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理由简单:一来,他能沉浸观察真实社交,采集一手数据;二来,实验室为节目组打造的测定系统也需要验证。尽管恋爱综艺更契合他的实验需求,但他并无在恋爱综艺里和某位女嘉宾发生浪漫邂逅的意图,担心自己的状态会显得太过游离,相较而言,反恋综类型更适合他。
收到节目组面试信息后,郑培文第一时间告知对接导演,自己的身份背景,以及参加节目的意图。以为导演会拒绝,不料她的态度竟很积极,当即表示:“我们要录的是一档生存游戏类节目,可能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目的,至于大家能不能得偿所愿,要看能在节目里留多久。”
初面之后,郑培文又连续接受了五次面试,他人在波士顿,面试都是线上。
签署录制合约前,节目组总负责人出面和他商量,基于他的特殊背景和研究需求,如果和其他嘉宾一起角逐奖金,会有作弊嫌疑,负责人很有社交手腕,直接将难题抛给他,询问他解决办法。
郑培文不希望任何变量干扰研究的纯粹性,当场表示自己愿意以放弃奖金为前提,参与录制,这倒并非因为他看不上钱,追究起来,可能也有对娱乐领域的偏见,像谢笑颖和田维基想的那样,不认为节目组会真正兑现这笔奖金。
录制前,他预想过这趟旅程会有多久,做的计划是两周,虽然博士课程已经结束,没有课业压力,毕竟还有论文,各种实验,他习惯提前做日程规划。
没想到自己会逐渐沉浸于录制,并有了留到最后的野心。更没想到,这份野心会在第三周结束时,随某位女嘉宾的出局而消失。
刚刚过去的一周时间,他一直在对自己修修补补,到终极心动测定这一刻,终于彻底失效,他像台旧机器一样报废,蜷缩在床上,感到巨大的无助。他无法集中精神思考,眼前反复浮现乔安娜捂住眼睛的样子,还有她说不想查看其他嘉宾的决然表情。
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郑培文在黑暗中看到墙角电子屏幕闪烁,他动作迟缓地起床,摘下耳机,听 AI 走最后的节目流程,到查看其他嘉宾环节时,他以迟钝的肢体反应,用手指点选了“女四”。
显示屏亮起一段资料,左上角,是一张蓝底证件照。照片上的女孩笑容恬淡、亲切,像在哪里见过。
郑培文点击屏幕的手指尚未离开,不自觉移向照片,想到她在节目里的种种表现,在一档人人带着剧本、私心里打着小算盘的综艺节目里那么辛苦地做自己,他向她发起 1v1 攻击,推算过攻击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淘汰前夜,听她提到他的博士身份,以为她对自己有了解的兴趣,本想告诉她更多,不料她只是随口一提,对他并无好奇心,就像落日酒会那晚,她用少见严肃的表情和他划界限,从小到大,郑培文对异性的好感并不陌生,乔安娜不属于此列。他们在海边争论,他几次掉下社交伪装,露出真实面目,料定她对自己失望,拿走他的 10 分,谁知道竟会弄巧成拙,她出局,他留下。
再看照片,乔安娜还在笑,郑培文脱口道:“傻瓜。”
他终于想起往下看文字。
姓名:乔安娜
年龄:25
学历:社会学硕士在读(辅修心理学)
工作经历:暂时只有实习经历
个人介绍:看见他人,就是看见世界。
郑培文的视线在“辅修心理学”五个字停留良久,忽然情不自禁发出一声“啊”,恍然大悟。
没等他继续深想,门外传来敲门声,有工作人员语声恭敬地提醒,快艇在码头等待,接送嘉宾离岛。
节目已经全部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