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出道入释(132)

作者: 大荒真人 阅读记录

不过,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也不忙着修炼。他先花了三天时间,仔细阅读了《大丹直指》、《灵宝毕法》、《悟真篇》等丹经,重温了一下修炼内丹(金丹)的理论和步骤。

然后,他又按入静、胎息、坐忘、虚无的步骤进入虚极静笃境界,再次温习了一遍老子亲授的《道德经》。

这次听道,他专门关注内丹方面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厚的丹道基础后,他对于《道德经》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然后,他按自己的理解结合自身实际将炼内丹总结为炼己、培药、立鼎、采药、炼丹、还丹、归鼎、养胎、换鼎、育婴、化神、返虚、合道13个阶段。

其实,到归鼎内丹就结成了。后面的境界已经包括了炼气化神后的炼神返虚、炼虚合道阶段。或者是另外一种境界划分法结丹之后的元婴、元神阶段。

其实,传统的丹经的论述与他看到的修真小说中说的很不一样。但是他已经有些习惯于按小说中构建的体系来解释丹经了。

传统的丹经将筑基到合道成仙的一整个过程都叫做修炼内丹或金丹。

有些过程很难截然分开,而熊清浦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修炼,没有师友护持、提点,所以需要对整个过程有透彻的理解才行。

要不然可能就不知不觉走偏了道路,比如他之前,积累了海量的真元,就是没有结丹。

就是因为他太过依赖从外界摄取灵气,没有炼好体内的精和气的真种子,不得结丹门径,再炼也只是“炁”的量的积累,而无质的突破。

这13个阶段,是按先性后命的北宗丹法划分的。对于先命后性的南宗,“炼己”主要是指修炼内功补足后天漏泄的精气,为炼丹做好身体的准备。

“炼己”就是为炼内丹打好基础,对于讲求先性后命的北宗来说,炼己主要就是明心见性,做好心性的准备。

因此,有时又叫“炼己筑基”。现在熊清浦真元浑厚异常,若炼南宗功法,已经筑基圆满了。

而北宗要求“明心见性”,这个“明心见性”是道家的明心见性,比佛家所讲的更易着手一些,要求也相对较低。

易曰:“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穷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彻,方能了得性命。

若性命之理不明,认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岂不是盲修瞎炼?

修真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然后穷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性命做不稳。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所以,欲修真,先要“明心见性”。

“明心”就是明白“心”各种含义。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大的概念:形质之心和有形无质之心。

形质之心就是指心脏。

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

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元神实质上是元性、元气、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

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精、元气、已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

修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性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自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入体,与母分离。”

此一点灵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见之物。

熊清浦觉得这点元性就是每人投胎时的一点阿赖耶识种子,佛道两家名称不同,实际是同一种物质。

诀云:“凡人投胎时,元性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

也就是说,心分成两个部分,元性(元神)居住在灵台方寸也就是泥丸宫中。而识神居住在心脏中。

有形无质的心又可分为魂、魄、意、志几个小概念。肺中藏魄,肝中藏魂,脾中藏意,肾中藏志。

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所谓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这一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性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元神真性。

而除了平时的道德修养之外,具体修炼方法是用“听息法”调息入静,在静中制服凡心,识神退避、元神显现。

所谓:“凡心一颗日夜磨,静里觅真诀无多。如能参透此诀理,大罗金仙舍尔何。”明心之诀要全在此矣。明白此理,就纲举目张了。

何谓见性?所谓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来面目。若见元神,必须先见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见真性元神的基础物质。

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

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

具体修炼方法是:观光法,也称回光法。

“观光”之法,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

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就对了。

明心见性,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可望矣。

诗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末修大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后药苗生。”

要达到明心见性,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闹处炼神,静中炼炁”。

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精耗气。意念的多,能去此贼,则真性圆明。

不欲何贪,不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心见性可致。

由性入命,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

制心当明内外三关。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化精,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淫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

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全身心归于大道。

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色、财、气均需戒绝。古人谓酒色财气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

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

明心见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

见性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入门矣。

而具体修炼法门是听息和观光,听息又叫调息,观光又叫回光。所以明心见性的性功的修炼,除了平时的道德修养外,其修炼方法又叫“回光调息”法。

弄清了“明心见性”的所有概念、理论、方法后,熊清浦就开始修炼。

第108章调息回光无心插柳

明心见性,要求平时的道德修养,可以说是修真的前提,其作用是无形的。/

主要是让人在修炼时心无杂念,这一点,熊清浦这次闭关时容易入静、心无牵挂,可以说已经修成了。

其实,这一点熊清浦有自己的理解,许多人的道德底线、道德标准都是不同的。

丹经都要求清静、行善、禁欲等道德标准并非是绝对要遵循的,其目的无非是要达到心定神闲、心无愧怍的境界。

如同渡河,这些戒律教条只是渡河的工具,不管用什么方法,渡过河就行。

如果强行统一用这种要求人人都做“清心寡欲、行善积德”的圣人的方法“渡河”,反而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能过的很少。

因为明心见性要见的是真我真性,其最主要的“诚”。但如果绝对按这种清心寡欲的高标准来衡量,许多人的本性其实与之严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