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萌妃:皇叔碗里来(36)+番外

作者: 万九儿 阅读记录

洛氏又梭一眼小丫头刚刚呈上来的礼单,上头的礼品有给秦修言的、自己的、秦阆的,还有在外游学未归的秦钦的,却唯独没有特意给浅夕的礼物。

看来顾妈妈一番打算已是落空,实在可惜了云渊对四丫头的那份儿心思…

神情淡淡,洛氏挑唇笑道:「云渊这孩子宅心仁厚,大嫂给洛家教养了好孙儿,是我沾光,得了大嫂的便宜呢!至于渊儿说的那件事,原也是一场误会,几个惫懒奴才二弟妹都已处置了,倒劳大哥大嫂忧心一场。」

话说得极客气,可向氏还是觉出洛氏有几分意兴阑珊,莫非是嫌自己带来的礼轻了?还是洛氏对自己的怨气没消。

两人又聊了一阵儿,洛氏仔细问了洛老太爷的身体、起居,向氏一一答了,才告辞出来。

回去的路上,向氏虽然还是觉得洛氏的态度怪怪的,但是总体来说,她还是很满意。

从前她一直不大爱跟这个坏脾气的小姑子亲近,后来洛氏嫁到秦府,风光了几年,紧接着就有传言说她与夫君的关系不和睦,再后来窦老太太指了二房当家,向氏便直接断了与洛氏往来的心思。

丈夫每每责怪她,她就推说家里事多,又说儿子隔三差五就去秦府,还要怎地!

这回,她也是拗不过儿子催促、丈夫着急,才勉强应承。结果前几天听闻洛氏去访了国公府,昨天洛氏竟又受贵妃娘娘之邀入宫赏戏,她便当机立断,赶来秦府修好。

要说,洛氏的变化着实让她讶异,不止待人宽和了许多,处事也从容若定,很有秦氏宗妇的气度。将来秦钦迎娶了颐华郡主,凭娄贵妃这层关系,洛氏只怕会被皇上册封为淑人,许入宫走动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向氏越发笃定心意,要与这位「时运当头」的小姑子重新交好。

天气闷热,树上的蝉还在烦心的鼓噪。

顾妈妈撤了果子、残茶,看洛氏静坐不语,心里也是恹恹的。大奶奶到底是主子,她也不好太多非议。

两人正各想心事,外头帘子一动,浅夕带了彩薇含笑进来。

瞧见这气氛,不禁问道:「母亲,出了何事?」

第46章用人用心

浅夕有些惴惴不安,莫非洛氏还在担心昨晚宫宴之事?

洛氏却勉力强笑,召浅夕来身边坐下:「没什么事,就是你大舅母来说了会子话。」

大舅母?那不就是洛家大奶奶,来说了什么话让洛氏这般恹恹不振。

挨着洛氏坐下,浅夕不动声色:「外祖、舅舅们好么?」

「都好,说是成日里忙着给皇上建什么百戏乐宫,一个个的不着家。」洛氏随口答道。

浅夕大为惊异:「百戏之事不是已被压下了么?怎么还…」

洛氏也皱眉:「不知道,听你舅母说是要用来接待三国使团的,柔然、扶余还有代凉,有鼻子有眼儿,我看多半是真的。」

不止要大兴百戏,还要四方来贺,共襄盛举?!这才是惠帝真正的想法吧,端的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大燕可是连十年太平日子都还没过上呢。

可怜太常公与御史大人一番劝谏,其实皇帝的心思却从未更改过。也只有真正负责实施监造的将作少府洛老太爷,才知道皇上扩建这些行宫的真正意图。

但是建造宫殿的名目可以隐瞒,这么一笔庞大的开支款项,既然不被朝臣们认同,又是如何顺利从丞相秦鸿谦眼皮下通过,从大司农手中划拨出来的呢?

