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剧本要凉[重生](14)+番外

作者: 月无弦 阅读记录

钟伯琛忽然往前近了两步:“殿下。魏将军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殿下您可知,为何先帝让您住在嘉明殿里?”

"...不知。"我诧异。一个寝宫罢了,虽然名字不同,但有什么区别吗?别的宫殿我也去过,陈设大差小异,而嘉明殿似乎要稍微大上那么一点,但也只是稍微。

"我国历朝历代,只有太子住嘉明殿。而先帝也曾住过嘉明殿。嘉明二字,是希望您嘉言懿行,心似明镜。"钟伯琛几乎没有表情,语气也平静到了极致。

可我的脑子却炸了锅。我只记得老爹是个不近人情的铁血汉子,毕生精力全奉献在了疆场上。年幼时,老爹从来没跟我有过亲近的独处时间,只是时不时地把我唤过去给他请安,然后平平淡淡地问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功课如何。我甚至没跟他同桌吃过饭。以至于他身死后,我竟连他的囫囵模样都记不清。

我是个令父皇省心的孩子。夫子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功课从来没落下过。我才艺平平,不擅吟诗作画,也不擅音律,夫子便也不多教我,只是让我去读兵法和帝王经...

原是如此吗?我突然惊觉而起。没错,我是唯一一个被天天逼着读帝王经的孩子。也是唯一一个从小就被魏将军带在马背上看军营的皇子。

“殿下。您难道忘了,末将在您年幼时说过什么?”魏将军的眼神热切不已,引我进入了深度回忆模式。

当时我只当是父皇懒得管我这孩子,便把我扔给魏叔带着玩。我与魏云朗——魏叔的独子同岁,魏将军让我骑马,让他儿子牵马。我坐在马背上嘴里嘟囔着‘驾驾’,魏将军哈哈大笑,顺着我的后背说道:

“殿下。来看看您的兵,您的天下...”

我的?我突然很没出息地淅淅沥沥地抽着鼻涕想哭。我还是不想信,那个狠心将我扔到别的国家当质子的父皇会有这番心思。我就没想过当太子,只盼着能让父皇对我更欢喜一些,在我请安的时候给我个笑模样。我母后从来不对我笑,我想她是讨厌我的,可能是因为我处处不如六弟,文不够,武不就,令她大失所望。而六弟他自幼聪明伶俐,诗词张口就来,史书点评得头头是道。嘴也甜,哄着母后笑呵呵的。我不行,我只会干巴巴地对母后说:

“母后,入秋了,加件衣服。”

可惜到头来感到冷的只有我一个。母后她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六弟身上,六弟是她的艳阳,而我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我离国当质子那天,父皇站在宫门一言不发地送了送我,我冲着他磕了三个响头,直起身子想找找母后在哪儿,再对她磕几个头。然而母后没来。六弟对我说,母后在后宫听黄梅戏呢。

后来钟伯琛将那玉佩塞到我手里。我看那玉佩这般漂亮,下意识地以为是女子的东西。我便释然了。母后到底给我留了个念想,不枉我们母子一场。他日我若出了什么闪失回不来故国,起码还有件母亲的东西陪葬。

谁知那玉佩也不是她的。

我就这么孤零零地孑然一身被扔出了家。如今有幸活着回来,你们却告诉我,我那冷心冷肺的父皇居然对我寄予厚望?我越想越可笑,竟脑袋一热推了魏将军一把:“出去!”

