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雪(35)

作者: 谢克江 阅读记录

常明发指着常燕大笑:“从来都说女生外向,我还不相信,现在信之不疑了。老爸就这么一点家底子,都让你给我泄露出去了哈。”

小刘遨从里间屋跑了出来:“报告姥爷,不是妈妈泄露的,是我偷偷告诉爸爸的。”

常明发大为惊奇:“你跟爸爸平常见不了几面,什么时候把我们家的情报透露出去的?”

刘遨说:“你去上班的时候,我给爸爸打了电话。”

常明发大发感慨:“好家伙。我以为外孙是我的死党呢,结果还是被你出卖了。常言说的好,谁跟谁近一在一呀。”

刘清远笑了:“他是个双面间谍。您喜欢吃什么,让我买啥礼物,也是刘遨教我的哩。”

第20章 36

滨海市建委的新班子开始了正常的运转。建委的所有成员围绕着刘清远的领导核心,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工作。由于老主任韩得宝的下台,新老班子的权力转移进行的很顺利,不显山不露水,更没有发生惊心动魄的争斗。

刘清远对自己前几天在庆功会上的表现相当满意,甚至很有些洋洋得意。自己的老部下任刚和阿福就不用说了,财务老郑把前任的财务报表都搬来请自己过目,大事小□□无巨细都要前来汇报,也已成了刘氏集团的“开国功臣”。华清仁鞍前马后寸步不离,一副忠心不二的样子,老马的干劲也上来了,经常主动地往主任办公室跑。

虽然现在刘清远还坚持不让单位里的成员喊自己“主任”,一定要喊科长,但当看到他煞有介事地坐在皮转椅上的样子,每个到他办公室里来汇报工作或领取指示的人,都已经充分领略到了刘主任的架势和威风。单冲这份气势和威风,滨海市建委的前任主任韩得宝就无论如何也比不了呢。

权力稳固下来了,这让刘清远长长地松了口气,把自己从专业书籍里解放出来,开始夹着皮包忙于出入各式各样的会场,并从这些大大小小的会场里获取上级精神和政治动向。

“□□”倒了,华主席出来执政,一切还按照□□他老人家生前的即定方针办,这让刘清远感觉良好。最让刘清远感觉良好的是,行署和市政府领导在会上点了自己的名,说自己在市建委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勇担重任,率领全体干部群众接下了修缮京剧团的任务,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很是难得。经过实际工作考验,证明刘清远同志是“党的好干部,□□的好学生”。

在荣誉面前,刘清远挺身而出,用激动的言辞对党和领导的信任表示由衷的感谢,并主动请缨,要再接再厉,把闲置多年不用已多处破损的滨海市影剧院再翻修一遍,让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标志性建筑,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革命文艺”的振兴。以行署专员常明发为首的领导对刘清远的主动请缨表示嘉许,命令从财政部门拨出专款,限市建委三个月内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

对于市里拨下来的二十万工程款,刘清远很是满意。不仅仅是满意,是非常满意,甚至在心里乐开了花。因为影剧院当初是自己主持建起来的,这才过了七年多的光景,能“失修”到什么地步,他是很清楚的。无非是这三两年闲置不用,灰尘多了一些,外墙墙皮被顽皮孩子划花了一些,贴大字报的时候弄污了一些而已。内部清扫清扫再加上外部粉刷粉刷,这就是所谓的“艰巨任务”了。刘清远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整个工程下来,总成本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五万元钱啊。

接到任务,从市里领来款项,刘清远干劲十足,马上带着工程部的老马,让阿福驱车到影剧院去看现场。

夕阳笼罩下的滨海市影剧院,显得高大而肃穆。阿福停下轿车,刘清远和老马钻出车门,穿过斜阳的余辉,绕着剧院转了一圈,再走进里面大礼堂,到处走了一遍。刘清远拍拍观众席上的座椅,再敲敲弧形的墙壁,扯一扯掉了颜色显得发乌的幕布,嘴里布置着哪里该修,哪里该换,哪里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老马一边点头嗯嗯地应着,一边掏出随身带着的纸笔认真地记录。

刘清远环顾四周,有些感慨地说:“好长时间没有到这里来看看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说的太对没有了。老马你看,想当年咱们盖这个剧院的时候,想想还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似的,这一转眼怎么就七年多过去了呢?”

老马说:“是啊。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岁月不饶人啊。”

刘清远笑了起来:“老马,□□语录和诗词背的不坏么。市领导这次交下来的翻修任务虽然不算重,但政治意义重大,你可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啊。”

老马一脸的严肃:“主任您放心,这些设施还都是新的,也就是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们的库房里还有很多油漆木瓦砖料,一收拾就完了。”

刘清远眉头一扬:“你是说,这个工程用不着购买新的物料?”

老马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回答说:“基本用不着,还有剩余。”

刘清远又问:“没关系,用料一定要讲究,马虎不得。要是不够的话你尽管说话,我会让财务上拨款给你,不要对付。那用工大约需要多少钱,你回去给我个预算。”

老马笑了:“咱们库存的物料都是一等品,存放条件又好,用来粉刷人民大会堂都能过关,何况这个影剧院。至于人工预算,根本不用回去算。像这样的小活,到下边乡里征集十几个泥瓦木匠就可以。他们每年都要出河工的,由村里按工记工分,不用开工资。让他们到城里来干公家的活,那是都会争着来的,还自己带干粮,吃不着公家。这还要什么预算呢?您就擎好吧我的刘主任。”

刘清远愣了一下,哈哈大笑:“真有你的老马。这样吧,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饭还是咱们食堂里供给,除了早餐,中午和晚饭都有肉,白面馒头可劲管饱,你看怎么样?”

老马说:“那他们就更要抢破头了。躲了河工这么重的体力活,又能吃上肉。要是这样的话,可以轻松地征集到五十个工,一个月就能完成任务。您放心把这个活交给我,您忙您的去。一个月以后您再来验工,到那时,我们的滨海影剧院一定会是……”

“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个清脆的嗓音把老马后面的话头接了过去。

刘清远和老马一齐回头,见常燕和京剧团里的几个人正站在礼堂门口,对着他们两个笑逐颜开。

老马笑着向常燕打招呼:“哟,我们这还没开工呢,接收大员就上门了哩。欢迎常大团长前来视察我们刘主任的工作。”

刘清远看了老马一眼:“老马,出我的丑是不是?守着兄弟单位的人,可不要主任主任地乱叫啊。”

老马小声嘀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在乎这么多干啥哩么。”

常燕走了过来,笑着说:“哪里敢视察啊,我们是专门来感谢你马科长的呀。你们主动向市里提议重修影剧院,可是帮了我们团的大忙哩。可巧啊,我们正在排演一出新戏,正愁没有合适的地方向领导汇报演出呢。你们这可是雪中送炭。”

老马看了刘清远一眼,笑嘻嘻地说:“是么?那可真是巧了。这里可没有我老马什么功劳,那是我们刘主任向市领导争取来的。看来你们两口子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我们主任怎么就这么理解常团长的心思呢,哈哈。”

常燕笑骂:“老马你可是有点为老不尊了哈。”

老马轻轻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脸腮:“叫你乱说话!不过常团长,如果这个工程由你们京剧团提出来,那更是顺理成章啊,市领导批准的没准会更痛快哩。”

常燕说:“我们是有那个心,没那个力。领导就算是批准了,我们一个清水衙门,到哪里筹钱去啊?不像你们建委一呼百应,财大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