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279)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木匠、铁匠、金银工匠;车马、账房、裁缝、绣娘、专职掌柜;新的开发部门和绘画包装等高端人才,曹慧娘在商盟里大大小小的铺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搜罗了一堆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暂时离开一线,去教育岗位兼职一段时间的新任职业培训教师。

再加上蓝翔本身研发农具的人才,以及在推广农具点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农科人员,这些人都将成为今后蓝翔扩张的骨干。

在蓝翔位于长安郊外的研发工厂里,空旷的谷仓里摆开了一桌又一桌的席面,每人面前都摆满了酒馔。

站在上首,曹慧娘端起面前的酒杯,对所有人说:“诸位,感谢诸位加入蓝翔!蓝翔这里和商盟中别处不同,我们不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但却是为了将来能长长久久地赚钱,也为了更多人的日子能过得更好。诸位已经看到了商盟为长安城带来的变化,今后,在洛阳、在扬州,在一个个和长安差不多繁华,或是远不如长安繁华的地方,我们也要相信,这就是我们能够办到的事。”

“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事。”

“之前我招揽诸位的时候已经说过,我们蓝翔要做的事可能辛苦了些,却绝不会亏待自己人。今日,我敬诸位一杯,今后,诸位就是蓝翔的兄弟姐妹了!”

庞帆在下头,也和旁边的人一道,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李馥几乎每日逛街,对商盟的动作之快有最直观的感受。

商盟这么给力,她想看看自己是否还有能做的。在带着扣儿往黑水多跑了几趟之后,她和王训一同在黑水的小屋里,对着一份名叫《备政咨要》的报纸认真。

这份报纸的主编署名宋璟,正是李馥也印象深刻的那位老帅哥。李馥看了第一期,就知道这是一份类似于参考消息的报纸。

“郭叔拿到也不容易吧。”她问一同参加会议的郭振,这份报纸上登的都是对朝廷政策的探讨,除了时效性并不强之外,其实也涉及到不少朝廷决策的内部消息。

这应该属于限定了流通范围的报纸。

郭振知道李馥的身份,他对李馥的客气很不适应,但在郎君的示意下,他还是努力没有将自己的不适应表现出来,“是要找对人,但其实并不费事,上头没有升迁卖好的消息,觉得这份报纸重要的人并不多。”他简单总结道。

李馥点点头,“我有个想法,”她对王训说,“朝廷上的事,我们原本是不插手的。但是对于商盟来说,他们马上就要将摊子铺到地方上去,那么他们必定要和更多地方官打交道,这样一来,在长安城里结交勋贵的路数,就很可能行不通了。”

李馥没有低估这年头做生意的难度,这个难度不仅仅在于商业竞争,更在于商人和地方官府之间的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尤其这个时代,地方官府的自主权很大,不管商盟在京中的背景多么强大,在外头的时候其实都未必能起作用。

李馥敲了敲桌子,“我们可以提前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她说,“我有个计划,让他们可以跟着朝廷的脚步,去各地铺开相应的建设。”

王训和郭振同时看着她。

李馥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水泥路的倡议书”这个标题。

之后,她又拿起先前看过的那份报纸翻到最后,将上头编辑部的地址圈了出来,对王训说:“后日陪我去这里一趟,单凭我自己这张脸和年纪,我怀疑我连大门都进不去。”

王训看着李馥那张被她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脸,艰难地点头同意。

两天之后,李馥拿上自己写好之后,让豆卢姑姑帮着誊抄了一遍的倡议书,又换了一张不那么歪瓜裂枣,但依然面目普通的假脸,就和王训一起去了宋璟宋开府,设立在《马球消息》编辑部旁不远处的《备政咨要》编辑部。

她递帖子进门的时候果然遇上些麻烦,看门的人看见她是个最多十一二岁的小郎,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是来捣乱的。还是王训露脸担保之后,看门人才认出这是京中的大名人,虽然王训出现在这里也有点奇怪,但看门人还是晕晕乎乎地把他们放进去了。

李馥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混了进去,虽然看见她的人都对她投去了怀疑的眼光,但他们显然都被李馥的理直气壮镇住了,以为这是这里哪位大佬的家人,都没人拦住他们问一问。

李馥的运气不错,这天宋璟本人就正在编辑部里。

他正在编辑部的小院里,和另一位李馥的老熟人,退休的韦凑韦大匠说话。

李馥仗着自己这张脸没人认识(其实就算是化妆前的脸,他们也说不上认识),直接就走到宋璟和韦凑面前,笑眯眯地就对他们行了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