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余得许多情(78)

作者: 锦绣灰 阅读记录

曹子有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的向阿绣赔礼道:“不好意思,我只是叙述书里的内容,我对女性作家和爱情小说没有偏见的,其实我也爱看《茶花女》......”

“不用不用。”

阿绣连忙摇头,她看着几人善意亲和的目光,还有徐白鹭等人鼓励的表情,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轻声道:

“嗯,我本来也想看这本的。”

.

初春的微风徐徐拂面,苏醒了沉睡了一冬的万物,送来了等待了一季的芬芳。

阿绣走出真理书店时,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愉悦。

司机平安的车一直在外面等着她,她小跑过去,迫不及待的想要快点回去,快一点把她的心情告诉霍锦宁。

然而一打开车门,却发现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此时正施施然坐在后座上,低头读着报纸,见她开门,便慢条斯理折起报纸,抬眸淡淡一笑。

不知从何时起,他看向她,脸上是笑的,眼中也是笑的,昔日那个笙溪镇初见时眼底淡漠疏离的温润公子,望向她时,终究是多了三分暖意。

“急什么?下一回过马路时可要仔细看车。”

“少爷!”

阿绣又惊又喜,几乎是一步跳上了车。

霍锦宁为她孩子气的举动无奈失笑:“很开心?”

“嗯。”阿绣用力点头,黑白分明的清澈眼眸里亮晶晶的。

尽管霍锦宁也会偶尔和她闲聊,寻问她读书进度,但他毕竟太忙,而她时常有许多疑问许多感慨,不好叨唠,身边又没有朋友,无处抒发,只能默默念在心里。

而今天她遇见了一群人,他们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也许他们与她的兴趣爱好并不相同,但他们丝毫不觉得她愚笨肤浅,愿意认真倾听她的观点,也愿意耐心为她解释深奥的此举,善意的接纳她,鼓励她。

少爷说的对,读书真是一件极好的事,能让人见得多,想得深,变成不一样的人。

“我现在觉得,勇敢尝试陌生的东西,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她嘴角上扬,微微浅笑,软软的,甜甜的,让面前的人也忍不住心情好了起来。

霍锦宁抬手摸了摸她毛绒绒的小脑袋,

“阿绣做得很好。”

小姑娘心里是藏不住事的,至少瞒不过他。

自从霍冬英的事情过后,她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了隔阂。不敢再轻易与人相处,不敢再随便交朋友,宁愿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和书本文字打交道。

可这样不好,丰富学识固然重要,与人交流沟通也很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应该与同龄人多相处。

少年人受伤受挫从不可怕,她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大把的机会可以重来,他是她最坚实的后盾。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摔倒之后重新站起来,在受伤之后勇敢面对,而不是任其在看不见的地方腐烂发霉。

他可以给她良好优渥的生活让她可以光鲜体面,他可以向德英女中的教员示意让他们对她多加照顾,他可以事先调查好这个读书会里每一个人的家世背景,他也可以退掉安徽商会的应酬抽空陪她来参加这样一个无关痛痒的聚会。

这些她都不必知道。

他能为她铺平一切道路,但这条路,终归还是要她自己走。

阿绣赧然的低下头,忽然想起手里一直抱着的书,不禁递过来问道:

“少爷你看过这本吗?”

这是本线装木板刻书,墨绿色封面上手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冷红生自署。

这是曹子有借她的,这位年纪不大的会长为人耿直热忱,一听说她有兴趣,就拉着她滔滔不绝讲了十几分钟,她只好哭笑不得的接受了他的推荐。

霍锦宁随手翻了几页:“这是林纾译本?”

“嗯,借我书的同学说林先生翻译得极好。”

“确实很好,但其实,这位林纾先生并不懂洋文。”

阿绣有些惊讶:“那他如何翻译?”

