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绣色袭人(50)

作者: 滟星河 阅读记录

华重锦沉吟片刻,说道:“暗中查探,总会查出她是谁!”

******

端午日渐临近。

以禅将以前绣的香包找了出来,让红绒和紫线往里面装满驱虫蚊的香料,分发了出去。上至祖母,下至焕儿,每人都有。

这是每年的惯例,因她绣的好,每年端午的香包都是她绣,这些是她去年早就绣好了的。发到最后,看到一个蟾蜍驱邪香包。

绿色的蟾蜍背上,绣了五毒的形象,色彩艳丽,绣图精美。

只是这个香包却送不出去了。

这是她为父亲绣的香包,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她和父亲却已经天人永隔。

她抚摸着香包,忍不住掉了泪。

午后,她去了锦绣坊,将一个双鱼香包和荷花香包送给了周菱和陆妙真。华重梅见状,不高兴地问道:“怎么,没有我的?”

以禅摸出一个梅花香包递了过去:“原以为你瞧不上这些的。”

华重梅接过小心翼翼佩在身上:“谁说我瞧不上的。”

以禅凑过去瞧她绣的麒麟,见绣面大方古朴,色彩明艳,很是不错。以禅让红绒将戏服包起来送到楼下,准备让张兀送到凌云阁。

华重梅忙拦了说道:“我去送。我想听听君兰舟对绣品的评价。”

以禅点点头:“既如此也好。对了,过几日我们要外出一趟,你也歇几日吧。”

“去哪里?”华重梅问。

“吉州!”

******

“吉州?她真的说要去吉州了?”华重锦问摆弄着梅花香包的五姐。

华重梅连连点头,浑然没发觉华重锦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黝黑的眼眸宛若一潭深幽的静水,薄唇紧抿,微微泛白。

第45章

五月初五,端午节。

自街面上走过,户户门前都悬挂艾草,以禳毒气。

朱雀街上最大的酒馆珍馐馆的一楼,充斥着雄黄酒的味道。

这日楼里食客众多,常驻珍馐馆的说书先生正在说一出戏,不是往日常说的话本,而是关于锦绣坊之事,他已经连着说了五日了。

“话说吉祥绣坊的孙氏眼见锦绣坊生意日渐兴隆,便仿作了一批衣裙,可未曾想到锦绣坊的谢姑娘心思巧,很快出了一批禽鸟衣裙。孙氏仿的那批衣裙再无人问津,她便动了坏心眼,听闻谢姑娘坐过牢,便对外声称谢姑娘勾引牢头。”

“这简直是血口喷人,谢姑娘大家闺秀,品性高洁,她怎会委身牢头。那张牢头也品行端正,且他娘子是个泼辣的,平日里对自个儿夫君也管得严。”

“孙氏还说锦绣坊的陆妙真是月满楼的妓子,这个倒是不假,可她是清倌,因歌喉甜美,只卖唱不卖身的,她与小老儿一样,不过是卖艺为生。陆姑娘虽出身风尘,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内心深处,却并非堕落之人,要不然,她岂会去做绣娘。”

“人言可畏,两位好姑娘就这样被孙氏的流言蜚语害苦了。如今,那孙氏也深感后悔,这不,求小老儿在此说书为谢姑娘和陆姑娘正名。”

人群一片哗然。

有人饮了一碗酒喊道:“我就说谢小姐看着也不像那种人。”

说书先生连连称是。

又有人喊道:“那孙氏如此歹毒,怎么会后悔?”

说书先生拍了下惊堂木,说道:“她呀,不后悔也得后悔啊。”

“各位想必都知晓谢姑娘是因为打了华府小公子而坐的牢。听闻华都督说了,谢姑娘打华小公子之事可能是误会一场。如今华家五小姐都到锦绣坊学刺绣了,还拜了谢姑娘为师了。五小姐放话了,谁再编造谣言诽谤她师傅,不光她,便是整个华家也要追究到底。”

“连华家都出面了,看来谢姑娘确实是被冤枉的。”一个酒客吃了口菜说道,“可是先生,这些你都是从何处听来的,为何知道的如此清楚。”

说书先生饮了口茶,心说:华家出了三十两纹银,将来龙去脉都告诉我了,让我连着讲三十天,我自然清楚了。

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要说锦绣坊啊,那绣品确实不错。你们是没见过,谢小姐手巧心灵,画的绣样不落俗套,绣技又高,她又会设计衣裙,若是穿上她做的衣裙,便是夜叉也能变娇娘。那谁,凌云阁的君兰舟,那可是名角啊,他的戏服都是锦绣坊做的。”

“是吗?那我一会儿去锦绣坊为我家娘子订一件衣裙。锦绣坊有男子衣袍吗?”

