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好妈妈[穿书](45)

作者: 夏日灼灼 阅读记录

李映红声音虽然轻,但大大方方,十分坦荡地说:“我想建议您,把咱们村建设成一个蟹庄!”

“蟹庄?”

“对。我在城里看了一圈,心里有个数了。河鲜海鲜不是不赚钱,也有人是喜欢吃也想吃的,只是县城不靠海,远点的地方运输比较麻烦,做的人少,也没打出名声,少数在做的又远远无法吞并这个行业所有的利润。其实水产业的市场是很大的。”

尤其是即将进入八十年代,国家经济也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许多现在的困难和束缚很快就不再是什么难题。甚至就在此刻,管的也远远不如七十年代中前期严格了。

孟守华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从李映红嘴里蹦出来的,只觉得有些晕乎乎。

“孟大哥,你总得试一试吧。你看我们鹿泉村虽然不在南方,也没有南方那么多的河流,更不沿海。但我们村里也有几条河几块鱼塘,甚至还有一块大湖呢!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能够不多加利用?”

李映红越说越兴奋。要知道蟹可不止是河蟹与海蟹,除了这两类以外,还有着湖蟹,江蟹,溪蟹和沟蟹,况且一直以来都有一等湖蟹,二等江蟹,三等河蟹,四等海蟹,五等溪蟹,六等沟蟹的说法,论人工养殖和口感相结合,湖蟹才是最佳选择,也是最为后世所喜爱的。

孟守华打断她的思路:“那湖和鱼塘都给包出去了啊!村民不都好好养着吗!”

“所以我才说,要您出面去劝他们交出所承包的鱼塘和湖。或者!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养殖,根据规定养殖质量好的有钱拿,否则没戏!”

“这能行吗?”

“如果说让现有的人家养,按照这个计划来其实就和普遍的承包制度一个性质。咱们过年的时候,全村谁不端个碗到大队门口等杀猪呢?不就是因为养猪的活计给承包出去了,每到逢年过节,这承包的人家都得送两头成年猪到大队,大队再宰了给村民们分,要是养的不够肥,那户人家还得受到处罚,因为影响了大家的利益!”

孟守华听进去了:“对对!”

“养猪和养蟹也一样啊!只不过我们还将蟹运到了城里出手。”

“你等等。你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怎么没说?这国家可是禁止私下交易的,你去城里也有几回了,什么时候见到能随意买卖的?”

“这个你就别操心了,只要咱们村把螃蟹养出来,我就能给卖掉。”

李映红大致说一遍这次去城里的经历,可是直到说完也没让孟守华明白。

孟守华以为她会再带来个大惊喜,现在忍不住有些泄气道:“我听出来了,你帮了那个小孩儿,现了一手厨艺,所以呢?那又能怎样。”

李映红笑着说:“这丛军的母亲就是管这个的,他的外婆主动给我们出了这个主意。你放心,咱们以集体为单位,根本不算是违规!”

孟守华脸色转而为喜,听到后面更是忍不住重复了一遍:“集体单位?”

李映红确定地说:“集体单位!参与者是承包户和你我两家,牵头人自然是您!这件事要是做成了,咱们村的大功臣也是您!”

顶多再过两三年,全国各地的村落都要开始着手村办企业,也开始允许个人做养殖业和运输业。他们只是快了一步打基础,但这一步后面所蕴藏的利益是无穷的。

她怕对方还是下定不了决心,又添了一把火:“所谓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咱们这不就是促生产和学大寨吗?我们明明是朝着国家指给我们的方向走!就说您难道不想听到全国各地的村子学习咱们鹿泉村民?”

此话一出,孟守华明显的心动了。

鹿泉村要是被列为典型,被全国人民学习了,自己这个村长得有多威风啊!

孟守华终于想好,点头道:“行!那咱们就试一试!”

*

李映红没有留下来和许燕与孟守华吃完饭,而是赶回去给孩子们下厨了。

连着几日没给这些孩子们做饭吃,知道孩子们想,她自己也想呢!

她走远了之后,程招娣才从门后面站出来。

“这个李映红又上村长家干啥!?这是见许燕呢还是找孟守华呢?”

不管是找村长还是找村长夫人都不是什么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程招娣气呼呼地把大门一关,也不管是大白天。

小女儿不解地问:“妈,你为啥要关门啊?”

程招娣不耐烦地骂:“去!一边玩儿去!管你老娘头上了?”

孩子一缩头跑进了屋,免得受老娘的气。

门关上了,程招娣才能痛痛快快地骂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