“译者口述,他自行记录,加之文笔润色。所以人们对他争议颇多,或认为译文不忠,或觉得妙笔生花,仁者见仁。”

霍锦宁沉吟少许,又接着说:“他翻译这本书时,恰逢与一风尘女子感情纠葛,一位色艺俱佳的苍霞洲歌妓对他有意,愿做他续弦,他也并非无情,可最后因种种原因还是错过,最后那女子郁郁而终,所以他翻译《茶花女》时难免倾注了个人感情。”

说完自己也不由好笑,当年在京城时,他们整日里厮混一起的公子少爷最爱听这些风流艳史,胭脂词话,哪对才子佳人,哪个风流骚客,统统如数家珍,他本来不屑一顾,可听得久了自然也熟悉了。

阿绣却听得很新奇,没想到里面还有这番曲折,她忍不住翻开封面,扉页上有句题诗:

不向情田种爱恨,画楼宁负美人恩。

“这句诗就是林纾先生对这段过往的回答?”

“这首诗叫《答谢蝶仙》,谢蝶仙就是那位歌妓的名字。”

原来如此,也许终究不是无情,只是有缘无分吧,阿绣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阿绣:误入学霸的世界,瑟瑟发抖

第58章

霍锦宁对阿绣说:“我记得书房里有《茶花女》的英文原版, 你可以拿来对照着看,就能看出他译文中的情感偏向了, 很有趣。”

阿绣点点头, 把书小心翼翼的放进袋子里,“我知道的, 之前有见到,我把它放在十七号书架的第三格上。”

“记得这么仔细?看来我以后找书要先请教你了。”

阿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有记录成册,到时候你翻一翻就能找到了。”

小福园别墅离真理书店本不远, 可坐了这么久的车还没到,阿绣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并不是回去的路。

她奇怪的问:“我们去哪里?”

霍锦宁笑了笑:“我不是应许过,要给你奖励?”

汽车停在了静安西路一家服装店门口,二层三开间的门面,完全西式的装修风格, 巨大的玻璃橱窗里摆放着时下上海滩最流行时髦的女装样衣, 在璀璨灯光下被照得熠熠生辉。稀奇的是这家店铺的招牌采取中英对照的方式, 除了中文名字“鸿翔”之外,还有英文名“Dong Zang Ladies Tailor Shop”,这在整个上海都是独一无二的。

门童彬彬有礼的为客人打开车门, 阿绣在霍锦宁的示意下跟着他走进了这家店铺。

门面的新颖气派还不止,内里更是奢华精致, 宽阔的厅堂内悬挂着一排排各式各样的精美女装, 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一个个衣着光鲜的仿真模特,从皮草到礼服,从洋装到旗袍, 间或配有五光十色的珠宝箱包,甚至店内正中央还陈列着一套华丽的西式婚纱,头纱低垂,裙摆曳地,铺陈开来,如同一朵盛放的雪莲。

阿绣好奇又惊讶,看得眼花缭乱。

有歌谣唱: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象,等到学了三分象,上海又变新花样。上海滩中西交汇,摩登时髦,各派服装高手云集于此,而“鸿翔”时装在这十里洋场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门口橱窗里陈列的上市成衣是上海滩的流行风向标,多少夫人小姐都以能穿“鸿翔”的礼服婚纱来互相炫耀攀比。

侍者引着二人直接上了二楼,进了一间贵宾隔间,端上咖啡点心,请二人稍后。

阿绣忍不住扯了扯霍锦宁的袖子,小声问:“是要买衣服吗?”

霍锦宁笑了笑,有些无奈:“你又长了点个子,不觉得衣服小了吗?”

也是他疏忽了,自从丁伯一家人离开后,没人可以陪阿绣上街,她有许久没添置新衣了。旁人家的小姑娘这时候都正值爱美的年纪,哪个不挖空心思的把自己收拾得花枝招展,可只有他家的小姑娘,宁可把零花钱都用在书店每月畅销的流行书单上,也不会对百货公司琳琅满目的衣服首饰多看一眼。

阿绣下意识的捋了捋身上穿的荼白色小衫下摆的褶皱,有些不好意思,这件衣服还是去年夏天丁妈领她去裁缝铺子做的,确实有一点点不合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