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129)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俞明珠眼睛噌地亮了。

“俞姊不用想了,”曹慧娘戏谑地一笑,她指了指自己,“慧娘就是我家居士派来的监军,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好事,在俞姊这里是行不通了。”

俞明珠反倒豁达地一摆手:“在商言商,这是应当的。”就像是和别人合作做生意,如此多的本钱投到她这里,却只派了一个并未当真做过生意的曹慧娘,这就已经足见对方的信任。

说句不客气的,若是俞明珠有心,她能坑得豆卢居士血本无归,还让曹慧娘抓不到半点把柄。

只不过,人家也可以不用证据,随便向哪里递个帖子或是说句话,就让自己将吞下的好处吐出来,甚至是家破人亡。这就又是另一重有恃无恐了。

这些念头转过一圈,俞明珠就看见曹慧娘又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册来。

俞明珠识字,当年父母自小就想将她嫁给读书人,不仅教她识字,甚至还让她囫囵读过四书五经,这也是她在西市商人中比较特别的一点。不过她平时却绝不喜欢看书,对这么厚的书册更是看见了就觉得额角突突地疼。

小户女子中,曹慧娘其实也是难得的识字,但她面对这么一本大部头也同样望而生畏。

“这就是居士拿来的商业计划书。”曹慧娘鹦鹉学舌,她也尚未看过这本计划书的内容。

不过她见俞明珠面色陡变,知道对方在顾虑什么,曹慧娘连忙解释道:“居士说不插手俞姊的经营,就是不插手俞姊的经营。至于这本计划书么,慧娘只是知道这并不是居士写的。居士的意思是,俞姊就当做好心人的建议,随便看看,若是俞姊觉得有用,那就用上;如果俞姊觉得,这全是没做过实事的高门子弟在胡言乱语,那么就将之束之高阁便可。”

俞明珠听完这个解释,心里便有了猜测。

这计划书八成是豆卢居士的哪个晚辈写的,那名高门子弟,想必自己也没经手过生意,但却雅好高谈阔论、给人出主意。当他听说豆卢居士要找人经商,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来到了自己这里。

既然如此,那便当做虚应故事,随便翻翻,也就算全了居士的面子了。

俞明珠心领神会地一点头,伸手接过那本厚书,当着曹慧娘的面就翻阅起来。

翻开那本书,俞明珠首先便看见平实直白的“四轮车商业计划书”几个大字,她略扬了扬眉,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可能不是她想象中,性格浮夸、喜欢卖弄“才学”的高门子弟。

俞明珠翻开了下一页。

一刻钟后,俞明珠拍着桌子,眉飞色舞地对曹慧娘说:“这位先生真是大才!枉我经商多年,却从未见过类似的手段!更别提手段背后的道理了!”

俞明珠久经商场,身为女子,她因此在经受不少额外的刁难之余,也更明白灵活处事的道理。在她看来,这本书里说的市场调研、打造品牌、使用营销手段引起风潮等等套路,正是一环扣一环,要从无到有,打造一个尚未有人意识到的高端马车市场!

在看过专利之后,俞明珠和西市几位车马行东家都已经意识到了,四轮车的转向结构,在原理上并不难懂。只要他们卖出了第一辆四轮车,仿制车很快就能出来。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有再厚的本钱、独享利润的时期也会很快过去。

换句话说,低价车的路子做不长。

但专利已经买了,只做一锤子买卖,哪怕算起来也能赚不少,但被俞明珠拉在一起的几家东家都十分不甘心。

所以他们必须瞄准富贵人家的腰包。

可富贵人家之中,门第行事又千差万别,俞明珠他们只能想到通过发动各自的人脉,以及俞东家新拉拢来的靠山,利用互相介绍的模式将马车卖出去……

但这样一来,这里的风险和收益,又是一笔很难提前算明白的糊涂账。

俞明珠正在烦恼这事,这本从天而降的计划书,却正好给出了她想要的答案!而且有一说一,比她想象过的最好的方案还要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

更难得的事,这书里还将每一步为何要这么做,要达到何种目的交代得一清二楚,即便例子和数据给得含糊,但都是高屋建瓴的方法论,只要把握住了精髓,就不怕跑偏。

而这书的行文既朴实直白,又老辣准确。俞明珠读这本书,就仿佛看见了一位久经商场的前辈,用毫无波动的语气将商场和人心的方方面面剖析得明明白白,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就如同庖丁当着她的面肢解了一头牛。

手法干净利落,令俞明珠醍醐灌顶。

俞明珠看着这本计划书最后,署名为“圆桌会”的几个字,才意识到这可能并非出于单独某人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