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333)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要知道,要求三品以上大员每人每年举荐一位县令,是圣人这两年来新提出的举措,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廷大佬们更重视基础官员的选任。他们举荐的人才若是不胜任,或是犯了错,那么他们自己也要受到惩罚,可以说,是将朝廷大员们的官途和这些县令的,以对方的出身而能得到这样的举荐,这名名为吴远的县令,一定是受到了那位大员的极端看重。

在萧嵩身边,膝盖下全是黄泥的吴远却不知上官在想什么,他所在的栾川县在之前的大雨中受灾最为严重,全县的耕地受影响的约有五分之一,因为雨灾失去屋舍的百姓也有几十户——这肯定要影响到他今年的政绩考核,但是吴远本人却没有多大怨言,他只是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已经在本地设点一年的蓝翔,以及委托他们联系中建第一局,让他们介绍有经验的施工队,来栾川帮忙组织本地百姓以工代赈,做好灾后的重建工作。

作为在商盟小学校里干过活,其实也是顺便被新学洗礼了一遍的吴远,类似于他这样的人,才是义学、小学校、国子监这整个新学教育系统中能够影响到的,第一批进入大唐基础官员队伍中的吏才。

这也是李馥事先绝对没想到的。

只不过,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商盟便立刻为将这些人才推向基层岗位出了不少力,商盟没有追求回报,而不管这些人本人知不知道这背后的运作,在他们当上一地县令之后,往往都会和扩展到当地的商盟有不错的合作。

就比如这次,在水患之后,吴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调动商盟庞大的资源,尽可能减少本地百姓在天灾中的损失。

而商盟也没有让他失望,他们也早已做好了救灾的准备。

或者说,这其实也是他们占领市场、扩大势力的良机。

萧嵩在地上蹲的时间有些久,吴远并不知道他的上官对于稼穑之事懂得多少,不过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对他解释道:“这就是那些蓝翔的人送来的种苗,他们的价格其实十分公道,每一亩地的种子,算起来也不过是四十五文的价格,还允许事先赊欠,等收获之后用干豆抵扣。”

“除此之外,为了尽快挖好沟渠,排干积水,他们还有相应的农具租借,不过这部分钱是县里出的,就当是以工代赈。比起让百姓们乱糟糟自己来干,这样也能更快帮助他们挽回今年的粮食,让他们不至于无粮过冬……”

说起这些事来,吴远侃侃而谈,萧嵩听了一会,就让他打住了,“田间的事某知晓了,说说那些道士的事。”

说到那些道士,吴远反而沉吟了片刻,他是个务实而不天真的人,他从主官方才的问话中听出了对那些道士的怀疑之意。

许是,按察使能够理解有利可图的商人,却不能相信,这世上当真有施恩不求回报的人吧。

可是,平心而论,吴远认为,若非这些自称为新内丹派道医的道士们突然出现,在水灾的危机方才解除的那一段时间里,对于水潦遍地、屎尿污物随着积水四处扩散的栾川县城来说,想要迅速组织重建,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说别的,单单是可能流传开的疫病,就会要了许多缺医少药的百姓的命。

吴远沉默的时间有些久,直到萧嵩再次发出了一声疑问的声音,吴远才肃穆地整了整衣冠,恭敬地对蹲在地上的主官一揖倒地,“下官斗胆,请按察使随下官去一个地方。”

萧嵩疑惑地挑了挑眉毛,但本着对这位栾川县令的好奇和信任,他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便拍了拍灰尘站了起来,“走吧,前头带路。”他说。

萧嵩来到了一片散发着特殊的刺鼻气味的院落里。

说是院落,其实在有过领兵经验的萧嵩看来,这里更接近于兵丁的营房。

这个院子已经基本上空了,空余的房屋纷纷门户大敞,露出里面地面上残留的白色痕迹。院落的一角,还有个纯粹是白色的池子,有人正在那里用棍子搅动,刺鼻的气味就是从那边发出的。

“这里,就是当时道长们,为一些已经有疫病症状的病人们划出来的隔离区。”吴远淡淡地说,他指了指深处没有开门的几间屋子,“那里便是道长们居住的地方,他们一直和病患住在一起。直到现在,还有一些病患没有痊愈,但是道长们说他们得的并非疫病,不会传染,于是便还留在里面养病,直到将他们治愈。”

萧嵩的眼神中有些触动,吴远还在接着说:“现在道长们也许在休息,他们除了收治疫病患者之外,还在县里普及正确的防治措施,比如按察看见的石灰池,”吴远一指那个白惨惨的池子,萧嵩立刻接话:“能够治疗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