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闺密事(158)

这在之前还没有什么。

可是在彻底得罪了卫家,选边站了以后,这就有些什么了。

要是卫家人打算拿杨庆和做点儿文章,到时候不跟方家通气,不知会知会方家,到时候只怕方家连哭都没有眼泪。

向来都说,熟悉的人捅你更疼,卫家对方家经过上次几件事,也算是了解的差不多了,真要出些什么事,方家还真的难招架。

方氏硬着头皮亲自去拉了卫安,把她圈在手腕里,脸却是向着卫老太太的:“其实我本没面目上门来的……”

她摸了摸卫安的头:“这一次两次的,都是我们家整的事儿,赏赐安安也是因为我家绵绵险些受了大委屈,这回更是……”

这么些人,都可着一个女孩儿欺负,方氏一想也觉得丢死人了。

她也怕废话太多惹卫老太太不高兴,更怕卫老太太不耐烦,很快就言归正传:“我是来赔不是来的……”

既然是赔不是,当然就得有赔不是的样子,方氏把这回方皇后是怎么想的说了,又道:“我不瞒您,这事儿不是我们推卸责任,我们老爷是说什么也不同意的,可皇后娘娘也并没有跟我们商量……原都是我们的不是,给您添了这么大麻烦……”

卫老太太垂头拿着银签子拨弄三角瑞兽的暖炉,听了方氏这话才笑起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我晓得皇后娘娘的意思,她怀着身孕呢,宫里水又深得很,若是有久经深宫的冯贵妃帮衬,不管怎么说,总是保险许多。”

话都被卫老太太说了,方氏只好忙忙跟着点头。

“所以您这趟来……”卫老太太终于拿眼睛瞧着她:“您这回来,还有什么想说的?”

方氏也不敢卖关子,她知道卫老太太年轻时的做派,斟酌以后就道:“我们知道这回您大约是不会轻易把这事儿揭过去了,就想着…”

她眼睛里透出亮光来,直直的盯着卫老太太:“我们就想着,帮一帮您。”

卫老太太仍旧淡淡的,面上神情就舒缓了许多,单手支头问她:“帮一帮?不知道这是陈御史的意思,还是皇后娘娘和方家的意思?”

方氏连忙站起来:“是共同的意思。”

她轻声说:“老太太,我们心中清楚的很,背后害我们的是哪一个,可是为了冯贵妃的事,娘娘做了错事……”

她神情诚恳:“我也知道不能奢求您的谅解,可眼下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而且我们跟您说句实话,您知不知道如今的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当年的云贵总督,明家造反的事儿,就是他首先闹出来的。

可是卫家一来人脉不够,二来避讳隆庆帝,这些年一直挨不到他的边儿。

卫老太太这回终于似乎是觉得有意思了,直起了身子看着方氏,少见的带着满面笑意:“怎么说?”

方氏松了一口气。

陈御史说的没错,现在要说卫老太太最在乎的是什么,莫过于明家的案子了。

说情分,那是笑话,卫家方家有什么情分?

现在方家还捅了卫家一刀呢。

现在,说利弊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跟人合作,总得舍出些别人在乎的本钱不是?

她殷切的看着卫老太太道:“我们家老爷说,当年他的上峰倒是对这两广总督的事儿晓得一些……”

这就已经够了。

本来就没什么情分,那就干脆谈筹码,而说起筹码,哪里有什么筹码比提供明家的事的情报来的大呢?

陈御史倒是个顶聪明的人。

至少比方皇后可要聪明的多了,卫老太太决定给方家这个面子,她笑起来,忙朝着卫安笑了笑:“还不快扶你伯母坐下,站久了头可晕……”

卫安忍不住笑卫老太太其实还是精明的很,笑着去扶方氏。

------------

第208章 为难

凛冬已至,大雪飞扬的天气里赶路实在是钟折磨,向来娇生惯养惯了的方氏却半点儿也不觉得疲累,一上车就长松了口气。

陈绵绵把玩着手里刚才卫老太太给的礼物,很是稀奇:“为什么这琉璃钗是这样的?”

