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20)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姜秾神色毫无波动,直静静地看着对面的人,不说话:……

夏五斤不过是咋呼一下而已,也不是真生气。

“教会村民们用段木栽种香菇,对我们两家的影响不大。段木香菇品相有憾,只能卖干香菇,我们卖鲜蘑依旧是独此一家。

而且,袁老板告诉我,袁管事带话来,鲜蘑是物以稀为贵,干香菇却是多多益善。听袁老板的意思,他们有广阔的干香菇销路,似乎是卖往外地,可能是京城也可能是南边,这都不知道。

所以教会村民们用段木栽培香菇,对我们的干香菇几乎也没有影响。”

而且,他还能在村民与袁屋杂货之间做中人,应该也能得些好处。

不过夏五斤觉得,这就不用说给秾妹知晓了!他本来就在秾妹心中是一个奸猾、爱财还抠门的人了,可不能再加一个盘剥乡邻的罪名。

姜秾觉得这就对了,“原来是对我们没影响啊

。”

“……”噎着噎着,也就习惯了。“这次的‘条编法’,对村民们来说负担太重,我们不伸出援手,怕是会遭乡邻的嫉妒惦记。不患贫而患不均啊……”

第49章

不患贫而患不均。虽然姜秾以前没穷过, 无法完全感同身受。

不过,大概也能理解一些。就像以前她刚上大学, 第一学期全班同学都没有出什么成绩时, 班级友爱氛围良好, 等到她开始一学期就能申下一个甚至几个专利, 并且很快就顺利与企业或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并投入市场运用之后, 一枝独秀的她, 就被针对了。

虽然同学们的那些针对,没对她造成太过恶劣的影响,但大约也是‘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一种体现了吧。

夏五斤聊天打诨又说了会儿话,姜秾就在一旁沉默听着, 不时‘嗯’、’哦‘一声表示在听, 或者说句实话噎他一下。

两人就这样, 在两家中间那一条、路两旁长着野草野花的丈宽土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会天, 再才分开各回各家。

姜秾转身回到自家,家里有前来换麦种的杨婶在。

那次白送治病杀虫液的方子之后, 村里的婶子们果真送来了许多零嘴。

尤其是一个婶子送来的二十个鸡蛋,让她和小豆丁每天午后的加餐, 都变成了蒸鸡蛋羹,连着吃了十天。

又还有柿饼、梨干、糕点和小葱薄饼等零嘴, 那段时间小豆丁手里就没缺少零嘴,一时实在吃不完,姜秾还拿了些去分给小伙伴们。

而且自那以后, 村里的婶子们看见她,都会热情的和她说话。

姜秾怀疑她们是在逗小孩,但她没有证据,不懂她们为何喜欢逗她。

“……量过了,你家这一袋有三十升,我家这一袋有四十升,刚好合适!”

杨婶家换的麦种,是姜家特意给预留着的,她家也是村里最后一家过来换麦种的了。

换出去三十升麦种,得回来四十升普通麦子。村里有十八家来换麦种,加起来姜家一共换出去约一千五百斤即是五百升麦子。

在换麦种这一项上,姜秾就赚了约四百五十斤麦子,差不多有去年收成的一半了。

按以前一斤麦子十文钱的粮价折算,这就赚了将近五两银子!

所以,姜秾从来不认为种田是门不赚钱的营生,种田种的好了,照样很赚钱。

周翠娘:“唉嗨!我们两家就别说这些了,哪还用四十升换三十升啊!就三十升换三十升!”

“既你都说了我们两家亲近,那我就更不能让你为难了。要是以后让别人知道你给我家三十升换三十升,他们可就要不服气了,都是一样的村里乡亲,可不能区别对待,不然你不好做人的。”杨婶推辞不受。

“杨婶你啊也是讲究,那好吧。”周翠娘客气话讲过后,就没再坚持三十升普通麦子换三十升麦种,且杨婶说的也是实话,一旦开了特例,等别人知道了,她也不好做。

“我给你抓一把干菇,你待会走的时候带回去,用水泡发后炒了吃、凉拌吃,或者煮汤,都可以的。”

“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杨婶也不再推辞。

周翠娘摆摆手,“唉嗨!都是自家种的蘑菇,不值什么。我们俩之间不讲究那么多,我才送你的,其他人我还不好意思送出去呢,这干菇都是品相有缺的鲜菇晒干的。不过蘑菇味儿都是一样的。”

“自家吃,讲究那么多做甚!我可不嫌弃呢,有白吃的好事哪会嫌弃。”

两个人好一番客气后,又说了会儿话,杨婶这才提出要告辞回去了。

在周翠娘的帮助下,杨婶扛起一袋一百来斤的麦子就往外走,看起来也不吃力。

出门时,看见穿着嫩青细兰草夏季襦裙的姜秾俏生生站着,还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