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余得许多情(77)

作者: 锦绣灰 阅读记录

夜访吹过,冰凉彻骨,阿绣一时屏住了呼吸,她听见霍吉淡漠道:

“我不知道她葬在哪里,但她是在水里去的,百川入海,也许最后都归到了一处。”

来的路上阿绣早有预感,可亲耳听见霍吉说出口,心中忍不住一颤。

那是有情人对有情人感同身受的悲切。

那个性子活波,不喜欢寂寞的姑娘,原来已经不在了。

霍吉从纸袋里拿出那条袄裙,放在地上,他蹲下身,掏出一盒火柴,擦亮一根,缓缓点燃了它。

“她生前爱穿花裙子,可我没来得及买给她。”

阿绣忍不住轻声问:“她是如何去的?”

“被害的。”

“谁人害的?”

他不答,两人静默望着冉冉火光将那条美丽的旗袍无声吞噬,如同那曾经的花季生命。

霍吉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烟灰,面无表情道:

“害她的不是什么人,而是这吃人的旧社会。”

两人原路返回,又是相对沉默。

阿绣心里难受,本就不多的过年喜庆,更是消散殆尽。

今晚是她来到上海的第三个的除夕夜,前两年好歹还有丁伯一家人一同度过,而这一次却只有她和霍吉大哥两个人。

霍吉大哥是孤儿,唯一的亲人弟弟霍祥上个月成了亲,如今陪新媳妇回娘家去了。

而她...自幼背井离乡,奶娘死了,凤姑走了,她也早就没有任何亲人了。

可这世道兵荒马乱,朝不保夕,此时此刻能安稳活着,已是万幸了。

阿绣本来以为,这个除夕夜即将要这样平淡无奇的过去了。没想到汽车开进别墅院子,却发现家里另一辆车也停在了门口。

这辆车是司机平安来开,他们走的时候,它明明还好好的停在原地。如今这样子,就像是出门接了什么人又刚刚回来。

“难道是少爷回来了?”

阿绣又惊又喜,有些迫不及待的开门想要去进屋确认。

“阿绣。”

霍吉突然从身后叫住她。

阿绣回头,不明就里的看向他。

霍吉从车窗中探出头,清晰的看明白她眼中的璀璨神采,十六七的小姑娘心里怀揣着一个人的模样,羞涩心动,欲言又止,何时何地都是那样似曾相识。

有情人对有情人总是同病相怜的宽容。

“没什么,你进去吧,我去停车。”

.

霍锦宁亦不知道自己为何要日夜兼程赶在除夕夜这晚回上海,并且直接回到小福园别墅,连一点去霍公馆的念头都没有。

心里总是有种略微焦躁的放不下。

放不下的是一个小姑娘,不忍心在这个仓皇流离的冷漠世道,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过这个年。

朝夕相对,越是相处,却越是沉沦。

等回到家中,却发现灯火通明,酒菜备好,屋内却空无一人,门房说霍吉开车带阿绣出去了。

他在客厅中来回走了几趟,忍不住拿起外衣走出门。

刚一开门却正好看见门外站着的阿绣,他不由心中一松。

两个人不约而同一起开口:

“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

他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此时此刻,北风亦暖,寒夜犹长。

作者有话要说:无线电里面唱《苏三起解》的是梁某人

第57章

三月初的第一个礼拜天, 阿绣迫于无奈之下参加了“求真”读书会的聚会。

只因礼拜五那天,她又被曹文冉老师叫去了教员室, 板着脸训斥了一番, 循循善诱让她多交朋友,开阔眼界, 指定她后天一定要去这个聚会。

她无可奈何,回去对霍锦宁复述,后者却也鼓励她:

“尝试一下, 总是好的,如果不喜欢,以后可以不再去。这样吧,如果你能去参加读书会,我就给你一个奖励, 好不好?”

