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莫欺少年穷(62)

作者: 清梦颐和 阅读记录

端王有意将事情往大了说,皇帝本想敷衍过去,眼下却是行不通了。

“皇上,肃王素日贤明,此事还需再查明。”说话的是刑部尚书。

“本朝历法严明,罪臣之子应当速速处置。”吏部侍郎进言道。

工部尚书向前一步,反驳道:“周侍郎此言不妥。即便是罪臣之子也需仔细验明,不然我大梁岂不平白折了位能人。”

“江尚书所言极是,万万不可匆忙下结论。”左丞相附和道。

“养虎为患,其祸端无穷。请圣上决断!”

“皇上英明,自有圣断!但此事非同小可,还请皇上查验明白,再行决策。”

众人分为两派,争执不停。皇帝不堪其扰,下了命令:将王玄策押入大牢,待一切查验明白后再行决断。肃王窝藏罪臣之子,罚幽闭一月,刑部统辖之权暂撤。

端王人逢喜事精神爽。父皇子嗣不多,有力一争皇位的,就他和老二老三。余下的皇子年岁小,构不成大碍。

老二是中宫嫡出,但命不好,为父皇不喜。本该是正统储君,谁成想年过而立却仍是闲王。老二心中苦闷阴郁,自己又在他身边埋了人挑拨。于是便干了蠢事,自己断送了性命。

老三......老三是个心眼多的。就好博取贤名。可偏偏父皇还就吃他这一套。端王冷笑一声。心道:三弟啊三弟,别怪大哥对你心狠。谁让你挡了道。

肃王府内——

“贤侄,先委屈你一阵子。牢里本王已打点妥当。”肃王面露歉意,言辞恳切道。

“王爷无需如此。能为双亲报仇,乃玄策之夙愿。岂惧牢狱!”

少年目光坚定,话语铿锵有力。若能扳倒端王——这个害死王家阖府百余口人的罪魁祸首,便是做一回棋子又何妨?!至于肃王爷这里,王玄策虽有所存疑,但事分轻重缓急,往后再论不迟。

“我怎么突然觉得心慌慌的。”阮绵绵自言自语。

小姑娘三号听到了她的话,接道:“夫人是不是想公子了。刚才公子托人回来传话,说是近些日子忙,就歇在王府里头,晚上不回来了。”

“这么忙啊......”阮绵绵喃喃自语道,又追问道,“说了多久不回来吗?”

“没说具体天数。”小姑娘三号回道,“传话的人说,约莫要十天半个月。”

“您别多想,公子忙过这一阵子就会回来的。”小姑娘一号宽慰道,“公子先前还嘱咐我们好好照料夫人。”

话题已经转换成“小妇人独守空闺,左思右想盼郎君回”的戏码了。

按这四个小姑娘的思维活跃程度,往后去当个说书的不在话下。

这番不靠谱的谈话过后,阮绵绵心里的不安稍稍驱散了些。

第32章 【申冤】

“公子若是缺什么,只管说。”牢头态度极为恭敬。

王玄策环顾四周,虽是牢房,却布置得整洁。木床上铺了层层新被,东面靠墙放了张书案,上头堆着十来本书。

“没什么缺的,有劳了。”少年拱手相谢。

“派人去查清楚。”皇帝下令道。

“是!属下领命。”玄衣人单膝跪地,随后无声无息退下。

“高福全,你说,”皇帝一阵咳嗽,“朕当年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皇上,”高公公递上汤药,忙劝慰道,“您别再为那事伤神了。您龙体安康,才是万民之福呐!”

“朕的身体,朕自己晓得。”皇帝饮下一口汤药,总算感觉好些了。他接过方帕,擦拭嘴角,缓声道:“世人皆高呼万岁。可古往今来,又有哪位帝王能活到一万岁?百岁都无一人。”

皇帝自知命数将尽,他这一生有功有过,唯有一事愧疚至今:当年因老二之事失去理智,盛怒之下枉杀了不少无辜之人。

“若那孩子真是王家后人......”皇帝喃喃自语道,后面的话却未说出口。

高公公接过药汤已空的玉白瓷碗,躬身静立在一旁。即便主仆年份再久,有些事他们做奴才的也不能妄评。伴君如伴虎,除却衷心,更要做到谨言慎行,才能得主子信赖。

“皇上,臣要弹劾肃王殿下!”朝堂之上,左都御史语出惊人。

皇帝倒也讶然,问道;“为之何事?”

“臣要弹劾肃王两桩事。”左都御史朗声直言道,“第一桩,包庇罪臣之子;第二桩,屯兵幽州,私购粮草!”

“孽子!”皇帝气得猛然站起。群臣跪倒一片,唯恐被怒气波及。端王侧转回头,与同跪在身后的苏行逸视线相接,暗藏深意。

左都御史继续梗着脖子进言,“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肃王屯兵乃逆反之举。臣冒死直谏,望陛下圣裁!”

左都御史将奏折高举过头顶,道:“肃王屯兵之事臣已整理详尽,陛下请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