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绣色袭人(51)

作者: 滟星河 阅读记录

老鸦渡口是庆水河较大的一个渡口,时令是暮春,出门经商之人颇多,渡口人流不少,河中泊着两艘渡船。

她们要乘的渡船要在一个时辰后开船,谢远山命人将箱笼送上船后,便带众人到渡口旁的一家酒馆去用饭。

一行人刚进店门,便见店里的掌柜迎了上来问道:“可是谢府的家眷?酒菜已经备好,请各位到雅室就坐。”

谢远山并未事先定下酒菜,很是奇怪地问:“我们并未定酒菜,请问是谁定的?”

掌柜笑呵呵说道:“方才有人过来说谢家要前来用饭,说是谢府大公子的朋友,姓何。”

莫非是何玉寒?

谢远山点点头:“那劳烦掌柜的带路。”

二楼雅室,华重锦与何玉寒并肩立在窗前,看到一行人缓步入了酒馆。

何玉寒薄唇微勾,似笑非笑盯着华重锦说道:“人我给你请来了,接下来你待如何?”

今日一早,他就被华重锦派人喊了起来,说要借他的名请谢家人吃酒菜。这倒有情可原,毕竟若用华家的名头,只怕谢家人不会接受的。可是,借他的名就罢了,做什么还要让他跟过来,还是这么远的渡口,想想就气人。

华重锦笑道:“还要劳烦你一件事,你过去打个招呼,想个办法让谢小姐过来见我一面。”

自昨夜知晓以禅今日要走,他便想再见她一面,绞尽脑汁也没寻到合适的时机,最后只得求助何玉寒。

何玉寒白了他一眼:“你这不是难为我吗?”

他拖拖拉拉不愿意去,华重锦无奈,待谢家都进了雅室后,便推着何玉寒,在外强行将他推了进去。

何玉寒只得面带笑容,招呼道:“远山,可真是巧啊。”

何玉寒是何刺史的公子,谢老爷又是何刺史的下属,因此两家交情不错。谢老夫人见到他,笑吟吟问道:“远山啊,怎么能让你破费呢。”

何玉寒笑道:“晚辈见过老夫人,您老这是要去哪里?”

谢老夫人应道:“去吉州,你这是从哪里来的?”

何玉寒道:“我从外地刚回来,下船时遥遥看到你们,便上来先订了酒菜。禅妹,你也来了?”

以禅起身朝何玉寒施了一礼,轻笑着说道:“何大哥,你也坐吧。”

何玉寒摆手道:“不了,我过来打个招呼,还有朋友在等我呢。”他搜肠刮肚想着怎么找个理由带以禅出来,忽然瞧见以禅发髻上簪的艾人。

离州这里,端午的习俗,不仅有佩戴香包,女子还会在发髻上簪艾人以辟邪。艾人多为布帛制成,缀以铃铛或者珠串制成发钗。布帛乃粽子、小人骑虎、缨或蒜等各种形状,因小,上面再刺绣便不易。但以禅所簪艾人,其上却绣着红色双鱼,明艳又精致。

何玉寒瞬间有了主意,指着以禅发间的艾人问:“这可是禅妹绣的,绣技当真了得,听闻你开了间锦绣坊,我那位朋友正想向你请教针法,如今可得闲?”

谢老夫人不疑有他,既是请教针法,自是女子了,便对以禅道:“随你何大哥过去吧!”

不知为何,以禅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何玉寒不是别人,只得随他去了另外一间雅室。

待到推开门,就见华重锦在窗畔凝立。

他转身看到以禅进来,目光掠过她受伤的那只手,见已经无碍,方朝着她微微一笑:“谢小姐,我是华重锦。”

自茶室那次见面后,华重锦若还以为以禅不知他身份,那他便真的愚钝了。若非知晓他的身份,她又怎会气恨得捏碎了茶杯,岂会不让他包扎伤口。

所以,这次他不打算再隐瞒。

“原来是华都督,初次见面,幸会!”以禅不动声色后退一步,微敛了秀眉,冷冷说道。

何玉寒瞧了眼两人神色,感觉气氛莫名紧张,贴心地关上房门:“你们聊,我过去陪老夫人。”

门一关,室内瞬间安静得有些诡异。

华重锦指着椅子道:“坐下吧。”

“听闻华都督找我是要请教刺绣的针法,不知你要问些什么?”以禅却并不坐,直直站着,话音里也带着一丝轻讽。

华重锦倒没想到何玉寒找的是这个理由,目光凝在他面上,柔声道:“我只是想见你一面。”

“见我?”以禅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微敛了目光,讥笑道,“是华小公子身子不好了,又要送我入牢房吗?”

