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很娇软(46)

“是啊,先前只听说魏大少爷懦弱愚笨,如今可不得惊掉了眼珠子!”

……

这些议论传进魏家众人耳朵里,听得连丫头小厮都仿佛长了脸,个个抬头挺胸,底气十足。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提前到九点更新,可能明天也是。

第24章 殿试

热闹整整持续了一天,魏祈宁和魏祈安不论走到哪儿,都有人上前来道喜。

许多街坊邻居都忍不住来沾沾两位贡士的喜气,甚至有抱着幼子从其他坊赶来,只为让幼子同两个贡士握一握手。谁知孩子因见太多陌生人,一时害怕,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不肯伸手。

郑家和林家也派人送了贺礼过来。尤其林家人道:“老爷说了,我家少爷中不了,甥少爷能中也是一样的,都给他长脸!”

不但林德水替魏祈宁高兴,就连西院的丫头小厮们,往日在府里总遭人鄙夷,如今都昂首挺胸,俨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腊梅喜道:“如今后厨那些人,都不敢给我脸色看了,往日不拿残羹冷炙对付我就算好了,今日还都腆着脸多给我些呢!”

因顾忌着两人不久后便要应复试,随后有殿试,魏家也不敢大肆庆祝,只给邻里发了喜点和赏钱,便让散了。

夜里,一家人难得摆了酒,让周姨娘和祈宇、婉琳也能跟着上桌。老夫人破例喝了一盅,高兴得合不拢嘴。

魏襄虽然喝高了,到底还没被喜悦冲昏了头,散宴后,领着两个儿子到书房中,先是夸赞一番,再声明接下来复试和殿试的重要性。

“你们不要以为考上贡士前列,就能高枕无忧。古来多的是因一时得意忘形,在复试和殿试中马失前蹄的。”

接着,他又将白日让书童去抄的贡士表拿出来给他们看:“这些排在你们前头的 ,已然是更优秀者,而排在后头的,兴许只是一时发挥失常,随时可能在复试和殿试中恢复。今日能进会试前十,你们更应当抓紧最后的时间,勉力研习治国策,争取在殿试考进一甲。”

魏祈宁借着烛光,看清武科贡士第一名谢宏和第二名陈伯宇。

这二人她记得,原来也都是顺天府的举子,乡试时名次便排在她前头。郑怀文曾悄悄同她说过,那谢宏的父亲乃是军中一位军职不高的校尉,他有一位表妹嫁给了太子的表弟为小妾,应当是太子的人;另一位陈伯宇,则是楚王乳母的儿子,显然是楚王的人。

第六名是木康,看来他也考得不错。

魏襄借着醉意,絮絮叨叨说了许久,才放两个儿子离去。

宋嬷嬷当夜就在院里给魏祈宁的母亲烧纸,边哭边念叨:“少爷终于高中,夫人在天有灵,请保佑少爷殿试能进三甲。”

魏祈宁在旁听得心中滋味复杂,她早已不是原来那个魏祈宁,也不知天上那个林家的母亲有没有和自己的女儿团聚。

接下来数日,除了请专门的先生来教授复试和殿试策略,魏襄还专门教了两个儿子入皇宫的规矩和礼仪,生怕他们因行差踏错而惹恼圣上。

魏祈宁心里惊讶,魏襄这个安阳侯已是京城末流,一年到头几乎见不到皇帝,他却仍能一点不差的记着入宫的礼仪,可见他并不如平日表现的那般昏聩,至少还有些求上进的心。

四月初五便是复试的日子,天还未亮,魏祈宁和魏祈安便坐上马车,来到承天门外。

门外守卫森严,点名过后,皇宫内侍和侍卫们分别给贡士们检查穿着后,分成文武两列,由鸿胪寺官员领着,整齐向高大的朱红色大门中行去。

巍巍宫墙中的宽阔大道和气派建筑,在晨曦的微光中透着深沉的压迫,令人不觉生出敬畏,魏祈宁不由想起晋王身上那种令人难以忽视的天家气度。

众人绕过奉天殿和华盖殿,便来到复试的保和殿外。大殿内,桌案已分在两侧摆好,只等着考试开始。

入殿后,鸿胪寺官员令大家到各自考位旁跪下后,皇帝和三位皇子才在考官们和内侍们的簇拥下出现。皇帝坐上大殿中央的高座,皇子和大臣则分立在两侧。

鸿胪寺官员大声唱跪拜,众人依礼三跪九叩后,只听头顶一道温和的嗓音传来:“诸位平身吧。”

天颜在上,无人敢直视,只低眉敛目起身,回到考位上,待考官宣布开考,便纷纷翻开案上试卷。

本朝复试是取得殿试资格的最后一关,殿试只考策论,由皇帝决定题目方向,礼部拟定五道后,皇帝从中抽取一道,写一篇治国策论,字数需在两千以内,考生可考三个时辰。

今年虽有武贡士一起考,规矩却未变,只是文科和武科所考的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