“有的有的,但不多,听说可以订的。”说书先生连连说道。

******

入夜后,宋霄自谢府大门出去,一直走到街头,来到一户卖馄饨的摊位。

摊主原本要收摊了,看到他来,忙招呼他坐下,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端了过来。宋霄慢慢吃着,不一会儿,便见一个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他也要了碗馄饨,与宋霄头碰头坐在一处。

“怎么样,谢姑娘还去吉州吗?”年轻人压低声音问道,他乃华府侍从,姓王名英,如今专司传话。

宋霄吃了口馄饨,点点头:“日子定了,初十走。”

王英吃了一惊:“这么说明日就要走?”

宋霄点点头:“她们早就在准备了,只是日子也是才定下来,你一会儿速去禀告都督。”自茶室那次的事情后,宋霄便瞧出来都督喜欢谢小姐。谢小姐哪日走,自该报给都督,说不定都督会去相送呢。

王英吧唧了下嘴,不解地说道:“不明白,都督为何要让我们打探谢小姐是否去吉州,难不成谢小姐去了吉州还能不再回来?”

宋霄在以禅身边,隐约听说她是去参加什么刺绣大赛。他也不明白,一个刺绣大赛而已,怎么都督如此紧张。

“你只管把话传过去便是。”宋霄呼噜噜喝完馄饨,扔了二十文钱在桌上,与摊主打了声招呼便去了。

王英吃完馄饨走后,摊主摇摇头叹息一声,心说:这俩人,每天都定点过来吃一碗馄饨,要说结伴来也可,但不是一道来的,每次来都凑到一处,也不知说了些什么,感觉鬼鬼祟祟的。这俩人莫不是断袖吧,真是世风日下啊!

******

初十。

一大早,以禅便起身开始收拾。

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并不算太忙碌。

因不知去了要住多少时日,以禅随身的衣裳首饰便带了一大箱,绣品和一些常用的物件也装满了一箱子。

周菱最后决定留下来。

因为最近锦绣坊订绣品的忽然多了起来,每日都接到不少活,不拘衣裙、绣画、屏风、绣鞋、账幔……,而以禅要去吉州,刘掌柜只能捡着不太急的活来接。

周菱一则不放心家中母亲和幼弟,二则已快到农忙之时,家中就她一个劳力,若她出了远门地里的活就无人做了。并且,她留下来还可引着外雇的绣娘做锦绣坊的活。

以禅想想便答应了下来,其实,以周菱的绣技,若想在刺绣大赛获得名次不容易。原本带她过去就是想让她见识一番,如此只得作罢。

丫鬟以禅只带了红绒,紫线留下来每日要到锦绣坊裁剪衣服,同时帮衬着周菱。要不然,周菱一个人根本撑不住锦绣坊。虽然有华重梅,但她自绣完了君兰舟的戏服后,对旁的绣品兴趣不大,自然指望不上她。

谢老夫人带了琉璃和翡翠,衣物也是装满了一箱。

谢远山特意告了假回来相送,先派人驾马车将箱笼送到了渡口。

除了那次坐牢,以禅与母亲没分开过,她也从未出过离州,这会儿要出去那么远的地方,谢夫人甚是不放心,赏了宋霄不少银两,再三交代一定要保护好她和老夫人。

谢远山看时候不早,便催促她们快些走,因为要赶去坐渡船。

离州与吉州隔了一个庆水河,因此到吉州必须乘船南下。距离州最近的渡口也有半日车程,谢远山骑马相送,一行人在临近正午时,来到了渡口。

上一篇:寒月 下一篇:瑟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