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280)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宋璟和韦凑正在说话,他们发现身边突然多了个谁都不认识的小郎,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馥见两位大佬都等着自己说话,这时候才施施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倡议书,又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个小官家的孩子,在老师家中学习的时候,被老师允许,看了一份《备政咨要》,而自己便因此记住了这里的地址。

而他此次上门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将自己平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整理了出来,送来投稿,只希望几位官人不要看他年纪小,便不肯正视他的文章,那这可是国朝的一大损失云云……

大唐一向不缺神童,宋璟上次拜相时的搭档许国公苏颋,在幼年时就是出名的神童。而眼前的小郎虽说长相貌不惊人,但面对他们这两位刚从三品以上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大官,还能侃侃而谈的气势确实不一般。宋璟虽然觉得编辑部这里不该变成投递行卷的场所,但也不自觉就将那名小郎手里的书册接了过来。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这也是看在对方年纪着实小的份上。只不过,里头的诗赋如果写得不好,自己也不会顾及这位小郎的面子,可是会当众批评的。

宋璟眼里的严厉一闪而过。

可他翻开一看,就不由有些目瞪口呆。

他可真是大错特错!这里头写的哪里是什么诗赋、行卷!?分明是朝堂之上的策论、可以进呈圣人的奏疏!

宋璟再看那位貌不惊人的小郎,顿时脸色都变了。

第121章 布局

李馥没有给宋璟逼问自己的机会。

她看见宋璟面色大变, 就知道对方不会将这份倡议书直接扔茅厕里,而是会认真考虑。于是她就当场尿遁, 在宋璟勉强按捺住的好奇心中直接溜出了编辑部。

编辑部外, 早就等在这里的骆升驾着车,迅速将李馥带离了现场。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悄无声息,就和做贼一样。

至于被她留在编辑部里的王训,反正她和他也说好了,这时候就说不认识自己, 只是在街上萍水相逢,因为自己说话好听,一见投缘,这才带自己来编辑部的,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只要王训拿出他平时三分之一的演技,凭他那张一看就正直得不行的脸,就一定能将宋璟和韦凑这样的老实人应付过去。

当然,如果一切顺利,王训自己没有遭到怀疑的话, 那他还可以在编辑部里搅一搅浑水,比如和宋老帅哥说一说, 哎呀,这里头写了什么呀?难道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那这还了得,自己这就去叫上兄弟们(禁军的),一起出动去把那人给宋公找回来,一定逼问出对方的图谋!

“……这还了得!忠嗣这就去禁军中叫上人, 一道去将那人追回来!”

李馥没在现场,不过对现场的进展估计得八九不离十。

宋璟伸手拦住了王训,他皱着眉头说:“并非如此,也不必如此……唉,想来是他自己也知道,这有些惊世骇俗。这样一来,我反而并不怀疑,这份东西,确实是出自于那名小郎之手了。”

宋璟将那本倡议书递给好奇的韦凑,自己继续和王训说道:“用不了几年,将来总有在朝堂上相见之日,今日暂时不急。”他笑眯眯地捋着胡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人才的期许。

不,我看您大概是不能在朝堂上遇见她了,王训默默在心里说,但面上还是一脸正直地对宋开府点头。

王训专心演戏,宋璟专心回想方才看见的建议,他们两人谁都没有注意,一旁的韦凑脸上,欲言又止的表情……

李馥持续关注后续,等到她快回宫的时候,终于通过多个渠道听说,朝廷已经开始讨论,是否要在全国开展基础建设的事。

正如她在倡议书里写到的,大唐的驿路其实修得挺好的,现在也在边境上修轨道,可以说一直没有低估过交通网的重要性。只不过,因为技术水平限制,黄土路修得再结实,也顶不了太久,而若是全用碎石子来铺路,那也压根铺不起,需要花费的劳动力和时间更是可怕。

不过,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李馥知道,她当年提议的水泥样板房小区一期计划,被她爹以及将作监里的人大笔一挥,直接变成了水泥样板里坊一期计划,也就是说将作监直接将一整个坊给改造了。

要知道,长安城里的一个里坊,可是和一般的小县城差不多大的。可见,在多年的钻研之下,现阶段将作监已经在水泥应用上取得了大量的经验,产量和质量也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再加上炸山的李林甫,用来铺路基的碎石子都比以往好搞得多。

这样一盘算下来,据李馥分析,大兴土木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根据这个思路,她在倡议书里,就详细说明了为什么可行一二三,推行了之后又有什么好处一二三,估计要分几期实现一二三,每一期工程用到的工料和工时一二三,后续可以衡量的指标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