华重锦眸光微微波动,涩声道:“不是,我是向你致歉的,是我冤枉了你。”

以禅眸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便归于淡然,她平静地瞥了他一眼:“华都督若无事,我便告辞了,渡船该开船了。”

她转身去开门。

华重锦伸手抓住了她的袖子,飞快问道:“可以不去吉州吗?”

以禅低眸,冷冷的目光凝在华重锦抓住她衣袖的手上。

华重锦愣了一瞬,随即好似被火烫到般蓦然松了手。

他想起那一日,以禅是如何惊恐万分地推开他的,又是如何怕得无法控制情绪。他松开手,飞快向后退了两步。

以禅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清冷而缥缈。

她拉开房门,走了出去。

渡船在未时启航,谢远山与何玉寒一道将她们送上船,站在岸边朝她们挥手告别。

以禅站在甲板上,午后的风徐徐吹来,带着潮湿的水汽。她瞧着一面大帆徐徐升起,大船起锚,缓缓离岸。

她朝岸边挥挥手,目光越过谢远山和何玉寒,看到华重锦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大船驶得越来越快,很快,岸边的一切,再也看不见。

第46章

客船很大,能容上百人,上层还有一个船舱,分隔成独立的若干小间,里面有床榻和桌椅。谢家一共订了四间,谢老夫人和以禅各一间,其余婢女和侍从各一间。

以禅将箱笼收拾好后,便与红绒和陆妙真至甲板上游玩。

三人皆是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船,自是看到什么都新奇。

刚刚过午,暖阳当空,水流和缓,和风阵阵。水流被船破开,腾起白花花的细浪。两岸的风景也是美如画卷,时而山峦重重,时而绿树红花。

三人笑闹了会儿,陆妙真感叹道:“此情此景,真想高歌啊!”

红绒立刻说道:“那便高歌一曲,从未听你唱过呢。”

陆妙真在月满楼以歌喉甜美闻名,但自出了月满楼,还从未唱过。以往是忌讳,如今却已想开,歪头想了会儿,捏着手中的香包说道:“那便唱首《十只香袋》吧。”

“一只香袋送私情,小妹姑娘香袋头上总要绣花名。上头要绣甘罗十二为丞相,下头绣得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

“十只香袋送私情,小妹姑娘香袋头上总要绣花名。上头要绣一对鲤鱼放在龙门跳,下头绣得仙鹤蟠桃结私情。”

这是离州民歌,从一只香袋一直唱到十只香袋,以往以禅也是听过的,但陆妙真歌喉甜美清澈,由她娓娓唱来,悠扬动听。

陆妙真显然也是喜欢歌的,她唱歌时,神情沉醉,分外动人。

以禅瞥了眼甲板另一边,见宋霄凝立在船舷边,似乎被陆妙真的歌声感染,目光直直望着她。

一曲而终,以禅和红绒笑着鼓掌。

红绒笑道:“这回在船中不寂寞了,若是无事,便让你高歌一曲。”

说笑间渡船在另一处渡口靠岸,又有不少人登船。大多都去了一层舱内,只有一行人沿着楼梯上了二层。

这行人有八人,其中六位瞧着是仆从和侍卫,有的负箱有的提行李。

为首男子身材高大,穿一袭青色布袍,行商打扮。他剑眉星目,隆鼻薄唇,看人时目光犀利暗沉。

红绒嘘了声,压低声音说道:“这人做什么的,瞧着有些可怕。”

她说话的声音已经很低了,但似乎还是被人听到了,走在那人身后的年轻男子半眯了眼瞧过来。

上一篇:寒月 下一篇:瑟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