已经将近傍晚,马车里已经点上了灯。

那花钗在灯光底下,光彩夺目,几乎要人睁不开眼睛。

方氏看了一眼::“那是当年内造的东西,自然是好的,你拿在太阳底下,颜色没有一刻是同样的。”

陈绵绵把东西交给嬷嬷收起来,凑在方氏跟前:“母亲,咱们为什么今天乃要来别人家里?嬷嬷说,除了往外祖母家去送年,咱们不必出门的。”

方氏摸摸她的头,并不回她的话,只让她低头去玩儿。

办成了一件大事,她做起别的事也就有心思了,低着头看嬷嬷递过来的账册,写写画画了几笔以后交过去:“往方家的礼再添一倍,我明天跟老爷一同过去。”

方老太太待她们这些小辈都是极好的,她心里也感念着娘家的嗯。

何况不管怎么样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

嬷嬷应了是,方氏就靠在软枕上休息了一会儿,等到了家才起来,吩咐嬷嬷们把陈绵绵领去休息,又笑着刮了刮陈绵绵的鼻尖:“新给你打了个头面,待会儿就让紫羽姐姐送到你那里去,今晚早些睡,明天还要往外祖母那里去,要休息好才是。”

陈绵绵笑着答应了,方氏才往书房去了。

陈御史早已经把事安排好了,见方氏回来就放了手里的杯子,往她看过去:“怎么样?”

方氏往他身边去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握着暖手,这才朝陈御史点头:“成了,您猜的对,说起明家的事,老太太就没话说了,当场应下来了。”

那是,当年卫家为了明家的事损失多少。

陈御史笑了笑,提笔往纸上写了些什么,又问方氏:“你大年初三往卫家去的礼备好了没有,卫五老爷的事,透露了口风了?”

这事之前去之前就商量好了的,卫五老爷要高升的消息,是方皇后透露出来的,其他谁也不知道,他们首先去跟卫老太太说,也是卖好的意思。

方氏笑着应了是,见陈御史是在给远在外地的儿子写信,忙让陈御史叫儿子多多照顾自己,等陈御史苦笑着写了,才道:“这您放心吧,说好的话,难道我连鹦鹉学舌都不会了?只是……”

她皱着眉头说:“我瞧卫老太太倒是真跟这个儿子不亲近,外头传说的不是假的。当时我要回来,卫五老爷也已经回府了,可伺候在老太太跟前的却是三夫人跟卫安,长宁郡主不见踪影。”

陈御史若有所思。

方氏就又道:“而且连请安,卫老太太也拒了,让长宁郡主不必来,连卫五老爷,也没见。”

当年长宁郡主和卫阳清的事,也算是名扬天下,大家自然都知道这里头的缘故。

陈御史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只是摇头:“算了,总归他们是一家子,卫老太太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了,她心里是有谱的,不必我们担心。这个好,卫家照样要受就是了。”

方氏垂着眼皮答应了一声。

不免就又把卫家的稀奇事说了一说。

譬如长宁郡主不在家,出门是往镇南王府去的,可奇怪的是,长宁郡主竟然灭有领着大女儿去,她奇道:“这可真是奇怪了,母女弄得跟陌生人似地,听说连庶女都带去了。”

陈御史不关心这些。

他比较关心卫安一些。

他是个嗅觉很灵敏的人,一般这样的人总是会想的多一些,他很能看得出卫安的不同来,他眯了眯眼睛叹了口气:“不管怎么样,你可别看着长宁郡主冷待人家,就跟着看人家不起。”

他笑着说:“这位卫七小姐,可不是一般人。”

卫家的转变,处处都有卫安的影子。

陈御史可不相信这只是巧合而已,多年的官场经验让他无比的圆滑,就算是对着街边的乞丐,他也是和颜悦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