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不君,臣不臣(37)

作者: 指捻尘叶 阅读记录

“陛下叫的小声点,惊动不料别人的。”虞濯说话间,手已经探入其衣襟,细细抚摸战场上带下来的几道疤痕。

殿试一结束,江浙一带的商船招标与战船建造便热火朝天地赶起来,如果没有问题,年底估计就能看到新船。

随后便是殿试发榜之日,状元郎正是那位在小饭馆里头说出自己见解之——宋启书。年纪轻轻,文采斐然,目光独到,在考生中人缘不错。

夏侯瞻欣赏的是这名考生明明知道左相会阅卷的同时,还能前无古人地提出取消丞相一职,并且建议发扬翰林院的“轮流理政”的职责。

短短三百字,却道出所有要点,可谓字字珠玑。

然而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京中有不少官员弹劾御史大夫苏晴泄露考题,蒙蔽圣上。

苏晴也同样是原定的阅卷人之一,若不是中途虞濯说了同皇帝一同阅卷,恐怕这件事情更加不简单。

状元郎游街之后,天空便下起了大雨。

“陛下,还未调查个起因经过,您就将您的老师收监大理寺?”虞濯头回看不太懂夏侯瞻的用意。

夏侯瞻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说道:“证据确凿。”

“为何?”在虞濯印象里头,似乎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窗外倾盆大雨,及其嘈杂。这么大的雨,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春季的,反而像是夏日里的雷雨才有这般气魄。

“朕不能让天下人见到朕的偏心。”夏侯瞻说道,“无论老师有没有做这件事,目前的证据指向此,而且,是南御行司的证据。”

“御行司是陛下手中的刀,而非……”

虞濯忽然就不说话了,既然夏侯瞻钦点了宋启书为状元,必然也想采用他的策略。故而他转为问:“臣该如何。”

“辞官回乡,待朕颁布新政后,再复出。”夏侯瞻也怕虞濯生气,抱住他的腰说道,“若是恒清不愿意,朕定然陪着你。”

听罢,虞濯也觉得与自己所想无差异,喟然长叹:“回乡,何处是乡,今生能与我亲近之人,唯有陛下罢了。”

“恒清……”

“既然如此,臣先回府吩咐一趟,怕什么呢,臣若是敢生陛下的气,陛下就罚朕不准睡床即可。”

夏侯瞻忽而就红了脸。

惩治苏晴必然不是夏侯瞻迫于无奈,他也得让那些致力于跟他作对的大臣一一浮现出来。或者说,不同党派的臣子间明争暗斗。

然而苏拾雪却是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一消息。

苏拾雪极听苏晴之言,不会以下犯上,却在滂沱大雨之中跪在御书房外,祈求夏侯瞻能先将苏晴放出来。

毕竟自古监狱就不是什么好待的地方。

“他还在那儿跪着?”夏侯瞻问赵公公。

“是呀,跪了快一个时辰。”

听了这话,夏侯瞻无奈走出御书房,赵公公赶紧给他撑伞,前者抓住伞柄,说道:“不用了。”

京师有这么大的一场雨,绝对是近年来罕见的。一出屋檐,雨水瞬间将夏侯瞻浑身打湿,他只是站到苏拾雪面前,道:“起来吧。”

头顶的暴雨被人挡了些许,苏拾雪赶紧抬头,冷硬地说:“陛下快回去。”

“你为何不进屋?”

“微臣求陛下明察秋毫,而且苏大人身子不好,监牢阴晦,他如何待得下去!”苏拾雪磕了一个响头。

这会儿夏侯瞻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他面前,一副你不走,我也这么淋着的样子。苏拾雪迷茫了一刹那,赶紧起身。

即便猝然起身,苏拾雪也没趔趄,反而是夏侯瞻,被冷雨一激,走到赵公公面前的时候浑身都在发抖。

“哎呀,陛下您怎么能这样!”赵公公赶紧将人带进屋内,絮絮叨叨地说,“若是让左相大人知道了,估计该埋怨老奴了。”