呐, 他总是这样, 拿一些令人心动的许诺诱惑着她,可她也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期待着他的惊喜。

聚会的地点设在了静安寺路的“真理”书店, 这个书店阿绣也去过一次,里面书架之间摆放着小巧的桌椅盆栽, 环境舒适, 可以边看书边喝茶,安安静静坐上一下午。

读书会的成员比阿绣想得要少很多,一共只有五个人, 三男两女。一个穿着黑色学生装,面容白净和气的少年起身主动和她握手:

“你就是方阿绣吧,欢迎你加入我们,我叫曹子有,是读书会的会长,你叫我子有就好。”

阿绣犹豫的问:“你姓曹?那你和曹老师......”

“他不就是曹文冉老师的儿子了。”另一个齐耳短发年纪稍长的女生笑容爽朗:“我叫徐白鹭,我们都听曹老师说过,你特别聪明好学,但是比较内向,你别紧张,我们只是随便交流读书感想而已,只当普通聊天就好。”

徐白鹭说着将剩下的人也一一介绍给阿绣,阿绣礼貌的和大家问好,有些忐忑的坐了下来。

曹子有笑道:“我们开始吧,今天只是每周的例行聚会,没有主题,恰巧又有新成员加入,大家就随意说说最近看的书吧。”

“我先来!”徐白鹭第一个开口说:“我最近读的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昨晚熬夜刚刚读完,书中认为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我觉得非常适合当今的中国,接下来我打算继续看完剩下的两部。”

另一个男生赞同的点头,微笑道:“《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我总觉得康德是思想史上的悲剧英雄,因为他在古典形而上学已将倒塌之际力图力挽狂澜。我正在读的书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你可以参考来看。”

“好了好了,怎么你们突然都看起西哲来了。”叫袁子君女生无奈笑道:“我在读鲁迅先生的《呐喊》,是短篇合集,我刚看到《明天》,是借患病的孩子比喻中国的明天,一如既往的引人深思。曹子有,你呢?”

曹子有腼腆的笑了笑:“最近有些忙,这个会长做的不称职,刚开始看马克思先生所著《工资价格和利润》,是一篇演说,人们说它精辟地说明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剩下的恐怕要等我全篇看完才能说出结论。”

几人一次简单说完,而后不约而同的看向阿绣,曹子有微笑的鼓励道:“没关系,刚开始,慢慢来,随便说一下书名和内容就好。”

阿绣慢慢抬起头,对上几人好奇的目光,有些为难,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我,我在看若安奥斯顿的《艾玛》,读到三分之二,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爱情小说......”

他们提起的著作都高深莫测,她听都听不懂,她读的书是通俗流行小说,或许他们会觉得她肤浅幼稚吧。

曹子有闻言微愣,低声念了几遍作者名字,问道:“是Jane Austen吗?我在《英吉利文学》中看过这个翻译,其实应该翻译成奥斯丁才比较恰当。”

旁边的男生好奇的问:“书中怎样介绍的?”

“书中说这位女作家视角狭隘,只执着于自己的小世界,一个图书馆里只要没有她的作品就是好图书馆......”曹子有说到一半,犹豫的看向阿绣,没敢再说下去。

几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几秒。

“肤浅!自大!幼稚!”徐白鹭一拍桌子,忿忿不平。

意料之中的评价来临,阿绣再次默默低下头,心里几不可查的叹了口气,以后也许她不会再来了吧......

“我说你呢!”徐白鹭瞪了一眼曹子有。

曹子有惊讶:“啊?”

“就是你!你们这些瞧不起女性作家的男人!奥斯丁怎么了?爱情小说怎么了?我也看过,她根本不是浪漫主义,而是彻底的现实主义,书里完全描绘了英吉利的中产阶级生活,她的文章布局艺术和心理幽默只有莎翁的《无故自扰》能够媲美!”

“对呀!我还爱看爱情小说呢。”袁子君也帮腔:“阿绣你别理他们,接着说,我找这本《艾玛》很久了,快告诉我结局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