魏将军愕然,见我瞪着眼往回憋眼泪,下意识地想给我个熊抱。然而我不领情,挣着他的胳膊控诉:“你们要么就别管我,要么就别弃我。我走的时候,谁都没留我。如今我回来了,你们又逼我。”

“殿下。叔没有办法...”魏将军被我这大号熊孩子抹了一衣领子的鼻涕和泪珠子。

“殿下。我想,当年先帝是明白的。那场战争,他可能回不来。”钟伯琛不知何时坐到了我脚底下,摸着我的脚腕轻声说道:“与其让您留在皇宫里受太后迫害,不如送您出去。”

“借口。”我不听,不信,捂着耳朵直摇头:“就算是为了我好。起码给我来封家书把?告诉我一切安好。别让我夜里数着雨打芭蕉到天明。”

母后对我再冷漠,我还是想她;父皇虽从未正眼瞧过我,我依然敬他。不为什么,只因他们是‘父母’。

我又想起有一次跟李擎在后花园里散步时,与一大官家的千金小姐偶遇。她先佯装关心,说我气色很差。我刚要谢她,她的话锋忽然一转,说我这赖唧唧的模样是因为:“暖风熏得游人醉。”

我知道她话里有话,无非就是说我苟且偷安。我当时真想骂她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一个质子,若天天的悲春悯秋,你们又得说我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跑到你们国家来是不怀好意。我里外不是人,满腹委屈只能化为淡然一笑,继续过着我这丧家犬一般的人生。

我都把自尊扔到李擎家后花园了,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找回来了。结果今日你们一同告诉我,原来我是得了偏爱的那个?

你们都走吧,别再骗我了。就算你们说的是真的又能怎样呢?

我是这部剧的作者啊!你们的黎王可能在你们去接他的头一天,就被李擎安排的刺客给杀了,留下这空壳让我给钻了娄子。他终究还是蜉蝣一只,没能飞过那沧海。稀里糊涂得成了这森罗万象中的尘埃一粟。而我只是个跟他同名同姓,性格相似的废物罢了。

提笔,写千言的醉生;入剧,渡万语的梦死。

我不知怎的,闹着闹着就睡着了。魏将军好像又抱了我一会儿,就像我幼时有一次骑马坠了下来,他火急火燎得抱着我往回跑去找太医的时候一样。胸膛硬邦邦又暖呼呼的。

醒来已是深更半夜。我的虚汗透了褥子,粘粘得让我很不舒服。陆久安在为我守夜,见我醒了连忙问我怎样了要不要喝水。我脱力地挥挥手,小声说道:“我要去帝陵。去备轿。”

陆久安本不同意让我这重伤员出门,奈何我上来了倔脾气,趟着鞋就往外走。陆久安怕我再扯了伤口,只能匆匆找来徐长治亲自赶马车送我。

帝陵很大,碧瓦朱甍且森严肃穆,让我一时间很是欣慰。想必我那令人敬畏的老爹住得还算舒服。

再眺眼望去,只见一人正端端正正地跪在石碑前。了无纤尘,如孤月一轮。

我知他是谁,他也知来者何人。钟伯琛起身向我走来。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一锦盒,跪在地上,双手捧着递给我。

“先帝有旨。在合适的时候将此物交给您。”

我茫然地接过那盒子,打开后里头只有一张轻飘飘的白纸。翻过来,则看见了苍劲的一行大字:

“吾儿阿五。”

这是我的乳名。我那早就逝去了的奶娘曾经这么喊过我。我以为这是她起来打趣的。

原来父皇也会这么叫我吗?

再往下看。没有任何的转折,直接列出了十七个人名。从上将军魏承,到钟伯琛,再到礼部尚书潘乐兴。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人,估计也是朝中重臣。最后一个人名则是徐长治。

“唯此十七人,可托付社稷大任。愿儿度德量力,自此无病无痛,无灾无忧。”

没了。他到最后就给我留了这么句话。

我觉得这书信也是假的。父皇他怎可能写出这么温柔的话。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出过彩。他这般深思熟虑的人,不可能把这群老臣交给我。

我的剧本里从来没出现过这么个东西。而我也没写过岑越夜访帝陵。岑越到死都没踏入帝陵一步,每逢祭奠就抱病在床。钟老哥到底没等到“合适的时候”。

错怪,错信,错过。

错。

皆是错。

都是假的。我是假的,这剧本也是假的,黎王的人生就应该跟只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唾弃,最后腐朽在下水道里。

因为我恨他。不是恨父皇,不是恨李擎。而是恨黎王岑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