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知否衡兰同人)(知否衡兰)人生恰如初相见(57)

作者: 青儿啊 阅读记录

在此时,无论软糯的还是强硬的皆纷纷称是,赞成此举。非但不再怨恨他,倒在心中记上他一功,仿若是他轻轻一转指尖,他们便由罪人变功臣。元若此举,不仅笼络了原本与他为敌的政客巨贾之心,也定了民心,又为国库省了一笔开支,讨了皇上欢心。至此,他算在太原打响第一役,之后日子便不那么难了。

☆、春风得意少侍郎

夏秋山贼猖狂,来年元若便发动百姓上山垦荒,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与利税优惠。原本山贼猖狂,只因人烟稀少。如此一来,山贼倒真不敢轻举妄动,慢慢地将老窝挪到邻近府县去了。一时,太原府国泰民安,一派大好。元若在任两年,农田大增,水利得力,商民和睦。美名之盛,太原竟盛不下,远播京城。几家欢喜几家忧,皇上对他的政绩颇为满意,可也有不少曾构陷他的官员心中忐忑起来,生怕他如今将功赎罪,会连升几级,跃过自己去。

果不其然,调任回京的圣旨马上下来了。元若在太原府为官两年零五个月后,奉旨回京。封了尚书列曹侍郎,从三品。举朝哗然,这小子还不满二十五岁呢,便跃至四品之上,满朝也没这样的先例啊。虽说顾廷烨也不过三十出头,已官至正二品,实权甚至已居正一品。可人家那是扶皇上上位的功臣,又多年一刀一枪拼出来,是淌汗流血换来的,自然无人嫉恨。可这齐家小公爷呢,原本是犯了错才被罚去地方的,结果跑去太原享了两年多清福,避开了这几年京城诸般焦头烂额的祸事,回来又赶上了京城的太平时光,还封官加爵,好不风光,资辈老的官员们自然一百个不服。

郡主原本对上次明兰小产一事及元若的嚣张态度还有些不忿,可一听升官封赏,气消了一半。好在,同他脾气一起见涨的,还有他的出息,也算心头有慰了。再一见元若经岁月雕琢更加瘦削坚毅的面容,竟有些想哭,郡主抚着元若脸上隐约的胡茬,在他的眼中再见不到那种孩子的神采,不觉笑中带泪,心头万绪。

元若一看郡主,那绾青丝间杂着白发,面容也仿若被吸去水分,看着娘亲脸上的皱纹,心头也跟着一皱巴,鼻子一酸楚,险些落下泪来。他紧紧攥着郡主的手,忍泪道:“父母在,不远游。离开恁久,是儿子的不是。”

明兰一见气氛伤感,也走上前,拉住郡主另一只手,笑道:“这次回来,便不走了。”一句话,将大家心中的巨石皆卸下了。

齐国公老得比郡主还厉害,含胸驼背,半个身子已靠拐杖撑着,他咧开干白的嘴唇笑了,“倒是明兰,还似个女娃娃,不见老呢。”

郡主也笑吟吟地望明兰,“哪里似当年的女娃娃呢?依我看,如今是更好看了,比少女时又添了几分雅韵。还真是衡儿的福气呢。”

整个小院被一家人的笑脸笑语溢满了。可郡主立马想到,元若可快满二十五岁,更重要的是,明兰快二十四了。女人生育越晚,风险越大,她可不愿这个家再涉上次那样的险境,于是,她还是忍不住开口,“你俩都不小了,既然如今国事家事皆安,蒸蒸日上,是时候添个娃娃,锦上添花了。”

元若抽出紧握郡主的手,转而握住了明兰。不知她的身体和意志,是否从上次的意外中痊愈,因此,他不愿提起这个话题。

明兰反握他的手,笑道:“母亲大人说得是,赶明儿起,补汤再上来呗,在太原那些时日,我倒顶想念那一口呢。”

郡主立时喜笑开来,眼角的鱼尾纹交织得更密,“早就备好了,都备超了呢。”

