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皇妃邹妤传(21)

作者: 田胜胜 阅读记录

床榻上隐隐又传来了啜泣声,妤儿上前一看,叹息一声:

“彩儿,你可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彩儿是桥头张员外家的女儿,十一岁的年纪,在这批新秀宫女中,也找不出比她更小的了,她还没有这么久离开爹娘,又折腾了这么两天,越发地难过起来:

“妤姐姐……我想我娘亲,我想我爹……我想回去……”

妤儿赶忙说道:

“彩儿,别哭了!让吴嬷嬷听见了,你又得吃耳光了!”

可彩儿实在是想爹娘,她止了哭,还是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妤儿想不出什么话安慰她,何况自己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一时间二人无言。

一旁的冯慕音微笑着:

“妤姐姐,你们是要买驴吗?”

这话说得莫名其妙,妤儿和彩儿都摸不着头脑,慕音捂着嘴一笑:

“若不是要买驴,怎么一个个嘴倔得这么老高,像是要栓那麻绳呢!”

妤儿和彩儿这才恍然大悟,笑着打冯慕音。

这冯慕音是妤儿和琦珏来秀女馆后认识的,她今年十四,是江南女子,此次被家乡举荐上来,坐了数月的船,这才到了京城,在妤儿和琦珏的马车往这里赶的时候,她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日了。

她的肚子里有不少有关江南的故事:她的家一处很漂亮的院子:房屋高大,墙体洁白,房顶覆盖青黑色瓦片,随屋顶的斜坡成阶梯状,家的附近有一片巨大的荷塘,到了荷花开放的好时候,全家人便会到池边散步赏玩。微风拂来,满池的粉莲摇曳,隐约还能看见些漂亮的红鲤鱼游泳,锦鳞穿梭,美得好像一幅画。

她从前很爱在那荷花池边耍,那荷花是粉色的,荷叶很大,顶在头上可以遮阳。她不会水,然而家中的家丁是会水的,老家丁每次去荷塘,都能摘回半船的“寸三莲”的莲蓬。那莲蓬里整整齐齐地排着莲子,仿佛那蜂房里簇拥着的小格子,把这些莲子晒干,刷掉表皮。莲心可以和茶泡在一起,泡成一杯热气腾腾,比黄连还苦的莲心茶,这是爹的最爱;而剩余的部分则可以轧成莲子蓉,做成莲子糕……

“莲子糕?”彩儿愣住了。

“对的。”

慕音笑着点点头,说道:

“等这几天的选秀忙完了,姐姐带你去吃,好不好?”

慕音告诉彩儿,她最爱吃的“莲子糕”,是老家东街一家糕饼铺的手艺,它用“寸三莲”的莲蓬,取了莲子晒干,刷掉表皮,去掉莲心,轧成莲子蓉……做出的莲子糕一股清香,行人每每路过,都会在那摊子边吸鼻子……彩儿果然很吃这一套,她目不转睛地听慕音说着,眼皮也不眨,心里痒痒的:

“真的吗?”

慕音笑着:

“真的!”

这下子不光是彩儿舒展了眉头,便是琦珏,眼睛里也放出了光。妤儿有了慕音的这番话,竟然也暂且忘了这些天心里的烦闷,露出了笑容:

“慕音,谢谢你……”

妤儿知道慕音背井离乡,心里的苦绝不比她们深,然而她却还能绘声绘色地逗她们开心,这么一想,心里便有些感激。

慕音轻轻笑笑:

“出门在外,姐妹们该是互相照顾的,若是这点小事还说谢,那么也太见外了。”

妤儿见慕音样貌谈吐都不俗,知道她不是出自穷苦人家。原来冯慕音竟是竹山县县令冯铁生的女儿。作为县令之女,她一言一行,都落落大方,显出大家闺秀的样子。妤儿琦珏和彩儿,从小并未受太多的规矩束缚,与之一比,便成了小家碧玉,输了慕音一截子。

慕音与彩儿这些天与妤儿琦珏相谈甚欢,四人很快便亲如姐妹,慕音说道:

“妤姐姐,珏妹妹,他日我们若是一起进宫,今后终身便在这宫里,与爹娘一见,怕是不能了!果真是那样,定是要相互扶持,抱团取暖!”

琦珏眨眨眼:

“音姐姐,你一定要进宫吗?”

慕音和妤儿的脸色变了,倒是彩儿一愣,追问道:

“不然呢?你难道还有别的路可选?”

琦珏正要开口,见妤儿脸色一变,给了她一个警告的眼神,到了嘴边的话只得停住,这时查房的脚步声传来,四个女孩子赶紧都敛声屏气,装作睡熟的样子。

负责查房的嬷嬷进来绕了一圈,见没什么动静,便走了。琦珏和彩儿睁了眼睛,探头探脑,见嬷嬷果然不在,都捂着嘴低低地笑,显得很兴奋,琦珏竟然开口道:

“我们说到哪儿了?”

“珏儿,别说了!”

妤儿沉着一张脸。琦珏不明白姐姐为何发火,还有些委屈。

慕音是个极其聪明的,她定了定神,马上便知道了妤儿的心思,这排房里人多口杂,正是是非之地,“不想进宫”这等话一旦出口,马上就会传得人尽皆知,若是传到了太监嬷嬷那儿,那可就了不得了!她望望四下,低声告诉琦珏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