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那极为富有的表哥[民国](216)

她看着佣人把汤盛好了,亲自端着一碗,给那老爷子,“您受惊了。”

那老爷子一直想着四姐儿的事,年纪大了,想起来这样的事情,只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的好呢,当年又是何苦呢,何苦逼着孩子走到了那一步。

“那少爷,外面有人找。”

小少爷失魂落魄的,一听到有人找,马上就起来了,给那祯禧拉住了,“请人进来说。”

又对着寒秋客气,“请大嫂帮我家里人安排一下房间。”

寒秋知情知趣的,笑了笑就走了,那家的事儿,小门小户的,给她听她都不听的。

自去出门了,恰好遇到冯大爷火急火燎的回来,“慌里慌张的,这是做什么了?”

冯大爷看着是她,“火车站出事儿了,今儿不是那家坐火车回北平吗?”

说出口来,半天看寒秋不说话,只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冯大爷不由得带着一点恼火,“出这样的事情了,我难道不应该问一句吗?”

他知道寒秋膈应什么,也知道寒秋大概是知道自己心思的,可是这时候,真不是计较的时候。

寒秋也火气大,“你问啊,人在里面,当着你二弟的面,好好的问啊,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说完就走了,婚姻到最后,越来越冷,你发现一个人不喜欢你,是真的不喜欢。

第122章

寒秋现在就是迫切的想要一个孩子,看着路上人家的孩子,总是忍不住多看两眼。

原来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需要做一定的事情了。

比如说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要结婚,不是社会需要你这么做,也不是身边的人需要你这么做,而是你一个人孤独的时间太长了,你需要找一个人陪伴你,跟你一起做事情,两个人相互拥抱着取暖,然后身边的亲人朋友慢慢地退出来这个舞台。

寒秋觉得自己没有了爱情,但是冯大爷一辈子也只会这么对她,他们依然是最亲密的人,这样想着,她的心里面会舒服一点,但是她真的想要一个孩子了。

尤其是现如今那祯禧已经嫁过来了,两个儿媳妇,人家难免会在一起看。

寒秋在外人的眼睛里面,绝对是要比那祯禧强的,那祯禧在这个名利场里面,没什么存在感。

她一步去参加聚会,不去展示自己的资产,二不会讨论时政,做一些夫人外交,三不会开设公司,去展示自己的手腕跟能力,不少人说起冯二太太来,就跟冯二爷一样,不轻不淡的说一句:哦,学生啊。

冯大爷到底是没进去,人好好的就可以了,他进去也没有意思,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让人想念,他有点着迷了,尤其是在一个家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喜欢一个人,是从想念开始的,睁开眼,闭上眼睛,全是她的影子,制造各种机会去靠近她,去想接触她。

可是他永远不如冯二爷,冯二爷不是特别的体贴,有一点古板,甚至是有一点儿大男子主义的。

但是人都不是完美的人,这些缺点,在那祯禧的眼睛里面,不是什么大问题,全是小事情,是可以包容的。

她看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婚姻的最后,就是两个人,能磨合的好,能包容彼此的缺点不是吗?

包容下去的,就是完美的婚姻,包容不下去的,那就是伴随着争吵怄气。

很现实的说一句话,婚姻就是两个带有缺点的人,拼起来一个各自心里面的圆。

那祯禧听着小蝴蝶进门,然后打开箱子,只觉得心里面难过的厉害,冯二爷不好拉着她的手,只是在后面一只手,虚扶着她的肩膀。

一点点的接触,但是肩膀上的那一点热,让你觉得很安心,很是依靠。

小蝴蝶来了,是为了那家的小少爷。

她站在那里,也不坐下来,只是手里面拎着一个手提箱,她胳膊上力气还算大,放到茶几上面去了。

“这个,是小四儿交给我的,说是如果没什么意外,她大概不会活着回来了,这个箱子是她多年的体己,只留给她弟弟。”

小蝴蝶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她当初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小四,如果告诉了小四,小四一定是没了命,她一样也没了命,可是如果不告诉小四,小四如果知道了,家里人都这样没了,也是一辈子悔恨的事儿。

所以,她纠结了很久,还是告诉小四了,小四也没了,小蝴蝶觉得事情,大概也只能是这样了。

三姨娘哭的不行了,四太太也觉得很难过,这么一个孩子,救了一家子人的性命,“当初我对她,太刻薄了一些。”

她是个特别信佛的人,如今小四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无论前面做了什么,她觉得都可以一笔勾销,是她们欠着小四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