将,而对于大唐为他们划分的地盘有些不满的奚和契丹两部,就再也没敢做过乱。

除此之外,河北的民生也十分安定,据说这也是因为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往这边走的缘故,边境同样开了榷场,和归附部落,以及相邻的范阳安东、北面的燕然云中做生意。同时,也是因为河北道的大路小路,都修建得更好了。

在行宫驻跸之后,李隆基又犯了老毛病,随便带了几个人要轻车简从地到处逛逛,一路护卫而来的陈玄礼知道行宫附近十分安全,便也不深劝,只是挑选了好手跟着。

兴之所至,李隆基也不知自己逛了多久,再一抬头,便发现自己竟然逛到了节度使府附近,这里也正是幽州最繁华的一带。

李隆基起了玩心,想到白日看见的王忠嗣,知道他家肯定也就在这附近,于是他便想找个人问问。

在一棵银杏树下,他看见两个垂髫女童,正在树下拍着彩球玩耍。她们都正是四五岁的年纪,身上的穿着打扮并不十分豪富,料子只以舒适为主,并不拘材料,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养孩子的方法。但她们身旁,却不见看管的下人,显得对她们十分放心。

他远看,便觉得这两个孩子讨人喜欢,便直接走了过去。

“两位小娘子好,”他笑眯眯地说,“两位小娘子的家人呢?怎么你们自己在这里?”

那两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抬起头来,她们看着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一行,陈玄礼带来的禁卫里,颇有些长相并不十分和善的大汉,但是她们的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惧怕的情绪,像是看习惯了一般。

不仅如此,她们还睁着圆圆的大眼睛,一模一样的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她们看完了那位翁翁身后整整齐齐的人,又将视线转回突然出现的老人身上。

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她们一人一句地说:“这位翁翁好,”“因为这里就是我们家门口啊。”

这句话说完,她们本该等着对面回答,但是她们却惊讶地发现,不知何时,那位一看就很面善的老人,看着她们的眼神却越来越奇怪,像是、像是——

“翁翁是有什么伤心事吗?”“翁翁不要哭,翁翁是哪里不舒服吗?”“翁翁哪里不舒服,我们去找娘来,替翁翁看看就好了!”“对对对,阿姊你好聪明!我们这就回去找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