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权臣宠妻日常(149)+番外

作者: 秦诜/霜色十字 阅读记录

裕王:“……”

你快别提了那八个字了!

都是泪!

第82章

比起裕王操心着陈景书是不是又闲的蛋疼要写书, 陈景书则听说了另一个消息。

王子腾要回来了。

王子腾这回要回来与上一回可不一样。

上回不过是回来做个阶段性报告, 完事还得继续回去, 这一回的消息说的是王子腾恐怕打算长留京城了。

这消息自然也是黛玉说的。

黛玉平日里不关心这些,但她时常去陈珞那里走动,陈珞嫁的是武靖侯府, 对军中事务消息比寻常人灵通的多。

对于陈珞来说, 陈家这一代只陈景书一个男孩儿, 她父亲又早早辞官去了, 虽然说不上责怪父亲,但陈珞明白, 陈家日后如何,都只看陈景书如何, 因此对陈景书的事情她从来都是格外上心的, 才刚得了消息, 便邀请黛玉去喝茶赏花, 顺带着就把事情说了。

因此黛玉对陈景书说起这事的时候,关于王子腾的事情京中尚且还未有消息呢。

陈景书则有些琢磨不透:“王子腾这时候回来?”

上次王子腾回来是为了贾家和薛家的事情, 而近日朝中并无大事发生,王子腾这会儿想回来是要做什么?

黛玉道:“只是听大姐姐说,王子腾似乎是以年纪大了身体不济为由,想要回来。”

这倒也说得通。

王子腾如今的年纪,再叫他在边境镇守巡检似乎确实有点不体谅。

陈景书想了想道:“这事且先不管。”

说起来他和王子腾没什么大仇怨, 倒不担心什么, 只是王子腾回来, 王家那里恐怕要有变动了。

不过这是王家自己的事情。

陈景书将这消息略等了两天才与赵载桓说,赵载桓果然也不甚在意:“这事得父皇做主,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只是王子腾这次回来又不知要为何职务了。

他原就已经是从一品的官职,如今回来,按照惯例,若无大过都是要升迁的,可正一品的官职一共就只有那么几个。

陈景书啧了一声,只看这回王子腾回来做什么吧。

至少从目前来看,陈景书不觉得王子腾打算回来搞事。

但让陈景书没想到的是,几乎就在王子腾回来的当天,就有一封急报送到了皇帝的桌子上。

南方沿海大乱!

陈景书本是个教导太子的文臣,别说南方沿海没有大乱的时候他不必操心,就算真的乱了,那也不是他的事儿。

可偏这事说与陈景书无关,却与赵载桓有关,而在这种大事上,赵载桓是一定要听一听陈景书的想法的。

于是大半夜里,郭思紧急出宫,到了陈府便砸门,陈景书迷迷糊糊之中跟着小车入宫去了。

直到进了宫门,用黛玉紧急准备的一盆凉水洗了三遍脸的陈景书才觉得自己清醒了一点。

这才对郭思问道:“殿下那里出了什么要紧的事情?”

郭思道:“倒不是殿下,具体的事情奴婢也不清楚,只听说好像是南海那边乱了,圣上正招人议事呢。”

南海?

陈景书立刻开始回忆近期听到的有关南海的事情。

还没等他理出头绪来,郭思又叫他下车:“前头不能坐车走了,陈大人快去吧,殿下说不必去东宫,只往圣上那里去就好,他在路上等着陈大人。”

陈景书点点头,郭思又叫了几个小太监打灯笼带路,自己又匆匆忙忙的走了,想必是还有其他要忙的。

不过很快,陈景书虽没有头绪,却也知道事情必定严重了。

他才走了没多远就遇上了王子腾,王子腾这会儿看起来精神不大好,十分疲惫的样子。

也是,他本就上了年纪,千里迢迢的回到京城,上午刚进京,都还没能好好休息,这大半夜的又被叫起来看。

王子腾大约是真的很劳累,这会儿只对陈景书略略点头:“陈大人,一起走吧。”

陈景书问道:“王大人知道这是出什么事儿了么?我只听说是南海那边的事情,却也毫无头绪呢。”

说着把一个小小的扁圆瓷瓶递给王子腾:“提神用。”

王子腾也不推辞,顺手接过。

瓷瓶里头是一些白色半透明的膏状东西,闻着一股薄荷的味道,王子腾沾了点给自己抹上,果然觉得精神一振,道了一句多谢才回答道:“老夫也是刚刚回京,对此知道并不多,但若说是南海出乱子,恐怕不大好啊。”

陈景书问道:“前些日子南方沿海几省刚遭了天灾,难道是灾民□□?”

