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那极为富有的表哥[民国](228)

心中有格局的人,办事就极为大气,那祯禧想到的没想到的,只要她提出来了,冯二爷就办的漂漂亮亮的。

“那处小房子,不大不小的,跟北平时候差不多,挨着我们家里也不远,那一片儿治安好得很,街面上卖什么的都有,我又许多职工是住在那一片儿的。”

“五姐儿要出去工作吧,看想做什么,当个文员,或者是当个小学老师还是可以的,她是高中毕业呢。”

至于大舅子,他还没想好呢,但是大姐留下来的孩子,那祯禧的亲外甥,他是安排好了,“他有一门的好手艺,到时候我托给朋友,带着到处揽活儿,好得很呢。”

福儿当年被接回来到了那家,无父无母的,最后富贵看着了,那么大的孩子了,家里负担重,索性就带着福儿当个泥瓦匠,在工地上有的吃喝。

二舅妈那么刻薄的一个人,这些年也没有说什么,每日里在家里带孙子,倒是娶得儿媳妇能干的很,每日里不嫌弃婆婆,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家里供奉着婆婆。

那祯禧听着他心里面的盘算,样样给解决的好好儿的,比自己还要周全,她只是一个劲儿的笑。

冯二爷这么做,她是觉得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时候了。

第129章

两个人走在一起,呼吸都在一起,不想分开,有说不完的话,总是有事情说,总是两个人很投机。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冯二爷不经意就跟老太太说,“昨儿晚上,祯禧同学遇到了,误以为你是四太太呢。”

老太太听了,眼睛都眯起来了,这是她对着那祯禧好啊,是真的好,大家都看的着。

“昨晚上睡得晚吧。”

冯二爷就不吭声了,睡得早,睡得晚,才不跟老太太说呢。

“今日我们要出门去,母亲一个人在家里,请休息两日,附近走走吧。”

老太太也腿脚不便利,附近走走就是了,这边学生多,她往来看着也觉得新鲜。

这边的学生,她瞧着,跟上海的不一样,上海租界特别多,没钱的孩子上不起学,有钱的孩子都去租界上学。

去租界上学的孩子,其实接受洋人教育的熏陶,带着一种文化的不自信的,如果父母不好好引导,那性格养成,就容易文化自卑。

可是你到这里来看,什么文化自卑啊,压根就没有,拿着书到处读书的人,学生们打打闹闹的,跑着去做实验,还有会修汽车的,还有会编筐的,自食其力。

大家嘴巴里面都淡,都想着法子找点好吃的,没事的时候,就去打野味吃吃,这要是自学的技能。

这里的学生,明显的活泼,明显的接地气,穿着裤子挽着腿,脚上踩着草鞋,戴着个大帽子,黝黑的皮肤,这么一看,那祯禧还算是白的呢。

老太太想到这里,不由得笑,还真是,她听着那祯禧说过,这些学生都是千里流亡的,不由得心里面爱惜。

永红对着老太太好奇的很,打眼就觉得不简单,老太太即使年纪大了,看着气场还是不一般的。

她人又实在是活泼的没事干,“喔,我带您去走走吧,祯禧走之前嘱咐我有空来带您的,叫我永红就可以了。”

她打扮的就跟个村姑一样的,这么大的女孩子了,跟那祯禧一样,笑的时候,只有牙齿是白的,在大凉山耕种,见天的晒太阳,紫外线格外的厉害。

回来了以后,竟然对着植物学格外的感兴趣,对入滇以来的所见植被,一一考据,并且制作标本,留存档案。

所以每日里,也淑女不起来,倒是跟个山上的野猴子一样,对着老太太嘴巴甜,“您真是和蔼,我昨儿遇到他们,还以为您是祯禧的母亲呢。”

原来是她,老太太想着早上二爷说的,喜欢她嘴巴甜,“不着急出门,来这里坐一会儿,你这是做什么去了?”

祥嫂端着各色点心出来,都是带过来的特产,拿来招待同学老师们的。

永红看了一眼,笑,知道是有钱人,她也不客气,拿了一块儿吃,“我啊,趁着一大早儿上山去了,不然一会太阳出来了,热得很。”

“上山做什么?”

“嗨,没什么,就是去采集一部分植物样本。”

永红说着,一边把点心全部放在嘴巴里面,然后弯着腰去扒拉自己的背篓,鼻尖儿上还带着细细密密的汗呢。

怕老太太听不明白,索性就说的简单一点,“这里植被茂密,气候跟我们北地里多有不同,我看这些新奇的,都记录下来,包括生长期,以及形状高度,还有叶子齿形,再有就是功效,都一一记录下来,方便以后采摘和药用。”

听着她蹲在那里说,不大的手掌上又带着了泥巴,老太太面上不显露,只是心里面叹气,瞧瞧,人家这样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