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萌妃:皇叔碗里来(237)+番外

作者: 万九儿 阅读记录

那么,他若留下,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以白身在宫里做个智囊,伴驾以解帝王急困;又或者…严若儒心里一沉,但愿不要被他猜中。

看着柔妃如毁的面色,又扫一眼那尚未隆起的小腹,严若儒把话咽了回去。

柔妃身子弱,经不得太大的刺激。他本也不欲提这个话题,只是刚才见柔妃犹豫,仿佛对程心若动了恻隐之意,他才说出来,敲打敦促于她。

现在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自然不能让柔妃折了锐气,一蹶不振,再伤及胎儿。

「听说董老先生是风尘仆仆,就赶着入了宫。」严若儒缓了面色,佯作沉吟道:「或许是有什么急事,才入宫求见。娘娘莫忧心,还是以皇嗣为要,微臣再慢慢打听就是。」

「是么。」柔妃听着也似有理,松了一口气,面色稍霁。

严若儒又扯开话题道:「娘娘势孤,心若夫人的事,娘娘务必要抓紧。不定什么时候,咱们就要用到夫人,借夫人之言!」

第312章慕容琰的计划

柔妃也有了紧迫感。首发)

原本他们只打算,在那些女御入宫前,做实了惠帝和程心若这桩事就行,现在却是要想办法将程心若再逼一逼。

只要惠帝真的对程心若动了心,以程心若的立场,帮着吹耳边风,比柔妃自己出面,要有效多了,也不易令惠帝疑心。

打定了主意,柔妃自去张罗。严若儒也不敢松懈,又拿出不少银钱来,在宫里买通眼线。

与此同时,永乐宫里。

穆太后听芳清来禀说,仿似是大儒董惟元进宫了,顿时惊喜交加,径直从病榻上挣扎着坐起来,连连追问:「你不曾看错?」

芳清笑着摇头:「真是董阁老,和赵大人一同入宫的,委实很突然,皇上还去亲迎了。」

「赵家人?」闻言,穆太后稍稍冷静些。末了,还是欣慰的说,赵家这事办得不错。如董惟元这样的大贤能者,就算不能留下来辅佐皇上,肯入宫来和皇帝亲近,对社稷也是有帮助的。

芳清连连称是。

赵后一直不大省事,柔妃忽然有孕,太后是又喜又忧,这些芳清都心知肚明。此番,赵家能不用旁门左道、不用腌手段,而是选择亲近董阁老这样的忠直之臣,以求支持,穆太后心里无疑是十分安慰的。

「芳清,去吩咐御膳房备膳,本宫要留阁老用家宴。」穆太后挣扎着起来。

「太后您的身子…」

「哀家无妨,你快去!」

芳清扶了穆太后道:「太后莫急,待奴婢去前头再去打听,看皇上可有留宴,太后再预备不迟。」

「胡闹,」穆太后正色:「等皇上留不住,哀家再去就迟了…」

主仆二人正僵持,小宫女忽然进来禀报:「裕王来给太后请安了!」

「阿琰。」穆太后微愣。

正说着,慕容琰已经一脚踏入殿中。

初夏的阳光揉碎在他明朗英武的眉宇间,头上黑漆漆的乌发拿龙眼大的东珠绾了,一身鸿羽薄缎纱罩袍、素丝靴履,携风袖月的进来。平日的高大威仪、风姿凛冽,竟都化了闲云野鹤般的闲适,隐在唇畔坚毅的微笑中。

「皇嫂身子不适,何事这样急?」

也不待穆太后赐座,慕容琰一撩衣襟,随意在软榻旁三尺外的圈椅上坐下。

芳清自是识眼色之人,上了茶之后,便退守在殿门口。

穆太后瞧着他风仪从容,心中顿觉安宁,和蔼道:「阿琰今日倒有空来看哀家,董惟元回京你可知晓?」

慕容琰颔首点头:「琰入宫,一宗是来给皇嫂请安,另一宗就是为了董阁老。」

「哦?」穆太后不禁听出些意思来:「莫非…阁老肯回京,是阿琰你」

穆太后想起前些日子,隐约听说慕容琰有出京巡营,难道实则是去寻董惟元?

