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他为何没发现这地方竟这么美。
马文才从台阶上下去,围着屋子绕了一圈,在屋子的西边看到了陶渊明晾晒在此处的渔网。
渔网上破了几个洞,陶渊明却没有补。
“你这小子,站在这风口上看什么呢?”
马文才没回头,也知道他一定没有找到王熙凤,叹息一声道:“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网开一面了。”
“哦,没想到你这小子还有这胸襟,看起来不像是这么仁慈的人啊。”
也不知陶渊明是不是猜到什么,总之他说的这话让马文才不太舒服。
但马文才知道他也是那种说话很直的人,于是也没有和他计较。
而是转头看向他。
只见他手上拿着一条胖头鱼,那鱼的腮帮子还一动一动的,新鲜着呢。
马文才一下笑了,说道:“您快收拾这鱼吧,等会儿死了就没那么鲜了。”
陶渊明挑眉,“看你这小子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样子,我道你是个大家公子,没想到你竟还懂这些。”
“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您说呢?”
“嗯。”陶渊明连连点头,“你说得对,那你既然会说,不如你来收拾这鱼。”
“可以啊,权当谢您的救命之恩,但是如果没您做得好吃,那就怪不得我了。”
陶渊明却不甚在意,笑道:“哎呀,不过满足口腹之欲罢了,好不好吃又有什么关系,拿去。”他说着把鱼递给了马文才。
其实马文才现在的厨艺也并不是多好,一开始为了讨好王熙凤学了一些,后来又是真心想做给王熙凤吃。
现在一些家常的菜都会了。
“先生家里有豆腐吗,这鱼头做鱼头豆腐汤是最好的,鱼肉可以红烧。”
陶渊明满脸堆笑,“既然有这兴致,那你把鱼头放着,我去泡着黄豆,咱们下午磨豆腐。”
“人生啊,当得及时行乐最好啊!”
马文才没有跟他多说,而是自顾收拾鱼去了。
有事做还好,至少这样能让他少去想那些事情。
陶渊明也没太闲着,泡了黄豆就到厨房帮马文才打下手。
“你……怎么不问问你那小姑娘?”
马文才剥鱼鳞的动作一顿,“你既然没有带回来,便说明没找到,说不定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至少这样不是最坏的结果。
只要不是最坏的结果,马文才都是能忍受的。
“你倒是想得开。”
马文才笑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我都不知该不该去找她。”
“这有什么好想的?你想去找就不去,不想去就不去,她是你的爱人吧?”
马文才嗯了一声。
“如此,还是该找的,不过我看你有心结未解开,不如在我这儿多住些时日,把事情捋清楚,说不定缘分到了,你们自然就相见了。”
“先生说的是,只是怕担心打扰了您。”
“哎呀,你这小子太客气了!”
马文才顿了顿,笑道:“我以前可不是这样,若是以前我找不到她,说不定要把你这儿给掀了。”
“哦?”陶渊明浑不在意,一面往灶里添柴,一面说道,“那我可真是幸运了,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看你啊,就是对过去的一些事情执念太深,近几日你就好好放松心情,你那姑娘我会再帮你打听打听的。”
“多谢。”
“又谢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这样,懒得看,懒得听,做你的鱼吧。”
马文才没再说话,老老实实地做鱼。
陶渊明没问他家中的事情,只怕他是以为自己是与家人吵了架出来的。
不过是萍水相逢,他这又是招待又是帮忙的,真是个傻老头。
在桃花源的日子很清闲,马文才每日和陶渊明一起酿酒、喝酒、钓鱼、吃鱼,倒是轻松。
可是马文才心里却一直惦记着王熙凤,他不知道王熙凤现在何处。
他自己虽心存一点希望,但同时又很清醒。
王熙凤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王熙凤来这里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这个地方,他总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习惯没有王熙凤的日子。
可是当他想到要回去面对自己那个爹,要去面对那些森严的门阀等级制度,他就全身上下不自在,所以宁愿待在这个地方,逃避现实。
过了好一段时日,马文才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现在回到了自己十六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去求学。
如果不是自己经历,他都不敢相信这世界上竟真有这么神奇的事情。
这一日,陶渊明又同他一起出去钓鱼。
陶渊明把一条鱼放进鱼篓里,说道:“今天下午我要做些豆腐,明日到镇上卖豆腐去,再顺便买点东西回来,你要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