洛家大奶奶连这样的机密之事,也肯拿来与洛氏分享,是为了表示结交诚意?逢迎娄贵妃?还是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泄漏了皇帝的秘密…

浅夕很想知道的更细致,可洛氏显然已经对这个话题兴致缺缺。她不清楚,更不关心皇帝和朝臣们之间的这场猫鼠游戏。

收拢了小几上账本儿,洛氏和蔼问道:「从前桑园的庶务夕儿可熟悉?」

「嗯,姨娘时常说起,后来姨娘去了,夕儿管过两个月。」浅夕忙拉回思绪正色答道。

「那这两本账,你可认得?」

「认得,蓝的是桑园的总账,青的这本是一百二十亩农田的小账。」

洛氏听罢满意点头,将账簿递给浅夕:「这园子往后还是交给你打理,横竖是咱们大房的私产,不用交公,以后账目也不用给我看了。」

忙起身深深福礼,浅夕很明白这个「不用交公」意味着什么,心里也由衷感激。

之前柳茹打理桑园,每年都是要交公账的,自己所剩并不多。现在洛氏指明了桑园是大房自己的私产,而她也不再管账,那么庄子上的收益自然全都归了浅夕。

见浅夕不惊不乱,也不假意推诿,大大方方就受了,洛氏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心情也明快了许多。

女儿怎么了,她也是洛家女儿,照样管得万贯家财。浅夕显见得也是个有担当的孩子,既然向氏「不识货」,又何必与之瞎耽误功夫。

至于秦阆的亲事,现在看来,自己也未必就办不妥。那向氏今天不也巴巴儿地赶来跟自己修好么?再等明年钦儿回来,颐华郡主进了门,又会是一番新气象。阆儿是相府嫡孙,不过年少好动些,怎么就求娶不到一位贤妇?

想到这里,洛氏携了浅夕的手,语重心长:「你二哥和你很说得来,你要替母亲多劝劝他。如今他也大了,便是不想做学问,也莫要总是在外头厮混,哪怕安分呆在家里做做样子也是好的。」

「母亲何故这样说,二哥很聪明,又是赤子心肠,将来必有大出息。」浅夕展颜一笑:「母亲放心,过几日二哥回来,我便去看他。」

洛氏听浅夕如此盛赞秦阆,又欣然应承,自是欢喜不已,连心里最后一丝儿惆怅也散了。

回去晖露园,彩薇捧着账册又是手抖又是心跳。

绿芜姐姐当时怎么说的来着,以四小姐的心智、气度,早晚是要出头的人。这才三个月不到,就成真了!

虽说桑园不大,一年收益也就不足千两银子,却全都归了小姐一个人。府里的嫡庶小姐,除了二小姐在帮着三夫人管铺子,一人独掌一份产业的,自家小姐可是头一个!

浅夕倒没有太多感触,前世白夫人走得早,她是嫡长女,将军府的庶务都是她一手打理,产业也不例外。其实只要用好了人,这些事情都有规可循,并不是多么难。

是以,第二天顾妈妈带了几个有经验的嫂子、婆子来让浅夕挑人,浅夕很用了一番心思。

按理这些人她都是不熟悉,用起来多有不便。但桑园里的那些老人都不能随便动,绿芜、彩薇又是姑娘家,理理账还行,出不得门、管不得外头的事儿。确实需要有这么一个人住在外头,又时常进府给她回事儿、跑腿。

最后,一个看起来气定神闲,头发梳得一丝儿不乱的郭嫂子入了浅夕的眼。

听到这个结果,原本沉静淡定地郭嫂子兴奋地眼睛、脑门儿都亮了一截,在浅夕跟前千恩万谢才出去了。

绿芜纳闷,问说顾妈妈带来的人里,有两三个都是夫人手底下极好的,小姐何故弃而不用。

浅夕正喝茶,差点儿呛了水:「我这小庙怎么供得起母亲房里的大佛!选了她们,怕是会恨死我了。再者,用人用其心。郭嫂子年轻,正在求出头,看她说话条理清楚,面相端正不邪,念了我这点子绿豆大的恩情,她会尽十分心力办事的。至于其他的,且慢慢调教着看。」

绿芜、彩薇都点头称是。

有了庄田的收益,浅夕捉襟见肘的状况改善不少。须知为洛氏调制香膏所用的香料都是价值不菲,如今她手里宽裕了,各色凝脂、香露便制好了一盒盒往上房送,用得皆是宫中私方。

除此之外,浅夕还授了红菱、蓝蕙按揉、舒缓的手法配合使用。洛氏衣饰妆容日益简素清淡,整个人却愈发鲜妍明丽,容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