慕容琰神色淡然,不可置否。

穆太后不觉冷哼:「哀家就说呢,赵家几时能有这等见识!结果,还是阿琰你在底下周全。」

慕容琰也不欲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诚意望了穆太后道:「赵家并没有来找臣,臣也并非是为了赵家。」

穆太后愕然。

听慕容琰的话,竟是没有接触过赵家的意思,那他为何将这样大的功劳拱手送给赵家?

慕容琰不可微见一叹:「臣出京巡营,见所到之处,各地未赶上时节而荒芜的田地,竟有十之六七。如今,春耕已过,许多大户为了膏腴良田,还不愿改种,任由田地空置。今岁粮食减产已成定势,更有甚者,无田可种的佃农,有些已经开始逃荒,长此下去,琰恐流民四起。」

「这样严重?」穆太后沉了面色。

「秦相废寝忘食,日日殚精竭虑,就是在为此劳心。」慕容琰宽解。

穆太后默然点头,这事,朝中也就是秦相来处理,最为可靠了。

「其二,便是各地收归矿产的事。」慕容琰又道:「虽然矿产收归,为少府寺增收良多,国库也因此充盈不少。但是,实则各地矿场都受了影响,实际产出,要比往年少许多。」

穆太后也点头表示理解,收归矿产短期内国库是能增收,但是经过整合后,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恢复期。那时,朝廷就不能指望这一块的收益,中间肯定会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间。

接着,慕容琰便面无表情道:「可皇上如今,还在大肆扩建宫殿、修筑陵寝,日前更是以万两黄金向柔然购进了十几车珍贵药材,用来驯养神驹…」

话说到此处,穆太后就全明白了。

今年的灾年之相,已初见端倪,暂时的歌舞升平持续不了多久了,朝廷马上将会面临青黄不接的重重困境。惠帝却没有拟定相应的国策!

「再过一个多月汛期便要来了,南方那两条河年年水灾,今岁若是又多雨的话…」慕容琰一径往下说,听得穆太后心惊肉跳。

「阿琰,」穆太后口中发苦,咳嗽着央道:「后宫不得干政,你是大燕的嫡皇叔,如今,怕也只有你能劝得动皇上了。」

「臣一介武夫,谏言是御史们的事。」慕容琰不为所动,转头饮茶。

穆太后语塞,她亦深知惠帝心胸狭隘,对慕容琰戒心重重。末了,只得言语艰涩道:「是以,阿琰才寻了董阁老回来,辅弼皇上么?」

慕容琰无奈苦笑两声:「皇嫂如今也胡涂了么?良马识英主,纵然皇上肯听老也未必愿意供皇上驱使。」

「那阁老此番回京是…」穆太后倒真被弄胡涂了。

「若皇嫂已知大燕社稷之危困,就设法说服皇上,留阁老在宫中为太子师。」凝了穆太后的眼,慕容琰正色说明来意:「国家危难之时,最忌内乱;国家根基稳固,则内乱不生。我大燕的根本便是太子,这恐怕也是阁老,唯一肯回来的原因了。」

神色微变,穆太后脸上惨淡一笑,原来这位小叔早已放弃了对惠帝的期望了么?又或者因为白毓和白家的事,寒了他的心?

第313章太子师

眼中酸楚,穆太后望了慕容琰低声道:「阿琰,宛儿和毓儿的事,哀家有愧…你那位夕庶妃,还是没有下落么?」

听到浅夕的名字,慕容琰端茶的手不由一紧,半晌,才幽幽放下茶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她一日不归,琰便会让人找下去,永安侯也一样。」

穆太后默然点头:「你总是这样重情意,和先帝一个样。」

挑眉勾勾唇角,慕容琰靠了椅背神情泰然:「皇嫂怕是想岔了,关乎国家社稷,琰怎能挟一己之私恨?琰素日不入朝,不意味着琰不忧国事!此番请了董阁老回来,却舍皇上而就太子,不是琰对皇上有微词,而是深谙董阁老的脾气。再者…」

慕容琰顿了顿,眸中犀利:「如今柔妃有孕,皇上忙着从各世家选妃,东宫太子已成羸弱之势,朝中闻风而动、立场摇摆者甚众。凡此种种,都动摇到国本,琰岂能袖手旁观?倒是皇嫂你,受先帝托付,主理后宫,不该这般缠身于琐事之中,不观大局,生心灰意冷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