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736)+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第1106章 国库年年赤字

越是权贵富商多的地方,当地百姓的田所占的比例就越低。

可见在这古代土地兼并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大多数王朝一百多年,不到两百年就会由盛转衰,直到灭亡。

因为一旦百姓没有了田地,这天下就不会太平,慢慢的动荡和纷争就来了。

“目前收了田产吗?”顾瑶再问。

新政中有一条是朝廷收购田多者的田产,乡绅富商们卖不出去田产,朝廷会对这类田产进行收购,北方地区只可种一季的良田,每亩五两银子收购。南方地区可种两季的良田,每亩七两银子收购。

这些朝廷收购上来的田将会租给没有田地的佃农耕种,佃农耕种朝廷的田,收成四六分,耕种满八年后,田将归耕种的佃农所有。

“皇上,目前还没有收购田产。可能朝廷给的价低了些。他们不愿意卖。”司马煊回道。

“那就再等等,再等几个月他们或许就卖了。”

顾瑶想在等几个月就是秋收时节了,那时候全国都将征收田亩税,这些田多的大户,真要他们交大额田税银子的时候,他们就老实了。

一直没说话的马伯恩突然开口道:“皇上,这朝廷收购农田要控制数目。现在国库里只有九千万两银子,这西北和北边都在打仗,国库任何时候余银都不应该少于六千万两。所以臣建议,每年最多只可从国库支出一千万两银子用于收购田产。再多,这国库可吃不消啊。”

顾瑶点了点头。

现在打仗,国库里确实不能缺银子,所以这国库的收支应该平衡。这几年因为打仗,以及拨银给地方修路、修桥、修水库、修运河等,国库可以说是年年赤字。

元祐六年国库里还有一亿四千万两银子,现在只剩九千万两了。

“马爱卿,接下来两年严格控制国库的支出,一些水路桥的项目暂时不批了,南北大运河继续修,但减缓速度。”顾瑶思虑后说道。

虽然修桥修路修学堂等会带动地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用现在的话语就是国家大额投资基建项目,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百姓就业。

但现在朝廷最主要的事是打仗和推行新政,这些都可以推后。

“臣领旨。”

君臣三人商议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突然外头传来宫人的声音:

“皇上,西北急奏!”

“拿进来!”

听到是西北的急奏顾瑶立即放下了正在谈论的事情,她摆了摆手,示意司马煊先出去。

很快,顾瑶拿到了这封从西北送来的急奏。

这是一封六百里加急的急奏,在大越属于最高级别的奏折,是只有她这个帝王才能拆开的。

顾瑶随即将这份奏报拆了,看向里面的文字:

(臣枢密院主事奏报陛下,元祐十年四月二十七日,我军与西凉贼寇在乌河镇,君山下交战,此次大战敌方兵力不少于十万,我军将投入至少十七万万将士参战。大战或持续数日甚至半月。臣先行奏报皇上,西北胜负之战已经开始了。)

第1107章 西北大战开始了

看完这封奏报,顾瑶深吸一口气,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让她紧绷起来。

“皇上,可是西北又有战事了?”马伯恩看着眼前的君王,感觉到皇上神色凝重。

顾瑶点了点头。

没有多说什么。

在大越丞相主管三省六部,枢密院是独立于三省六部的负责全国军务的衙门,枢密院直接对君王负责。

所以哪怕是丞相,也不能插手军国大事。

“吴筑!”

顾瑶对着外头喊了一声。

吴公公听到皇上的喊声后,赶紧进来了。

“奴才在!”

“立即派人去东郊大营,叫楚太傅进宫。另外叫上枢密院的两位副使。”

顾瑶吩咐道。

“奴才遵旨。”吴公公听到旨意后赶紧出去办差。

顾瑶随即又看向了马伯恩,道:“马爱卿,这段时间就辛苦了你了,若无大事,三省六部的事宜都由你做主。”

顾瑶现在依然管着枢密院,如今大战开始了,她每天都得在枢密院,调度军需。

“皇上放心,臣都明白。”

——

东郊大营。

楚渊正在看西北送回来的急信。

儿子出征前,他便交代了儿子楚融要将边境的情况以书信的方式,及时告知自己。

楚渊将信中写的内容看了两遍。

看完之后眉头紧锁。

儿子楚融在信中写道,敌方此次大战准备充足,有不少于十万兵力,且多为骑兵。

楚渊知道西凉的战力,西凉国兵强马壮,骑兵战力并不弱于戎国。

大越的骑兵是很难和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游骑兵抗衡的。