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不君,臣不臣(49)

作者: 指捻尘叶 阅读记录

随手翻看一本,居然是苏晴所写,其中夹着一份传阅给百姓的图文,角落里印着一朵莲花,虞濯便问:“是白莲社?”

“不出意外。”

第51章 等天地梅花开 肆

入秋以后,朝堂之上收到陆陆续续的西南地方奏折,直言农民暴动。

赵公公本还想问是否传膳,不料御书房内已经挨挨挤挤都是臣子,粗粗一看,全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只好默默站到夏侯瞻身后小声问。

一干大臣屏息而立,接受皇帝的训斥。满肚子关于西南地方问题的,旁征博引的草稿却没派上一点点用处。

虞濯坐在一边,跟御史你瞪我我瞪你,但是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一丝凝重。

自从撤除御史大夫、太尉一职,权分六部后,如今“御史”的作用便只是当个秘书官。

“若我朝丰衣足食,百姓安居乐业,又怎么会生出这些事端。”御书房内,夏侯瞻的目光扫过六部尚书,最终停留在户部尚书赵旭的面上。

后者知道自己要受责问,赶紧上前说道:“西南地方暴动,先有天灾连绵,后有白莲社邪教鼓吹煽动,方才至此。”

夏侯瞻眉头紧锁,并不认同,拍着账簿,反而问:“赈灾的银子没批下去?”

“自然是批了,可是灾民甚多,山高路陡,贼匪甚多……”

五十万两的赈灾银,几万的官兵。虞濯算了一会,便把户部尚书带过来的账本粗粗浏览一遍。

看着虞濯不走心的浏览方式,赵旭暗自松了一口气,表面上仍是不动神色。这些账面上都是找不到一丝漏洞的,他手底下那些幕僚若是没这些本事,哪还留得下来。

虽然夏侯瞻平时不动声色,骂起人来可算是滔滔不绝、源源不断,引经据典,狗血淋头。

任何制度想要大改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权力细分之后必将导致人员冗杂,分的越多,也就越乱。

虞濯看完一本账簿之后,用怜悯的目光扫了一眼拼命记录帝王言行的林御史,咳嗽一声,说道:“臣先讲上个月的。”

“传膳。”夏侯瞻对身后的赵公公说道,坐到位置上灌了一口茶。

“上个月一日,户部发军饷三百五十万石,其上言,一名士兵为一石,我大靖朝各地屯军满打满算总共二百五十万,还有一百万石,难不成是你赵旭自己征集来的?”

随口一问,便给户部扣上暗拥私军的帽子,赵旭不得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说道:“除去普通士兵,还有不少有官衔的将领,一个百夫长、千夫长的粮食便同常人有异,再者加上漕运、旱运等都有损耗,如果运往偏远地区还有劫匪。虞大人,您不知其中详情呀。”

“每个士兵有一石?”虞濯冷笑,“恐怕有八斗就谢天谢地了,陛下,臣看到的是每个士兵所得粮食不足五斗。”

“空口无凭。”赵旭拱手,问向兵部尚书季长,“季大人你觉得可有此事。”

“虞大人……赵大人说的有理。”

虞濯的眼神变得阴晴不定,季长到底也是近两年内带兵打仗过的人,他最有发言权,唯二待过兵的虞濯,那时候身处乱世,也做不得数。

相比较赵旭眼神沉稳,季长的眼神便飘忽很多,虞濯忍不住嗤笑一声,这些人还当皇帝是右相压制之下的退让隐忍,容他们为所欲为吗。

很快,一道道菜被御膳房的人端到诸位大臣身后的桌子上,然而这“御膳”却让人绝大多数始料未及。

几盆青菜炒豆腐,笋干煸肉丝,酱瓜,一只海碗里摆着几个个糙馒头,另一只碗里则是成色不好的米饭。

这哪里像是一国之君的午膳,随便拉个芝麻小官也没这清淡。

“诸位,一道用膳吧。”夏侯瞻说道,虞濯率先动手,盛了一碗饭,摆到夏侯瞻面前,问道:“陛下这一顿饭需要多少银两?”

