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很娇软(30)

宋嬷嬷仿佛还想说话,却忍了下来,替她端了姜茶来:“冬吃萝卜夏吃姜,如今要入秋了,少爷快再饮些姜汤。”她凑近魏祈宁耳边低声道,“于女子的身子有好处,将来少爷可少吃些苦头。”

魏祈宁饮下浓浓的姜茶,只觉又甜又辛,即刻出了一身热汗,浑身都舒坦了。

她铺开纸,研磨提笔,又将《武经七书》中的选段抄了两遍,既当练字,又当温习背诵。

前两次休沐,她都跟着郑怀文去火|枪营练习使手铳,平日放学回府,则着重练字,阅读背诵时文,对照文试过去的策论考题逐一做文章,而后交给国子监专教策论的先生批改。

教策论的顾先生原来忙着指点旁的学生,对魏祈宁颇不耐烦,但读了她的文章,倒也认为是可塑之才,便花了些时间好生指点一番。

……

国子监中早已经停了学,考生们各自在家中温习备考。

八月初九,便是乡试第一场,考的是四书的四题。魏祈安一大早就由家仆送去考场,魏祈宁与家人一道在门口送了他,便回西院继续读书。

八月十二考经义和诏、判、表、诰,魏祈宁也不考,须得等十五日的策问才去应考。

林家派人来送些上好的人参等滋补药材给魏祈宁,过来的仆妇却被郑氏派人挡在门外进不来,直到西院里的丫头出去采买,才遇上林府的人,将东西送了进来。

长安在外头嘀嘀咕咕:“听说是夫人让拦着,说要给二少爷留门开道,不让旁人进出。”

腊梅气歪了眼:“二少爷一早就应考去了,天黑后才会回来,如今晌午,留什么道?”

宋嬷嬷赶紧低声喝止,不让屋里的魏祈宁听见,取了一小片人参炖进鸡汤里去。

她这几日都担心得很,听闻科考的考场上检查十分严格,甚至由传闻要脱光了衣服检查是否有夹带,若果真如此,少爷该如何应对……

她想着想着,手上一个不防,触到炭炉上烧得火烫的砂锅,不由的“哎哟”叫了一声。

魏祈宁隔着窗子听见声响,赶紧开窗问:“嬷嬷如何了?”

宋嬷嬷用冷巾子敷着手,摇头道:“烫了一下,无妨的,少爷别分心。”

魏祈宁对她的担心有些知晓,便凑过去低声道:“嬷嬷别替我担心,我知晓的,科举查夹带严格,但我是国子监的考生,对勋戚子弟不那么严格,只不过是稍稍一看便算过了。”

她事先早就想到了这茬,专门找人打听过,安阳侯府的身份在勋戚中在没落,于普通试子而言,仍算是世家贵族。

宋嬷嬷将信将疑,又反复问了两遍,这才慢慢放心。

却说魏祈安考了两场,每场回来后,都是面色苍白,看得郑氏又是着急又是心疼,想问他考得如何,又不知如何开口。

终于就要到十五日,魏祈宁终于有些紧张的感觉。

前一天夜里,她早早的把书都收起来,熄灯歇息,可心里的想法却一个接一个,做了一晚上光怪陆离的梦。

第二日天还暗着,宋嬷嬷将她从被窝里拉出来时,她还脑袋混沌,直到如往常一般在院子里打了一套拳,深呼吸数次,才将脑中杂念全部清除,恢复清醒与镇定。

宋嬷嬷将装了干粮、饮水、笔墨等物的考篮递给她,想说些鼓劲的话,一开口却又泪眼汪汪,最终只忍着将她送出院门。

府门处,郑氏和魏襄都已在同魏祈安说话,见她来了,魏祈安仍是面无表情,略一弯腰拱手,便算是打了招呼。

郑氏闭了嘴别开眼,魏襄清清嗓子道:“你二个,务必都仔细着。”

魏祈宁和魏祈安应声便各自上了马车,一前一后往考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求收藏~

第16章 乡试

科考的考场在京城东面的贡院,天还未亮,一路行去皆是静悄悄,接近贡院西街处,却开始渐渐拥挤。

二人不得不下车步行,到门口等待。

魏祈宁是武科,同魏祈安别过,在另一处排队。

这一队的人同旁边文举的队伍相比,人少了不少,显得稀稀拉拉,有看上去像寻常读书人的,也有身材健硕,孔武有力的,还有几个富贵公子哥儿,打扮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就是不大像来考试的。

有些考生兴许是太过紧张,脸色青白,有些甚至躲到路边大吐特吐,引得周围的人赶紧散开,生怕也被恶心吐了。考场外有把守的侍卫们,眼皮一掀就不再看,显然是司空见惯。

魏祈宁同国子监一同来应考的同窗打过招呼后,便在外等入场。

前排已经开始点名,听到名字便上前等着搜身。监门官是从禁军中抽调而来的,看惯了京中的王公贵族,官禄世家,搜身时颇有一套。遇到脸色紧张,躲躲闪闪者,自然搜得严格,恨不得将考生的衣服全部扒下才好,遇到衣饰华贵,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则只需除下一层外袍,着中衣转一圈,象征拍两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