王子腾摇摇头:“若是几个灾民,倒不必闹得如此大,明日早朝再说又有何妨?依老夫猜测,恐怕是有大祸了。”

陈景书点点头,也不说话了。

走了一段,果然看见赵载桓在,身边几个宫人打着灯笼,王子腾一见就知道这必定是等着陈景书的,他自然不久留,与赵载桓行过礼,就先走了。

赵载桓问道:“你与王子腾一起来的?”

陈景书道:“不过是路上恰好遇到了,殿下也快走吧,不要叫圣上久等。”

赵载桓点点头,当先往前走,一边走一边把自己目前了解到的事情给陈景书说了。

这事还是得从前些日子南方沿海诸省遭了天灾开始说,因那里每年大大小小都要遭几次灾,多数是海上来的,因此这事最开始报上来的时候,朝廷并没有特别重视,皇帝也只是按照惯例发了赈灾钱粮,并下旨地方官员救灾。

这事每年都是这么办的,今年也没什么不同。

只是后来说今天的天灾格外严重,因此要的赈灾钱粮又多了不少,皇帝也担心灾后出什么大乱子,又额外派了南安郡王前去督查办理。

听起来这事差不多也就解决了。

目前大晋国内多数比较安稳,百姓的日子过的说不上特别好,但也不差,国库里一时半会儿也不缺太多银子,赈灾的钱粮发放也充足,又特特派了个王爷去镇场子,这事再没有不能解决的道理。

可谁知道,就这个看着不会出问题的情况,偏偏又出问题了。

先是查出赈灾钱粮出了问题,中间层层盘剥,最后用在灾民身上的,还不到实际发放的一半,又说因天灾,海防空虚,沿海倭患复起,再后来又因为爆发疫病,灾民人心惶惶,终于成变,南安郡王好好的赈灾变成了平乱。

这还不算大事。

至少不算紧要到需要皇帝和太子一起大半夜从被窝里爬出来的大事。

毕竟王子腾说的没错,民变虽然眼中,但大晋不缺兵力,这并不能动摇国本,虽然紧急,但明日早朝再说也可以。

真正把这事又推向一个高潮的,是与大晋相邻的南越国又横插一手,不仅趁机强占国土,甚至从最开始的遮遮掩掩,到后来光明正大的挑起动乱,最后一点民变,竟变成了各处灾民头目纠集人手,占山为王,想要割据一方的场面,短短一个月内,各种名号的大王就出了七八个,又有南越与倭寇参与其中,如今的局面可以说是最糟糕的情况了。

南安郡王才干平平,这会儿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顺带着用最快的速度上报皇帝此事,等着京城派救兵来了。

陈景书皱着眉头:“这么大的事情,如何一早不知道?”

按理说,这事情刚有点苗头就该上报了呀,甚至就算最开始没注意,后来严重了,也该说一说,怎么等局面发展到几乎不可挽回的程度才匆匆上报?

赵载桓冷笑:“他自然是打着主意,能不上报就不上报的。”

这些年皇帝对前头几个王爷都不冷不热的,手中权力也削了大半,南安郡王自然也包括在内,不过他属于才干平平,但也比较安分的类型。

陈景书猜测,这回大约是皇帝冷了这些王爷们太长时间,宗室那里肯定也有压力,这才把赈灾这事交给南安郡王去办,毕竟这事既有先例在,哪怕今年的灾情严重一些,但南安郡王只好做好活菩萨,再用好身份,镇着下头的人不出大乱子,这也就过去了,等回京,也能捞个赈灾有功的功劳,如此也是对宗室一个交代,皇帝自个儿也能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