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家有考生(109)

作者: 百果酒 阅读记录

在谢越彦看来这些都属于前朝的糟粕,文字游戏!

真是好的不学,学坏的!

谢越彦眉微蹙的看着《四书》文题——“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

这考卷上的半句话,出自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完整的句子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谢越彦记忆力超群,自然是记得出处。

略一思索,提题便答了起来。

李爹也同样记得。

李爹当初只是苦于考场恐惧症,而困顿多年,实际上李爹的知识储备量是相当丰富的。

这题目出的虽怪,却难不倒真正肚子里有货的人。

反倒是那些学术不精的学子,因为想不该句子,不明其何意,而交了白卷。

《五经》题则为”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这道题倒是出到了谢越彦的心坎上。

谢越彦提笔便答。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日头渐渐高升,七月流火,狭小的号棚开始闷热起来。

有许多考生一边答题,还一边不得不擦着自己脸上不停往下滴落的汗珠,生怕落到卷面上污了试卷……

谢越彦答的聚精会神,无全无视提学官已经来回在他的号房前走了好几遍了,常常驻足停留……别人都是汗流夹背的样子,唯独谢越彦一身清爽,脸上连个汗珠都没有。

李爹没有谢越彦这心静自然凉的本事,但他有雁回为他准备的秘方。

拿出一枚已经被砸成饼渣的药……饼,扔进嘴里。

立刻一股清凉游走全身……

舒服!

李爹惬意的眯了眯眼睛,飞快的答着试卷。

当日头渐渐偏西,要落不落的挂在天边时,李爹终于在谢越彦第一个交完卷后,成为第二个交卷的人,紧随他之后交卷的人,李爹回头一瞅,乐了……

认识!

……

第98章

这不是宋松安吗!?

此次来参加院考的人太多了, 乌泱泱小几千人。

他们丹嘉城的考生混在里面, 就像是几滴水融入了大海一样……李爹都已经放弃在兰西府遇到宋松安的可能性了, 没想到,宋松安竟然在他之后交卷。

这下就好办了……

李爹给了宋松安一个门口见的眼神, 就将试卷交给考官,施施然出了考场。

谢越彦正等在门口不远处,见李爹出来了, 就想拉着李爹离开。

李爹却神秘的一笑,摆摆手,执意等在原处。

谢越彦不明所已, 见李爹似是在等人, 便也驻足一起等。

谢越彦是第一个交卷的,李爹是第二个……

从考院出来时, 日头还挂在天边, 正是黄昏时分。

考场外的人都是学子的送考陪考之人,有家人、亦有家里的下人奴仆,熙熙攘攘一堆的人, 每一个人都用热情十足的目光洗礼了一遍谢越彦和李爹。能第一个、第二个,在日头还没下山就出考场的考生,必然是学识极好的考生,一边羡慕一边期待自已关心的人能是第三个走出来的……

可惜, 他们都失望了……

第三个走出来的也是他们不认识的一个学子。

穿着普通的青衣、头戴方巾、斯文俊秀, 一看就应该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但也不寒酸, 十分得体。

“松安!”

李爹一见宋松安出来,笑着扬手招宋松安过来。

宋松安急急走过来,向李爹见礼,眉宇间有几分急迫,似是想问什么……

谢越彦这才知道李爹原来是在等宋松安,他摆摆手阻止了宋松安,道:“先离开这里……”

宋松安这才意识到,外面几乎所有等考的人都在注视着他们三人,此处,可不是一个谈话的好地方,遂点点头。

李爹本就是在等宋松安,现在宋松安已经出来了,三人自然就没有必要再留在考院前,于是一同迈步往外走去,谈说着彼此相适的喜悦以及此次院试一路的见闻。

三个人举手投足间皆是读书人自有的那种潇洒文雅,让人惊赞不已。

“这是哪个州府的学子?!风姿竟然如此出众?!”

有个似是大户管家模样的人出声向家里的下人问道。

“我知道!我知道!那个长得最为清雅俊美的少年自称是丹嘉城府试案首!”

一个机灵的小厮迅速回答道。

虽然当时衙役驱赶了他们这些送考人,可是因为他人小又灵巧,又看爱热闹,他趁人不备藏到树上去了。

“案首啊……”

管家眯着眼点了点头。

心说,难怪风彩如此出众。

当然,其它两个人也不怎么差就是了。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份。

能和案首做朋友,想必自身的才学都是不差的。

丹嘉城?!

既然他们三人是朋友,那想必也都是出自丹嘉城了……

“这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出来的都是丹嘉城的学子……看样,这丹嘉城文风很盛啊……”

管家赞叹道。

“那又如何?!还不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刚才说话的小厮不屑鄙夷的说道。

“哦?!此话怎么讲?!”

管家眼珠一转,这里面有事儿啊,追问道。

见管家问,小厮就把刚才在树上的所见所闻,口沫翻飞的讲了一遍。

“啧啧,还有这种事?!”

“那书生可是坏透了……”

“我看他不只是坏,还蠢透了,竟然敢在我们兰西府提学官的眼皮子底下捣鬼……”

“该!”

“害人不成反害已……”

“那学子也是丹嘉城的考生?!应该追究他们学喻和担保人的职责,连这种品德败坏之徒,也能来能加院试?!”

“他们是怎么考察的?!”

“就是!就是!”

“那考生叫什么?!他的担保人和教喻是谁?!”

不知什么时候周围的人都被小厮活灵活现的讲述给吸引了过来,听完之后,纷纷义愤填膺的谴责着。

“那考生叫王志,他的担保人是石鼓书生的周嘉安,教喻是石鼓书院的李维!”

一道低沉如钟的声音混在人群的杂音之中响起。

但是尤其人们太过气愤,也没有人留意是谁发出的声音,只是记住了王志、石鼓书院、周嘉安、李维这几个名字。

而那道低沉如钟声音的主人在说完那一句后,就拉低了头上的头巾,低头混在人群中走远了。

赫然正是李石头!

托李石头的福,王志、石鼓书院、周嘉安、李维这几个名字在兰西府可算是臭到大街了。

……

“李伯父,那王志往您的考篮里塞小抄,您知道吗?!”

在茶楼一僻静角落坐下后,宋松安迫不及待的问。

他当时离得稍微有些远,在队伍的最后面,前面发生的事情,他也看不清,还是从前面传过来的骚动,他听了那么两耳朵,一时心中大急。

宋松安其实答完的比李爹还早。

他的号房的位置比较靠前,能够看到交卷考生的情况,在谢越彦交卷完不久,他便已写完了,只是想等一下李爹,所以,才一直拖着没交,在看到李爹后,他才拎了考篮带着卷子出来。

“我说我怎么比你还早交卷一步?!原来,是你在等我……”,李爹哈哈大笑。

他还以为他这一次考的比宋松安好呢。

“王志这小人往考篮里塞小抄了吗?!我完全不知道啊……”

说到小抄,李爹一脸的蒙。

他怎么一点儿感觉也没有?!

还有,哪有人往别人的考篮里塞小抄,最后,小抄却跑到自己篮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