“五两银子。”夏侯瞻说道。

“那可是平常百姓一个月的花费。”虞濯抬头对另外几个大臣说道,“赶紧一道吃了吧,天气冷了,容易凉。”

已经是十月份,然而御书房内只生了一个炭盆。

有不少大臣嫌弃这饭菜粗糙,又碍于皇帝的面子,匆匆扒了两口。反而是虞濯吃得正香,没半分粗糙。

然而到了下午,这些人便开始后悔。

六部尚书、侍郎等一干大臣,便在这宫内待了整整一下午,趁着夏侯瞻讲话的空档,还能听到两声咕咕叫。

除了户部的账本,还有吏部的几个升任降至一类,夏侯瞻事无巨细地从头挑刺挑到尾,这帮人也是各显神通,拼了老命搪塞过去。

最后那个“滚”字让众臣如临大赦。

夏侯瞻把林御史写的记录递给虞濯,接过那厚厚一沓纸,揉了揉眉心,虞濯接过后说道:“总是喝茶,对喉咙也不好,小德子,去让御膳房做冰糖炖雪梨。”

等那些个人全走光了,清净了,夏侯瞻直接躺在一旁的贵妃榻上,闭目养神。虞濯心痒难耐,凑过去,问道:“可否给臣腾出点空来?”

“只能躺下一个人。”夏侯瞻拍了拍身边所剩无几的位置。

“无妨。”虞濯侧身躺下,刚好把那空隙挤满。

夏侯瞻睁开眼,“朕该从何处整治?”

“内务府。”虞濯说道,“然后是私库。要知道先治家方可平天下。况且宦官和文官之间,也见不得没有半分关系。”

相通其中种种,虞濯轻叹一声::“这些大臣还真是官官相护,睁眼说瞎话。若是前去调查,并把南御行司弄到明处,恐怕……”

他苦于没有光明正大的证据,即便知道这些大臣做了些什么,也动不了。

“欲加之罪尚且何患无辞,陛下,有时候你需要狠得下心来。”虞濯抓着夏侯瞻的手,“狠下心让自己背负骂名。”

“恒清,这是……”

虞濯低头吻了吻夏侯瞻的指尖,问道:“你若杀了某人,让御史在史册上记某人暴毙,御史可敢不从?”

“陛下……”赵公公推门而入,看到挤在贵妃榻上的二人,顿时有些傻了眼,一碗雪梨羹差点打翻。

虞濯赶紧把二人的手藏起来,说道:“这皇宫内真是寒酸,瞧瞧这榻,连两人都躺不下,竟然还找不到第二把。”

夏侯瞻赶紧松开手,说道:“朕进去歇会,等到晚膳时分再来叫朕。”

看了看窗外昏暗的天色,赵公公僵硬地扭头,这个时间还没到用晚膳吗?虞濯也是发现这个谎言的拙劣,便说:“喝了这羹汤,想必一时半会陛下也不饿,你去弄些点心来便好。”说罢接过案板。

夏侯瞻看着虞濯把碗端到手中,拿着汤勺像似要喂他,双颊上好不容易褪下去的红晕再次浮现,便道:“这是作甚,别闹了。”

“陛下可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虞濯嘴角勾起一抹笑。

夏侯瞻赶紧坐起身,说道:“若你再胡来,朕……”

“想什么呢。”虞濯目光顿时悠长起来,虚落在一处,说道,“臣只是想朝中没有合适的大将,不如让臣——领兵西南。”

夏侯瞻失声喊道:“不可!”

虞濯自然没想过这时候能让他同意,把碗一放,直接去扯夏侯瞻的衣服,沉声说道:“既然如此,臣只能出此下策让陛下同意了。”

第52章 一剑光寒十四州 壹

绝对不会有人想到,如今成了翰林院首席大学士的虞濯,还会被派出西南收服乱民。日子定在下月初一。

西南边陲,毒物瘴气弥漫,若是盛夏时节,恐怕待一个时辰就要到底身亡,隆冬方还好些,但也不是等闲之地。一时之间朝堂之中议论纷纷。

果然,诏书一下发,一大批臣子纷纷上奏,夏侯瞻看到凡是涉及西南战事的,轻描淡写地写个“阅”字,便也就过去了。这敷衍的态度令那些人大为不满。

上一篇:忘,或不忘 下一篇:水无理由不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