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学(29)

很快,学生们都到齐了,杜若在一旁清点了下,一共来了七十二个学生,其中红星村五十四人,周边自然村十八人,已经创下了红星小学历史最高的记录。

他们五个人教七十二个学生,说起来都有些浪费,大城市里一个班五六十人都是有的,这个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也就是十几个人。

但一想李老师之前说的支教老师平均在这里待不了两个月,也就大概明白了支教点会一次派来五位老师是什么缘故。

大概是受到秦朗早上自我介绍的启发,学生们来报道的第一堂课并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在操场上席地而坐,一起上了一堂“公开课”。

课题的名字就是“我的老师”。

老师们需要了解学生,学生们也需要了解老师,尤其在李老师即将离开、上学的学校又是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这种不安的情绪才更需要用新鲜感来去除。

活泼外向的苏丽,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个介绍自己的人。

“我叫苏丽。江苏的苏,美丽的丽,你们可以喊我苏老师。我来自南方的扬州,那是一座精致而古老的城市,最美的时节在三月……”

苏丽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生命力。

“我知道,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像是课堂上那般回答。

“对,烟花三月下扬州。”

苏丽脸上扬起自豪的笑容,继续介绍起自己。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充满着感情,他们也不例外,这样的感情感染了所有的孩子们,也感染了因为好奇或不放心站在铁门外偷听的家长。

“我叫秦朗。秦始皇的秦,朗朗读书声的朗,不是天气晴朗的那个晴朗。”

他话音刚落,就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

“我来自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它在中国的南方,靠着海,那里几乎没有冬天,就算冬天来了也只需要穿一件厚衣服……”

“我叫杜若。杜鹃花的杜,若有若无的若。杜若是一种路边的小花,也是一味药,可以治止痛消肿,不过我没有这个功能。”

杜若向孩子们介绍着自己名字的由来,“我来自一个叫慈溪的南方县城,在东海之滨……”

“我叫黛文婷,粉黛的黛,不是代替的代,这个姓很少,字也很难写,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因为这个讨厌我的名字……”

黛文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来自上海,一个富饶而现代化的城市……”

“我是江昭辉。长江的江,昭示的昭,辉煌的辉。嗯……就是李老师那个李耀辉的辉。”

他指了指刚刚走过去的黛文婷。

“我和她来自一个地方,我和黛老师在大学之前一直是同学,在一起上学。”

随着一个又一个老师介绍着自己,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了解更深了一部,老师和老师们的了解也是如此。

一趟“公开课”上完,孩子们终于有人大着胆子围在新老师的身边,开始好奇地询问他们来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又是怎么来的这里之类的问题。

给新老师做出指引、一直安抚着孩子们的李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默默地退了几步,将自己的身影隐藏到他们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再一步步地后退,后退。

嘴角噙着欣慰的笑意,李老师拿起手机,开始拍摄他在这座小学里最后的一天。

第14章 夕阳VS朝阳

第一天几个老师都没上课,几乎全在带孩子们熟悉这座学校。

去年李老师和方老师来这里支教,冬天时太过苦寒,所以发起了那场募捐冬衣的活动,在春天来时爱心企业捐赠了款项修建新的小学,一直到六月份才建好了这座新的小学。

在此之前,孩子们还是在那座破窑里的小学读书。

小学建好后就放暑假了,村里的孩子们还好,可以隔着围墙和铁门看到新学校是什么样子,山里的孩子来的很少,加上学校里还有不少政府拨下的、外面捐献的物资,学校一天到晚也不敢开门,直到今天开学,才是新学校第一次对学生们亮相。

即使是村里的孩子,也没几个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从熟悉教室开始,他们就“啊”“哦”之声不断,等看到崭新的图书室和食堂后,更是高兴的都要哭出来了。

秦朗他们不明白,还是张校长在一旁解释:

“以前娃娃们吃饭就端个碗蹲在门口,怕弄脏教室,天冷的时候,那饭还没进嘴里就凉了;他们除了课本也没什么故事书看,现在见到这么多故事书,当然高兴哇。”

多媒体教室里的东西对孩子们来说是全然陌生的,只有几个家里有电视的孩子能看出那是“电脑”,至于电脑是干什么的,怎么用,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