听说元若回京,顾廷烨前来送贺礼。郡主寒暄留他共用晚膳,不曾想他真应了,在餐席旁安坐,如在自家似的。好容易捱过晚膳,他却还在同元若讲这几年京城的大事及边境如何转安为危,又如何转危为安。明兰听得有些倦了,急着回房睡觉,郡主也老大不乐意,强挤一丝笑容,“顾将军日理万机,可不是我们耽搁得起的,早些回吧,莫要累着乏着。”

顾廷烨朗笑起头,却凄笑收尾,“回早回晚无妨的,我一个人。”

明兰无意间瞥见他说“一个人”时紧了又舒的眉头,忽而一记心疼,这些年,他始终,一个人。无论这样的境况,是不是她造成的,她心里都不好受。顾二叔那样好一个人,同她和元若一样,也有一颗炙热的心,也有一颗易碎的心。可只因爱错了人,便没有她同元若这样圆满的结局。他的一颗心,缝缝补补这些年,依旧定不下来。

可每当她对他心软时,她便决意硬起心肠。她对他的痛苦视而不见,也打破这可怜兮兮拉扯着温情的时刻,笑着同郡主说:“婆母大人,顾二叔这是提点您为他说媒呢。”她知道,如此一搅合,顾廷烨便没有再耽溺的兴致,大家也都免了尴尬。

果真,顾廷烨讪讪起身告辞。明兰觉得有一瞬,顾廷烨的目光似钉在她脸上。她有些心虚,紧紧攥着元若的手,寻求一丝温暖。

御书房,仍有老臣苦谏皇上,陈述元若获封职位过高。面对大多数人,皇上皆一笑而过,不作多释。然而,这一天,国舅也来请愿。皇上同国舅,不止是姐夫与小舅子的关系,更是多年密友,所以便同国舅吐露了心声,“齐国公身体日薄,辞了官职。这多年来,齐国公虽于国事无多建树,可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体恤及弥补他的儿孙也是应当的,加之齐衡确实在地方大有建树,不可否认。所以此番封赏确不为过。况且……”皇上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国舅疑惑道:“官家,齐国公府可未必同咱们一条心。”

皇上微妙一笑,“正是如此。如今,太后与朕关系微妙,朕且送她一个人情,封赏郡主一家。希望母后能理解我的苦心。”

国舅顿时心中有了定数,不再执言。

元若如今的俸禄不低,可待月俸发放之日,郡主却没等来他一个子儿。郡主心底隐隐失落,虽说目前有些家底累积,并不十分看重元若的俸禄。可如今齐国公已从官场隐退,没了俸禄,元若作为独子,理应担起这份责任。更何况,如今她仍是当家主母呢,他的俸禄不上交,留在他小两口手中作甚呢。

便是从前居从五品官员时,元若每领了月俸都会给明兰买礼物,大大小小,总颇费心力挑选。这次竟静悄悄。明兰知晓,他一定遇到事情了。果不其然,在他书房发现一封半敞的信。太原府,她同元若一手操办的丐童收容站及学堂,全因他们走后银钱亏损关停了,连临时免费粥铺都凉了锅,歇了摊。元若一定将自己的俸禄悉数补贴给太原府了。明兰笃定。

元若四处周转,好容易,太原当地有几位儒商,当时跟元若关系甚笃,集资银钱将免费粥铺与收容所撑起来了。可那学堂,却没人愿意搀和了,总觉得用处不大。可元若依旧心焦,那些乞丐儿童,勉强收容他们几日好说,可若不教授他们知书明理,将来依然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明兰听他讲了,宽慰道:“放心吧,夫君你一心为民,这份心意,总会有人认领的。”

果然,过了几日,太原府来信,称有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大善人,捐银钱请师傅,重新开张了学堂。元若大喜,终于寝食皆安,明兰也随着欢喜。

夜幕夹着细雨,冲进一个身影,瘦瘦小小,抖落蓑衣上的水滴,颤颤巍巍,正是小桃。明兰将她拉到一个角落,轻声问:“卖了多少钱?”

小桃艰难地从袖间捧出沉甸甸的盒子,微微打开一道口,小声回:“五百两银子呢。”

“不可能”,明兰忙将银子重新塞回小桃袖间,怕被人看见,也怕人听见,小声道:“这对玉镯,我去当铺问过,虽是顶好的玉,可人家也只给一百两,不能再多了。买我们东西的人,难道是人傻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