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香蜜·神雕]双龙(28)

作者: 圣城 阅读记录

这是一场孤城之战,将士们和城中百姓为了身边人而战斗,负隅顽抗,死伤惨烈。

史称,“襄阳之战”。

润玉在战场中时刻护在郭、黄二人身边,敌人的鲜血洒满了他的全身。前锋营的士兵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守城的将军也已重伤不醒。从清晨打到了黄昏,蒙古军源源不断地进攻,郭靖的身边竟只剩下了黄蓉、润玉还有两三个士兵还站着了。

郭靖黄蓉十指相扣,相顾无言。蒙古军向来重视勇士,对方统帅一声令下,命士兵暂时停止对郭靖这支军队的攻击。

润玉用长戟支撑着筋疲力竭的身体,脑海中这一生那些难以忘怀的画面一一闪过:终南山初遇小龙女、红叶山独战百妖、与独孤求败相遇相知、在棠樾居了断旧爱前尘、离开小龙女的那一刻、开家书铺子的时光、樊城遭遇屠城的那天晚上、襄阳城再遇少年初长成的杨过、城墙上与郭靖论剑、与小龙女重逢那一眼万年……

天道是什么?他已经不在乎了,因为这一生,他已经看到了比那更重要的东西——那便是人心中的道。这时,他的身前又出现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的那个面具幻影。

【我想,我终于知道你是谁了。】

【你知道?】

【你就是“天道”,也是这场人间劫。】

【看来你,已经不需要我了。】

面具男子摘下了面具,露出了与他一模一样的脸,忽而一笑,然后消散在黄昏的落霞中。

面前蒙古弓箭手搭好了箭阵,宋军败局已定,他们打算用最后一波攻击肃清战场。

靖、蓉二人双双将宝剑放到了对方的脖子上。黄蓉微笑:“靖哥哥,蓉儿宁愿死在你手上。”鬓发苍苍的妇人望着爱人,眼中就好像有万千星辰,形胜少女,娇美不可方物。

郭靖紧紧握着黄蓉的手:“我也是。”

“郭大侠,黄帮主,你们去吧。无名兵士怎配杀你们。”语罢,润玉怒吼一声,向大军冲去,长戟所过之处,皆是一片狼藉。与此同时,号角声起,蒙古弓箭手搭弓引箭,万千箭矢如暴雨。

一城将士,满地尸骨。

夕阳西下,天色如血,一片孤城万仞山。

------------------------------------------

小龙女坐在神雕上,心中潮汐骤起,顷刻间,泪流满面。

独孤求败道:“姑娘莫要太伤怀了。”

小龙女眉间浮现出水色的冰雪印记,其上的冰霜接连破碎。过了许久,她挂着泪痕道:“不,本神不会再伤怀。”

下一刻,小龙女跳下了雕背。

“姑娘!”独孤求败驭神雕飞快地下降,却发现小龙女在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重山之中响起了她清冷孤绝的声音:“太上忘情,见众生,皆有情。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生之所达。”

忘记情的存在,只因情已深入骨髓。

作者有话要说:预感人间篇End会被人吐槽...不过这就是之前二十章的铺垫和伏笔会引向的一个结局

先声明:一、小说不负责探讨三观;二、时代对性格有很大的影响;三、不要拿同人和原著/原剧作对比

欢迎友善的吐槽/批评

☆、随感

——关于神界与凡界时间的脑洞

作者是个仙侠小白!真·小白,之前只看过几部修真类型的仙侠文。由于“香蜜”是我看的第一部女频仙侠剧,所以一开始,我的关注点非常奇怪。比如,我对于神界和凡间的时间换算问题产生了疑惑:为什么里面的人动不动就几万岁?为什么活了几万岁的人智商好像还跟我差不多捏?神仙是和古猿同时代诞生的吗?超超超长待机不会无聊得抑郁吗?(自我批评:杠铃精附身)