“他……”夏侯瞻还在脱衣服,却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发热。

“皇上!”赵公公看到人一下子跌倒椅子内,面色潮红,赶紧对着门外大喊,“太医,快宣太医。”

第39章 不醉九州独醉卿 贰

殿试后这几日,夏侯瞻确实劳累过度,虞濯还担心其身体。

丞相制度的改变,官员的任命,加上江南造船厂已经提上日程。不计较那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光这些就够让夏侯瞻忙得没日没夜。

这不,一离开他一会,就跑去淋雨,淋了雨便染上风寒。

虞濯干脆将人同自己一道带回丞相府,打算自己成天盯着,远离那些政事,或许病也是会好得快些。

或许还有一件让夏侯瞻烦心的事情,便是苏晴对自己的错状供认不讳。

苏晴一事,无论如何,虞濯还是先将人从监狱里头接出来,省得再出什么岔子,毕竟苏晴劳苦功高,又是帝师。

普天下百姓往往观人情而轻律法,更何况天子即法。

暮春时节,芳菲落尽,流莺空啼。没想到苏府之内,竟然也会是一片衰败之景。

虞濯特地前往苏府探望苏晴,只见后者面色灰败,神色带着愧疚,更加证实了此事的确为其所作。

故而,夏侯瞻将恩师关进监狱,恰恰是合理之事。

“苏大人。”

“虞大人,今日怎么得空前来?”

“令郎身子可好?”说道这,虞濯免不了有些怨念,若不是苏拾雪,夏侯瞻又怎么会染上风寒。

“好……陛下——”

“陛下近日操劳,染了风寒,发了一天的高热,前日才退下的。”

苏晴面露忧色,愧疚的意味更加深了,他忽然说:“那题目却是是我泄露的,虞大人却说情,陛下也宽恕了我,然而我着实愧对陛下与虞大人的信任。”

虞濯惊讶地问:“苏大人为何如此?”

“自然是为了招揽门生。”

苏晴所说,便是在官员之中默认的招揽“门生”之法,然而这件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其中涉及的“党派之争”也是古来有之。

只是苏晴一向是中立派的代表,怎么也起这般心思。

苏晴猜透了他的疑惑,便解释道:“人活世间,哪有像左相大人这般孑然一身,不染尘埃者,独自一人在这朝堂之上,除非盛宠优渥,否则稍有差池便是群起而攻之。”

虞濯叹息,每个人的心境与所处的地位不同,他再加以指责,没有任何道理。只好说:“等陛下病好了以后,再做定夺吧。”

那名李太医亲自到左相府住了两天。不得不说,这位医者妙手回春,本来拖延着要十来日才好的病症,如今这才四天,好的利利索索。但是虞濯觉得夏侯瞻此刻回宫,又要累着身体,不如干脆多住两日。

“等京中丞相职责定下来之后,朕要下江南。”夏侯瞻看着桌案上凌乱的一沓图纸,就在不久前江南造船局正式动工。

“船起码要等明年才能造好。”虞濯劝他少奔波劳累。

然而后者却是神色黯然,说道:“朕又不可能出海,自然不会去看那船之用途。朕只是想看看会不会有人中饱私囊,为祸一方。”

“陛下所言甚是。”虞濯心想的却是,皇帝肯定想出海见见异域风光,只是身份所限制,不看也罢。

“朕……咳咳。”

“行了陛下。”一听到他的咳嗽,虞濯的心立马揪起来,把人扶到窗边,裹上棉被,抱到怀里,“最重要的是将身子养好。”

夏侯瞻也没觉得多少不舒服,大约都是虞濯瞎紧张的,凑到他耳边,问:“你我有多久未行周公之礼?”

“怕是有半月了。”虞濯故意将时间说长了几天,手指在他腰间摩挲,“陛下可有哪里不舒服吗?”

“并无。”夏侯瞻说完,又觉得虞濯不是这个意思,想着想着便面色发红,看着昏暗的天际,也就放松身子靠到虞濯身边。

夏侯瞻觉得自己太需要一个依靠了,帝王路太多崎岖与孤寒,断不是他一人能够走好的。

上一篇:忘,或不忘 下一篇:水无理由不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