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708)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她可真怕将母妃惹哭了,要是那样的话,她宁愿母妃打她一顿出气。

“行了,快回去将衣服换了吧,这衣裳不能留着,赶快拿去烧了,万一叫人知道了,你的清誉还要不要了!”说着,惠妃就让慧心和采星赶紧陪四公主回去。

采星和慧心闻言不敢耽搁,忙扶着四公主回去换衣服。

等四公主沐浴更衣完了之后,就见惠妃正在她的寝殿中等着她,屋内原本伺候的宫女都被赶出去了,四公主便明白,惠妃这是有话要问她。

果不其然,等她走近了,便听惠妃问道:“眼下没有别人了,同母妃说说吧,为什么自己偷跑出去。”

惠妃问这话的时候,一直紧紧盯着四公主,灼灼目光看的四公主几乎无所遁形,根本不敢说谎,因而只得实话说了。

听完四公主所说的偷跑出宫的原因后,惠妃便暗暗叹了口气。

她就知道,能让女儿这么“疯狂”的,也就只有右相的嫡长孙了。

“婧儿,”惠妃叹息一声,朝四公主招了招手,待四公主走近后,便握住了她的手,问说,“你真的就认定了杜家少爷吗?”

“母妃……”四公主闻言,眼中便蓄了泪,“我知道自己跟他不合适,以他的家世,他们家也不会同意他尚公主,哪怕我只是个不受宠的公主,我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呢?

只是不甘心,只是放不开,只是一直心存幻想?

惠妃却不赞同女儿的想法。

她将四公主从自己怀中拉起来,郑重其事地看着女儿,“婧儿,母妃确实说过你与杜家少爷不相配,但是,母妃从不觉得你配不上他,我儿这么好,当得起天下间最好的男儿,母妃只是觉得你们两个在家世方面有些不适合,但如果你真的非杜家少爷不嫁,母妃也愿意为了你去试一试的,母妃问你,你真的想好了吗,想好了嫁给杜家少爷以后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吗?”

四公主听了惠妃这话,却有些懵了。

母妃这是……

“不不不,母妃,我不愿强迫他,若是您找父皇赐婚,他不愿娶我,那他一辈子不都要活在痛苦中了么,女儿也不会幸福呀,我不想这样的。”四公主以为惠妃是想要找皇上赐婚,于是忙反驳了。

惠妃闻言却是苦笑。

找皇上赐婚吗?如今的她,哪有那么大的面子呢!

杜家一门父子二人皆十分受皇上信重,皇上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不重视的公主,去为难右相一家呢?

她所说的想要为了女儿试一试,也只是去求皇后娘娘而已。

皇后娘娘仁慈,太子殿下娶的又是杜家女,有这层关系在,皇后娘娘跟杜家必然好说话些,她也只是想要请皇后娘娘帮着私下问问杜家那边的意思,赐婚,现在的她却是不敢想的。

不是她不愿意为了女儿拼一次,而是即便她拼了,也根本没有可能,届时她再因此受了皇上厌恶,女儿在宫中就更难了。

为母则刚,她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女儿。

“母妃只是想求一求皇后娘娘,帮着问问杜家那边的意思,若是杜家也不反对这门亲事,那你与杜家少爷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你觉得这样可好?”

“我……”四公主听了惠妃的话,却还是犹豫难抉。

惠妃似乎是明白女儿的顾虑,想了想,又说:“母妃会请皇后娘娘私下问问,若是杜家没有这份心思,咱们便权当没有问过,以杜家只家风,也不会拿这种事出去说嘴的。”

四公主却只是苦笑。

她又哪里只是担心这些呢?

她从来不怕别人说她什么,她怕的,从来只是那个人怎么看她而已,只要一想到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以后,那个人看到自己会尴尬不自在,或者躲开去,她便觉得心痛不已。

可是,心里却也有个声音不停地问她,难道真要这样默默地看着他一辈子,什么都不说吗?

几经挣扎,四公主最后还是同惠妃道:“那便劳烦母妃帮我问一问皇后娘娘吧。”

第912章 春闱

惠妃得了四公主的准话,便知道该怎么做了。

翌日,惠妃便借着去给皇后请安的名头,将这件事跟皇后说了。

宫里头浸淫久了,说话做事总是下意识地留三分余地,所以惠妃并没有说女儿对杜奕衡情根深种,芳心暗许,只说自己看中了杜奕衡的人品样貌,所以厚着脸皮托请皇后帮着问问杜家那边的意思。

但皇后是多聪明的人啊,所以即便惠妃话未说明白,她也听懂了。

再加上,之前四公主救杜奕衡的事情,在她这里是挂过号的,所以,她立即就明白了四公主的心意。

女儿家多思,四公主也到了思嫁的年纪了,杜奕衡出身不凡,相貌俊逸,学识又好,四公主芳心暗许也实在没什么奇怪的。

说实话,皇后还是挺喜欢四公主的,为人不争不抢,也没有别的公主那种跋扈的恶习,上次舍命救了杜奕衡之后,也不挟恩以报,从来未曾人前提过此事,足可见品性不错。

但问题是,杜奕衡乃是杜家独子,杜家上上下下都对其寄予厚望,这以后,杜奕衡说不定是要走右相的老路的,先出任翰林,再入内阁,再拜相,这才是杜家人期望杜奕衡走的一条路,可如果尚公主的话,杜奕衡恐怕就很难再得重用了。

除非,等到太子登基那日,杜奕衡身为太子的小舅子,又真有才干,太子不会放任这样的人才流失。

但这种话皇后怎么会说呢,难道要诅咒惠帝早死吗,还是将太子的野心昭告于众?

显然都不能。

不过皇后也没回绝惠妃,而是应了惠妃的请求,答应帮着问问杜家的意思。

这件事成与不成,自有杜家自己做主,她不过帮着传个话罢了。

皇后也打算好了,改日找个机会,请杜家老夫人和夫人进宫来坐坐,再请了太子妃一道过来,提出此事便行了。

……

正月十五一过,大朝会开始,十六这日,百官临朝,共商大事。

永宁侯顾麟却一改年节初时的意气风发,低调的不得了。

诚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年前本还有些苗头的升迁一事,彻底不了了之了,再没有人跟他提起过。

而他自己也是没敢提这茬儿,就连上朝的时候,也是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怕皇上注意到他,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他一通,他就真的没脸见人了。

古书有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他身为朝廷命官,若是连自己的家都治理不好,又何谈辅助君主治理天下呢?

现在升迁已是无望,他并不想彻底地回家吃自己啊。

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所谓怕什么偏要来什么,便是顾麟此刻的真实写照了。

他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也会被御史弹劾?!

眼见自家那点儿丑事被御史大夫当朝说出来,顾麟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

不过,皇上倒是没有如他预想中的那样暴怒,反而只是不痛不痒地斥责了几句,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便将此事揭过了。

面对这个雷声大雨点小的惩罚,顾麟一时间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但随即就明白皇上为什么会是这个反应了。

开年了,春闱也到了。

春闱三年一次,算是举国之大事了,在这种要事面前,他的事情算个屁啊,皇上会在意就怪了!

顾麟觉得,自己真是从没有像今日这样,如此地喜欢春闱。

春闱是大事,上到朝廷,下到地方,入了二月便都忙碌得很,临近春闱,各地举子纷纷入京,朝廷也在忙着出考题,打扫贡院,安排主考监考等事,许多人都忙碌起来,像顾麟这种没有什么实权的,反倒是闲下来了。

若是寻常,他必定要借此机会在上峰面前多表现表现,但这一次,他却只想低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