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6)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全村二十三户人家,近一百来号人,就分布在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中央伸出去的平地上,不甚严谨地呈同心圆状,一层一层向外分布开去。

姜家坐东向西,位于村子西边,因姜双五和周翠娘夫妻两能干耐劳,且儿女双全不是那绝后无依的,所以在温宁村这个‘同心圆’里,姜家虽没在最里层那圈圆里,却也没在最外围,而是在倒数正数都是第三层的中间部分。

姜秾到挨着的北边邻居夏家,看望过夏婶后,穿过弯曲土路回了家。

“你夏婶子看着还好不?”周翠娘觉得女儿行走时,身板直挺,脚步利索,真有一股说不清的气势!也不止是行走时,平时的坐卧言行里,也都透出一股……对,利落劲!

周翠娘不止一次在心里嘀咕,女儿真是开始长大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说话做事也变得利落,但似乎是想长大的心太过急切,过于注意言行仪态,以至于一点都不像大多数女孩儿,不够柔、不够娇,反而显得有些刚硬,哦不应该是显得太利落了。

想她在女儿这个年纪时,也有过现在想来让人发笑的想法和言行呢……这大概就是葛贡士所说,半大孩子的一些言行想法,总是怪异且令人琢磨不透的吧!

若姜秾能听到周翠娘的内心嘀咕,也不会羞恼或在意,只会疑惑:

言行利落有哪不对吗?活泼热情、顽皮跳脱、高冷淡漠、温柔耐心等等,各人性情和言行,或有不同,但只要不失礼于人不危害社会,就没有错。她认真利落,哪里有问题?

然而姜秾不知周翠娘心中腹诽,听到询问就认真回答:“夏婶喝着药又休养了这些天,看起来还算好,今早还是她自己下床煮的早饭。”

周翠娘:“五斤那孩子孝顺是没得说的,去县城回来就给你夏婶子喝上药了,就是没个定性,拿药回来后转眼就又跑走了,这都五天了还没见个人影。”

“他不到处跑,也不能让夏婶吃上三百文一帖的药。”

周翠娘:“……”一时愣住,一想女儿的话也有道理。如果五斤那孩子安分老实地呆家里,十岁出头十一岁的他又没一把劳力,在夏家那两亩田里种地讨生活,怕是孤儿寡母两早都活不下来了。

村里不是没人好奇,夏家孩子从哪弄来的钱,让母子两不但没饿死的同时,还供他娘吃药。村里人时常见他进出玉皇山,推测想必是找了山货去卖,这才弄来的钱。

于是村里有人家也学他,然而那些人家里的年轻人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大的差不多能当壮劳力使下地种庄稼了,专门寻摸山货去卖,更甚至以此为生,试过后才发现行不通,很不划算,还没种庄稼划算。

而村里面小的孩子呢,基本都比夏五斤要小,真没多少人家敢让自家小孩儿去山里寻摸,万一遭了山中猛兽的毒口……

学过夏五斤去找山货卖钱的人家,对其中门道有了个大概了解,不信他能仅靠捡山货卖供他娘吃药,供他们母子两吃食生活,因此对他的来钱门路就有了许多猜测。

不过,村民都是逃荒过来的,走了这一路后,对一些事情就看得不那么重了。只要夏五斤不连累到村里人,他们也不必去好奇他的来钱门路。

不用起早摸黑地去担水浇灌了,难得松快两天,周翠娘是会过日子的女人,于是就把早饭时间往后挪一挪,再把晚饭时间往前挪一挪,挪到太阳将下山时。

这样一来,虽还是一日两餐,却省下了姐弟两的午后加餐,以及两个大人为防饿得做不了活,而带去地里吃的馒头也不必了。反正早饭吃的晚,晚饭又吃的早,这两天又没有做耗劳力的事儿,眼看麦子就要歉收了,能省就省!

虽说在麦收前难得轻闲三两天,却也不是就瘫在家里玩。农人的所谓轻闲,仅仅是不必下死力做活抢农时而已,能做的杂活儿多得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大年三天,就没有无事可做的时候!

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因都能直接用实物去交赋,吃起来也好吃,所以是农人主要种植的粮食。其余杂粮,都是种来调剂口味的,在轮作休耕下来的一亩三分地里,随便种一种就罢了,播种时节也没严格遵守,有了空闲,时节上也大差不离,然后播种下去就行了。

像姜双五是壮劳力男人,轻闲的这三两天里,依旧清晨早早就下地了,把粟米、高粱、荞麦和豌豆等杂粮播种下去,因为姜秾已经将黄豆播种了,倒是给他省了一桩活儿。

“也是稀奇,种完豌豆后我绕了一截路,到浓娃儿种的黄豆地里去看了眼,嘿!还真是稀奇了,旱了这些天,黄豆不仅出苗了,且还没被太阳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