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094)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夫人是想在灾区复制一个新民县吗?”

顾玖摇头,“新民县无法复制,即便是我也不行。但是可以同时开工数个大工程,解决灾民吃饭和安置问题。”

“此事劳心劳力,花费甚多。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收益,反而要帖进去大量钱粮。老奴不明白,夫人为何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灾区离着京城上千里远,那些都不是夫人的责任。”

邓存礼完全不能理解。

顾玖点点头,“的确不是我的责任。”

“难道夫人是在替大殿下邀买人心吗?”

“当然不是!正如你所说,灾区离着京城几千里远,那里的人心可影响不了京城的大局。”

“那夫人为何要做这些事情?”

顾玖拍拍手,丫鬟阿晴知机,从书房安格里取出一副地图,在邓存礼面前展开。

占据一张桌面的地图,十分清晰的将天下绘制在其中。一江一河,山川地脉,城镇乡村……

邓存礼哪有见过如此高清晰的地图,瞬间就被震撼了。

“这,这……”

他神情激动,难以抑制。

地图是什么?

在这个年代,地图就是军国利器。

是决不能拿出来示人的宝藏。

是只有少数人才有幸看见的绝密文档。

一副完整的地图,意味着在战争中占据先机。

地广人稀的古代社会,没有地图,分分钟能将将士往沟里带。

尤其是是在野外作战,地图就是保命法宝,制敌先机。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在作战途中迷路,从而贻误战机,甚至是改写了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历史。

可见地图的重要性。

尤其是如此高清又精确的地图。

这就是绝世珍宝啊!

不等邓存礼询问,顾玖率先解释道:“这副地图,耗时数年绘制,应该是目前全天下最完整的地图。这都多亏了书院的先生学子,不计辛苦,常年奔波在外,测绘地理山川,才有了这副地图。”

邓存礼诧异,“夫人的意思是,这副地图由书院师生绘制?这这这……夫人不担心他们走漏风声吗?”

顾玖摇摇头,“你误会了,地图由本夫人亲自绘制。书院师生负责为我提供各地数据,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

“夫人亲手绘制的?”

顾玖点头,“这等要命的大事,目前还不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只能我自己动笔。其实这件事,多年前就想做。那时候苦于没有准确的数据,只绘制了京城一地的粗略的地图。

书院成立了游天下项目后,由书院先生带队,率领优秀学子游览天下。我给他们布置了功课,收集人土风情,地质地貌,测绘山川地形的数据。然后汇总到我这里,才有了这张地图。”

为了保密,顾玖全程手工绘制。

叫书坊送来一套印刷工具,由刘诏亲自上手,彩印了两套。

其中一套,被刘诏带去了江南。

顾玖说道:“目前知道这副地图存在的人,你是第五个。记得保密。”

“老奴就是死,也不会透露一个字!只是这和夫人的计划有何关联。”

顾玖随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一片,就是今年的重灾区。旁边就是富庶的江南。看出来了吗?”

邓存礼皱眉,“夫人是想经略江南?”

顾玖笑了起来,摇摇头,“我是想经略产粮区。鱼米之乡,大有可为。现在每年所产粮食,还不足潜力二十分之一。

如果将这一片,全都开发出来,把水域打通,兴修水利,开垦良田,迁移西北穷苦人前往那里垦荒种地。等将来人口稠密,稻谷满仓,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邓存礼皱眉,“夫人过去常说,种田赚不了什么钱。为何如今又改变了主意?”

顾玖的手缓缓朝北边移动,最终落在新民县,“新民县是本夫人的根基,然而这个根基有个致命的弱点,他没有后援,没有退路。

现在老天爷送来一个机会,让本夫人有机会插手这一大片土地人口。只要经略得当,数年之后,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根基,是我们的后援。

这里的人口,粮食,学子,各种资源,都可为我所用。只需要投入一点微不足道的钱粮,就可以得到这一切,本夫人没道理将送上门的机会让出去。”

“官府呢?夫人打算如何应付官府?朝廷不会坐视夫人经略此地而不过问。”

顾玖轻笑一声,“所以需要一个配套计划吸引朝廷内外所有人的目光。让人忽略此地。”

邓存礼瞬间领悟到顾玖的计划。

“夫人打算用书院还有书局,吸引朝廷关注?”

“正是!别忘了我们还有三元公。”

三元公一出,谁还关心千里之外的灾区百姓。

邓存礼吃惊极了,“难道夫人当初招揽三元公,就已经想到了今天。”

“当然没有那么神。本夫人不是神算子,不可能在几年前就料到江陵一带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灾情。本夫人招揽三元公,就是冲着他名气大,有影响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很显然,这一步棋走对了。三元公没有辜负本夫人对他的厚待。”

顾玖给三元公的待遇,绝对是高薪。

足够三元公养活一大家子人,并且绰绰有余。

三元公,本夫人不曾辜负你。

你也不要让本夫人失望!

第718章 读书好可怕

江南传来好消息。

刘诏到了江南,顺利打响第一枪,买到了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往灾区。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内外齐齐松了一口气。

“还是大殿下办事靠谱!”

“江南有粮,京城就不用限价了吧。”

“早该取消限购,搞得人心惶惶,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大殿下能在江南买到粮食,能否请大殿下运送一批粮食到京城?”

“诸位皇子中,还是大殿下办事最让人放心。”

这话传到文德帝耳中。

文德帝即便嘴巴上不承认,心里头也清楚所有儿子里面,刘诏能力最强,脾气最坏。

刘诏自小历练,随同他一起经历风风雨雨,这一点其他儿子都比不上。

正因为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文德帝太清楚刘诏的能力,不由得生出忌惮之心。

屁股决定脑袋。

一起打江山的时候,父子情深。因为父子利益一致。

守江山的时候,父子反目,这太正常。因为身份转换,利益冲突。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无论是文德帝,还是刘诏,心里头对这一切其实早有准备。

文德帝大权在握,更快地适应了身份上情感上利益上的转变。

刘诏做了皇子,权柄被压制,理智上已经准备好接受这一切,情感上却难以接受。

太特么翻脸无情!

砰!

父子二人于是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

“大殿下顺利买到粮食,而且已经运往灾区。陛下应该高兴。”常恩小声劝道。

文德帝笑了笑,“朕的确该高兴。”

高兴只是瞬间,担心却是长久的。

他又开始揣测起刘诏言行,换做他去了江南,肯定也会借机搞各种小动作。

“给江南大都督去一封密旨,严密监视刘诏,每十天汇报一次情况。”

常恩没有再劝,而是躬身领命,安排妥当的人下江南送密旨。

文德帝又问道:“皇后最近怎么样?”

“回禀陛下,皇后娘娘最近心情不错,赏了几位后宫嫔妃。”

文德帝了然一笑,“老大有出息,她理应高兴。太后哪里有说什么吗?”

常恩就是宫里的万事通,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太后娘娘对诏夫人有所不满。抱怨诏夫人不带孩子进宫请安。”

文德帝嗯了一声,问道:“顾玖的身体真有那么虚弱?”

常恩躬身说道:“回禀陛下,老奴询问过胡太医,诏夫人此次元气大伤,至少要养个一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