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与乘澜归(6)

作者: 霜沚 阅读记录

既然失了天时,又无地利,江南武林只好依靠人和来为自己稳住一席之地。毕竟身处江南之地的这些门派,声势弱小,又人微言轻,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免受欺凌,只有联合势力才能免受轻视。

因此,他们选择建立联盟来凝聚各方势力,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纵使一方势力无足轻重,但若数十个小门小派将自身势力互相融合,那实力倒也不容小觑。

江南武林盟便由此而来。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即便各个门派有共同的利益所在,他们终究还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宗旨与祈愿。

可如若不能凭借什么将他们捆绑在一起,他们终归只会是一盘散沙。

那么由谁来承担这样的一个角色呢?

这一切的疑问早已有了答案。

师父告诉她,昔年江南武林盟成形之初,虽然几个门派的实力都不如何,但矮子中也有高下之别,如庐山、黄山、雁山三派,实力较之少林武当那自是千差万别,但在江南武林可绝对算得翘楚。所以最初,便是由这几个门派商议主持,维持着联盟的秩序。

而后,随着江南武林盟逐渐扩大,如此草率的法子就行不通了。仅凭这几个门派的声望还不足以震慑联盟中的三教九流,江南武林,终得需要一个足够公正,也足够客观的势力或组织,来牵制各个门派,做安稳联盟的这杆秤。

于是乎,在数百年前,会峰阁出现了。它不属于任何门派,也没有自己的武功体系,更不求什么声望威名,可谓独树一帜,是为江湖浊流中的一股清泉。

相传它的创立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既无师承,也不知来历,所留的唯有一世侠名。据闻他年少时云游四方,好友遍布天下,中年后用尽余生收集江南武林流落的武功典籍,却不曾偷学其中的一招半式。

他曾言,私藏珍宝,非侠义所为,况所谓武林绝学,于他不过鸿毛一缕。他不屑独吞。

所有人皆可向他借书浏览,但借书者并非全无代价。他们需以一个令他足够满意的情报来作交换。

可事实上他的好友广布天下,所获情报没有上千也够成百,他根本不缺这些。

起初无人能懂他的用意,但慕名而来的江湖人士众多,倒无一不遵守着他的规定。久而久之,竟也暗中连成了一张情报网。

随后,便有人开始向他打探消息。他不多口舌,也不收金银,只需打探者以本门的一个招式作报酬。

这些武林人士对此并非全无怀疑,但念及门派间的武功路数千差万别,除招式外,还需配以独门内功相辅相成。只有招式而无心法,纵使学会也只徒有其表,难得精要,不成气候。而后又见这位前辈面对所得报酬,竟不多瞧一眼,只命手下做好图后便密匣装封,就此搁置,再不提及,久之便也默许了这一条件。

如此日积月累,会峰阁下的情报日趋渐多,收纳的武功招式也日益渐丰。

但江湖从来人心叵测,即便人人都宣称道义为先,也难免有小人作祟。于是,就有那么几个小人,贪图上了会峰阁这块肥肉,或唯恐被它拿捏住什么不可告人的把柄,妄图动上一动。

老阁主自然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更不是什么烂好人,对付这种人,他有的是办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何况是人就有软肋。他早已将来人的底细门路摸透,或要挟,或利诱,或施以人情,实在不济便一刀了结,绝不手软半分。

如此下来,有时竟也能帮各派解决几个师门败类,了结几桩武林悬案。而江南武林的各个门派,或多或少都有求于他,或将有求于他,或受过他的恩惠。他们自然也不会再让人轻易动了它去。

彼时,会峰阁于江南武林已颇有声望。那位老阁主,本也可借此一举成为江南武林盟的领袖,但他以行将就木为由,不愿掺和除会峰阁外的武林诸事,只尽力劝服各派掌门勿争先后,以和为贵。

据说在他临终之时,还与弟子约法三章。其中内容旁人不得而知,人们只知其后,会峰阁一如他在世之时运转着,直至今日。

如今的会峰阁,是江南武林的联络与情报中心,是百家武学的收藏之所。百年间已然销声匿迹、杳无踪迹的许多门派,以及其他各个现有门派的武功,多少都有收录其中。

江南武林盟至今虽无盟主,却也难得的少有争端,齐心合一。后人回想当年,纷纷恍然,如此景象,恐也是那位老阁主谋划一生的愿景。

于此,师父也曾感慨,江南武林生生不息,各家武学无所遗失,多有会峰阁的功劳在内。

这也是它至今难以动摇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