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772)+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第1162章 金陵粮价大跌

元祐十一年三月初八。

今年是田亩新政推行的第五年。

开年后,金陵城的米价急跌,原本能卖到六七文钱一斤的精米价格腰斩到三四文钱一斤,粗米和碎米则便宜到只要两文钱一斤。

金陵城满城的百姓纷纷抢购粮食。

一些人家一买就是几百斤。

大家也不知道金陵城怎么突然多出了这么米,而且价格这么便宜。

一些平日里过得十分贫困的百姓,现在也都能买个百八十斤米。

更奇怪的现象是,金陵城包括金陵周边的一些州县,出现了佃农要求地主们支付他们工钱才给他们种田种地。

以前粮价高,佃农们为了口粮不得不租种地主家的田,然后和地主们五五分粮食。但现在米价低到只要两三文钱一斤了。他们去金陵城做工一天能赚六十七文钱,一天的工钱就能买二三十斤米。

况且,他们现在还可以租种朝廷的田,朝廷的田是四六分成,且租种满八年后,朝廷就会把他们耕种的田直接赠送给他们。

所以他们不想租种地主们的地了,他们要么种朝廷的地,要么直接做工,赚工钱。

金陵城官府衙门。

一大清早就有几百个佃户在官府衙门门口排队等着领稻种。

他们都是已经在官府进行了登记并且租到了田地的佃户,佃户每户可租十亩地,金陵城共有八万佃户,朝廷已经在这几年里收购了几十万亩田,所以他们这些佃户再也不用去租种乡绅大户们的地了。

“都排队,一个个进来领。”负责分发稻种的官员看着乌泱泱一群人,只觉得头痛,今日又是忙得不可开交的一日。

很快一个佃户领了稻种出来了,他租种十亩地,一共领了七十斤稻种。

现在是三月初,天气已经暖和起来了,得赶紧把种子播下去。

官府的门口有一张告示,上面写道:

(春季三月初五到三月十五日内领稻种。秋季九月初五到九月十五日内领麦种。粮食四成上交朝廷,其余佃户自留。)

很简短的告示,一些识字的佃户都能看懂告示上的内容。

以往金陵及其周边州县的田地都是只种单季稻米,但这几年有人发明了了一种稻麦轮种的方式。春夏季种稻米,秋冬季种麦子。这样一亩田每年可产稻米两三百斤,麦子两三百斤。

——

由于大量的佃户开始租种朝廷的田地,金陵城的许多达官显贵,乡绅大户们都急了,马上就是春季播种的季节,而他们手里有几千亩田地,这些田若是他们自己种,就算把家里所有的下人都派去种地,也种不了几千亩。可若不种,放在那里荒了,那今年可就没有粮食收成了。况且朝廷有规定,所有登记在册的田地若荒废三年不耕种,朝廷可直接没收田地。

于是一些地主大户们急了,他们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家里的田找不到人租种,更想不到有一天粮价跌成这个样子。让他们手里的田产瞬间不值钱了。

第1163章 这叫釜底抽薪

南书房。

已经怀孕六个月的顾瑶,现在肚子大了起来。

虽然不嗜睡了,但她行动却不那么方便了。

所以她现在很少去三省六部,连枢密院衙门也不去。

所有的国事她都在昭和殿处理。

今日,顾瑶召见了金陵知府司马煊。

“臣司马煊拜见皇上!”

顾瑶点头嗯了一声,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道:“爱卿坐吧。”

“跟朕说说金陵现在的情况。”

顾瑶虽然把三省六部都交给丞相管理了,但她心里还是一直操心新政的事情。

这新政已经推行五年了,也该有些成果了。

“回皇上,金陵目前登记挂牌的田产有三十多万亩。发放的绿牌有六万多户,红牌则有三百多户。”

“朕听闻金陵的粮价已经跌到了三文钱一斤,百姓们都在抢购粮食。”虽然久居宫中,但顾瑶每日都有派宫人去民间收集信息。

“皇上,确实如此,从上月起,金陵的粮价就跌了。还是皇上有办法,这突然从华南地区运了一百万担粮食来,金陵的粮食一下多了这么多,粮价自然就跌了。”司马煊回道。

顾瑶笑道:“这叫供过于求,所以金陵的粮价暴跌。”

顾瑶用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办法,让金陵的粮价跌下来了。

粮价暴跌是关键的一步,只有粮价暴跌,这些金陵城的权贵官宦,乡绅大户们才会发现他们手里的田产在不断的贬值,以此引诱他们将家里的田产低价卖给朝廷。

“皇上,臣还发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现象,金陵有约八万户是佃户,如今皇上将朝廷收购的田产和您名下的皇田租给这些佃户耕种。佃户们租了朝廷的地后,不再愿意去租种乡绅大户们的地了。这些有着几千上万亩田产的大户们现在可急了,他们找不到佃户租他们田,他们自己又种不了那么多田,所以最近那些原本不愿意低价把田卖给朝廷的大户们,有些主动来官府,要求官府收购他们的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