后来,我渐渐学会了用看仙侠剧的眼光接受这样的设定。直到上个周末,我和一个玄学专家(误),又名理论物理人士,一起去爬山。路上我们讨论了神界时间的问题,嗯,没错,我的无聊成功传染给了别人。他讲了一堆什么n维欧几里德空间、时间虚无论等等…讲真我根本没听懂,回来的时候就忘得差不多了。不过重点是,路上我想出了一个能解释我之前疑惑的时间设定,并延用在此文中:

神界处于四维空间,不受凡间时间流逝的影响,神仙可以随机查看人间的所有时空。就好比每一界都是一个程序,神仙看凡间的程序就可以任意跳到程序的某一个节点看,而不需要跟着程序里的时间走。谁创造了各界的程序?那就是“道”,一个中国百家学派中至高无上的存在。

按照这样的设定,那么神界的一万岁两万岁就绝不是指传统线性时间观念中的时间,而是环形的时间中的无数轮回。

P.S. 这个设定只是为了满足作者这只仙侠小白选手的强迫症,和小说没多大关系。

——关于原著cp的一点感想

我认为锦觅最后为旭凤而死是这两个人最好的结局,同时深刻怀疑电线大大是担心被读者寄刀片,才在BE的结局后加了HE的番外。

电视剧后半段锦觅旭凤的爱情就是典型的世仇相爱桥段,越是不可能在一起,就越是相爱,等于是触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作用下的反向心理防御机制。这样的爱情有其独特的悲剧美,一直以来都很受大家的喜爱,一旦脱离了“悲剧”,爱情也就不存在了。在我看过的书里,作家固然歌颂这种在仇恨的夹缝中蓬勃起来的爱情,但没有一个作家会选择彻底抹去仇恨,结局不外乎两种,一死亡,二相忘。

锦觅的生母是被旭凤的生母杀的,锦觅的生父是被旭凤的表妹杀的,旭凤的生父是为了救被锦觅刺死的旭凤而死的。后两者都是典型“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再让我们来看看《晋书》中的王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王导和周顗(表字伯仁)是好友,王敦(王导兄)起兵作乱,牵连了王导一家,王导拜托伯仁向王上替自己求情。伯仁表面上虽然很冷漠,但实际上非常恳切地上书求情,最终王导一家躲过一劫。可王导并不知情,还因此恨上了伯仁。多年后王敦总揽朝政(没错两晋的权力交替就是这么快),便询问弟弟伯仁这人咋样、能不能为官,王导始终沉默,然后王敦以为伯仁不值得用,于是便杀了伯仁。之后王导得知当年伯仁为他辩白的真相,后悔莫及,认为是自己的不作为间接害死了好友,遂说出了那句十分经典的话,后一句是“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一直很喜欢读历史,因为历史不跟你玩儿那些虚的,谈道德讲三观,但又处处展现出不一样的思想,有的很崇高,有的很卑劣,有的很令人感慨……扯开了,讲回原剧,旭凤作为神仙可能没读过史书,至少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做出正确的反映。而锦觅呢,虽然有表现出悔恨,但还是大胆追爱去了。这样一来,花神、水神、天帝的死都变成了儿戏。如果怎么都想HE,也不是不可以,唯一合理的方式,就是让主角做“真小人”——“六界对我是浮云,亲情对我是草芥,全世界我只在乎你”那种,参见穗禾。说实话,要真是这样的设定,就极其病娇了,也挺带感。但既想让主角是光明派,又想让主角无视血海深仇在一起,是不合理的。

综上,我认为经历过这些事的锦觅和旭凤无法happy ending,爱情破碎是迟早的事。不要说我不尊重原著,同人虽是原著的衍生,但也是一部独立的作品,从人物到内涵已经改变了。在这篇文里,我不会特意去虐灵修夫妇,但也无法接受他们中的隔阂全消失。

——关于人间篇

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天仙版小龙女,惊为天人,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宁愿泡在奥数班里也不想去完成阅读作业的小屁孩,开始看金庸,金庸写完十二本就封笔了,然后我就去嗑武侠,看完了小时候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所以说,神仙姐姐在我心中真的是白月光一样的存在。再一次给我这种感觉的就是十多年后,今年暑假遇到的罗玉儿。一开始呢,我只是想写写两个神仙谈恋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